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羣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蔣女士是某二線城市的國企職工,家裡就一個女兒,聰明懂事,學習成績在整個學校名列前茅。

今年高考前,正好趕上蔣女士同學聚會,有的老同學之間十幾年沒見,親切的不得了。蔣女士呢,因為這些年心思都撲在輔導孩子身上,跟人聊天也總是不忘誇讚自己女兒的學習,她稱讚自己女兒的時候,大家也非常熱情地恭維她,甚至班長對她也很熱情。

聚會之後,班長就組織大家建了個微信群,方便日後聯繫,但是平時沒什麼人說話,只有蔣女士每天都會在群裡自言自語,發一些自己的生活照片,更多的是發女兒認真學習的照片,有時候甚至還把女兒的筆記發到群裡

高考結束,蔣女士的女兒不負所望,順利考上了清華大學,蔣女士第一時間就想和老同學們分享自己這份喜悅,把女兒的錄取通知書曬到了班級群裡,還配了一句話:“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

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本來就對蔣女士一忍再忍的老同學們,這次很默契地誰也沒說話,更要命的是,班長的兒子恰好也是今年高考,但沒考上好成績,看到蔣女士的“炫耀”,終於再也忍無可忍。

於是,就當蔣女士她以為大家會說上兩句來誇讚女兒時,卻發現自己竟然被班長踢出了班級群。當她準備私下找班長評理時,卻發現班長已經把她刪除好友了……


蔣女士的遭遇,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不懂得分寸感——這個在當代社交生活中,無出其右的個人行為準則。

一份高質量的社交離不開恰當分寸的拿捏考慮,這是一種體諒,更是一種修養。沒有分寸感的友情不會長久,沒有分寸感的社交更難以維持和經營。

說了這麼多,社交中的最最重要的分寸感,到底是什麼?

【分寸感,是不過度傾訴】

關於過度傾述,最典型的例子大概要算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

祥林嫂本是好姑娘,模樣端正,手腳麻利,但自從孩子被狼吃、又被人趕出家門之後,她變得愛和別人傾訴自己慘痛經歷,一遍又一遍彷彿永不關機的復讀。時日一長,當祥林嫂日復一日講她的阿毛時,連“最慈悲唸佛的老太太們,眼裡也再不有一點淚的痕跡”了。

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傾訴,本來是一種正常的自我滿足,可一旦失去分寸感,只要心中不快就逢人傾訴,那麼這時你和你的傾述,就都成了對他人的無端折磨。

記得大學時班裡有個同學,不管對方有沒有時間,只要自己心情不好逮著誰就是一頓心靈雞湯式哭訴,時間久了搞得全班同學見到她要麼藉故離開,要麼就是裝作沒看見……

周國平先生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社交中第一種分寸感,是要找到人與人之間最理想的距離,多一分都不行。

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分寸感,是不故意炫耀】

之前公司裡有個同事,南方來的,暫住在北方,與之聊天言必稱自己家在杭州哪哪哪,現在房價漲到幾萬幾,最近家裡剛入手一套。要麼就是想當初在老家月薪三萬如何如何,北方的經濟還是差太多……彷彿無時無刻不秀一把優越感就不痛快一樣。

久而久之,公司裡再沒人理這位同事,過不多長時間,也就自己辭職滾蛋了。

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生活中什麼樣的人最惹人喜歡?是那種有內涵思想的智慧之人,而不是成天炫耀自己吃穿之人。

一個人總是喜歡炫耀,恰恰是緣於其內心安全感的極度缺失,唯有藉助炫耀來獲得內心的滿足。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他的自信來源於所接受的教育,經歷的世界和開闊的格局,而不是一件事一個東西甚至一個小小的成績,也是這樣的分寸讓他們對不如自己的人,心懷一份同情與尊重。

日本文學大師村上春樹也在《沒有女人的男人》一書裡寫到過:“所謂的紳士,從不談起交納多少稅金,和睡過的女性。”

社交中第二種分寸感,是不在炫耀中影響和朋友的交往,降低自己的人生格局。

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分寸感,是不打聽隱私】

大學畢業剛步入職場那會兒,公司裡有個女同事非常喜歡打聽別人的八卦。“你父母是做什麼的呀?”“你家裡給你們準備婚房沒?”“你一個月賺多少錢啊?告訴我嘛我又不是外人。”

本來這種人躲著點也就罷了,沒想到有次我隨口一句“完了,失戀了”恰恰被這位同事聽進了耳朵,隔天就傳的風風雨雨,身邊的好同事也不時用這個梗來笑話自己。

當時真想一個大大的白眼翻死丫的!

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做一個不隨意打聽別人隱私的人,是一種自重。做一個不要肆意傾倒自己隱私的人,是一種自守。

那些交往並不密切,卻冒冒失失問你隱私,令你感到彆扭難堪的人,即使不是嫌貧愛富的人,也至少是不知深淺不懂分寸感為何物之人。

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時刻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是對別人最基本的尊重和禮貌,怕就怕一上來就“哈哈哈”自來熟,在你這裡各種打聽別人八卦或直接仗著所謂的“關係好”各種利用。

社交中第三種分寸感,是不在溝通中肆意探聽別人的隱私,既讓別人難堪也顯得自己無知。

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當代社交的前提


傳統文化裡,中國人做人做事講究的是溫潤如玉——寧可藏拙,不要逾越。

你可以不聰明,但至少要有自知之明,不屬於你的圈子不要強融,不該你問的就不要亂問。

還是周國平先生說過的:“分寸感是成熟的標誌之一。”

或者簡而言之,不過度傾訴,不故意炫耀,不打聽隱私,便是分寸之道。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到各大手機應用平臺下載漲知識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