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尋找中國戰艦墓地 』系列之大鹿島鄧世昌墓辨析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致遠艦在大東溝海戰中

大東溝海戰在日本又被叫做“海洋島大海戰”,因此我一度以為海洋島一定就在戰場的附近,甚至推測它就是丹東地圖上所標的大鹿島

當2013年,我們到丹東去探訪北洋水師沉船時,才發現這個推測錯得離譜。海洋島位於大連莊河水域南方,距離大東溝海戰的戰場如乘坐小船尚有一日的航程。

實際上日本海軍當時是先到達海洋島之後,向右側轉舵才直撲中國海軍在大鹿島的錨地,而中國海軍守衛在大東溝溝口的海軍戰艦,為了保證正在登陸的陸軍弟兄不受敵軍的攻擊,從錨地排成橫隊,南下迎戰北上而來的日本艦隊。

因為這個原因,我一度覺得日本人把海戰這樣命名完全不靠譜,海洋島在莊河,在大鹿島打響的仗怎麼能打到莊河去?那也打得太遠了吧。

新的考古發現讓筆者的確有點兒傻眼,還真有人在此戰中把仗一直打了過來,這個人便是北洋水師

經遠艦管帶林永升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西方版畫——戰至最後的經遠艦,該艦殘骸被確定沉沒於莊河老人石附近

不過主要的作戰地域還是在大鹿島周圍。從當時的戰場情況來看,中國海軍的動作相當兇猛,一開戰就全隊撲向日軍,完全不是猜測之中被動挨打的陣勢,他們與日本海軍發生決戰的戰場在大東溝以南的大海之中。

因此,大鹿島,就成了這次決定東亞制海權命運之戰的地標。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日艦西京丸拍攝的大東溝海戰戰場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大東溝海戰戰場,遠處島嶼便是大鹿島,這是筆者在與歷史上西京丸拍照點接近機位拍攝的,只有北洋水師的戰艦不見蹤影

今天從丹東開船向這個方向走,不久就會看到一座小島,這座如同突起在海面上兩座駝峰的島嶼,便是大鹿島。找到大鹿島便找到了大東溝海戰的戰場,這是一個毫無疑問的地標。

而當我們登上大鹿島的時候,在這裡赫然看到了一座鄧世昌的墓葬。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大鹿島上所謂鄧世昌墓

此處距大東溝海戰的戰場只有五公里,位於兩座山巒中間的平地,可以看到一座用水泥抹頂、紅磚砌成,高出地面六十公分左右的半圓形中國傳統式墳墓,直徑約有兩米左右。在它的前方樹立著一塊白色的石碑,上面既無題款,亦無碑記,只有四個楷體大字

“鄧世昌墓”

在它的旁邊還樹有一塊水泥碑上面寫著幾個鮮紅大字——“東港市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周圍則是連綿的蒼松翠柏。當我們走到這座墓前的時候,可以看到其墓頂稍有破裂,但整個陵園依然有著一種獨特的肅穆之氣。

然而,鄧世昌的墓怎麼會在大鹿島上?是誰撈起了他的遺骸?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訪問了當地的村民,而正是這場訪問使我們的疑惑變得更加深切。

根據當地村民所說,這座鄧世昌墓是由一名姓王的潛水員所建。

這名潛水員曾經受日軍僱傭打撈致遠艦殘骸中的遺物,因為深入該艦艦體,潛水員在船內發現艙中有一具立而不臥的屍骸。這名潛水員自己講到在自己從事這一工程的時候曾經多次遭到鄧世昌大人託夢譴責,因此他認為這具屍骸便是鄧世昌的遺骨。於是這名潛水員再次下水將屍骸打撈上來上岸安葬,便有了今天的鄧世昌墓。

因為夢而確定鄧世昌的遺骨?這個邏輯未免有些奇特。

民間傳說經常帶有誇大和隨意。在這次尋訪之中,還有島民給我們指出,當年致遠艦就沉在離島很近的地方,以至於在十幾年前還能夠看到軍艦的桅杆露出海面,並指點了大致的方位。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實際致遠艦打撈深度將近二十米

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們也只好一笑置之,因為按照當地官方記載,1937年-1938年之間,致遠艦的殘骸曾經遭到日方的打撈和破壞,因此怎麼可能在十幾年前還留有露出水面的桅杆呢?根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材料,鄧世昌的致遠艦殘骸也不可能存在於大鹿島俯首可見的近海之中。

在甲午海戰之後,無論是中方還是當時參戰的其他國家海軍人員,都記載了鄧世昌最後的死難情形。按照中國海軍史研究會中有人考證,有北洋水師人員在日記中記錄,致遠號傾斜即將沉沒之時,後方跟進戰艦上的人們看到鄧世昌在艦橋上朝後拜了幾拜,似是訣別眾人,而後以袖掩面投海自盡。

因為這是日記中的孤證,尚不能得到完全認定。而我個人認為,致遠艦沉沒前極度傾斜並曾發生大爆炸,在艦橋上指揮戰鬥的鄧世昌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不會等到軍艦沉沒,便已被拋入大海。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120年後打撈上來的北洋艦隊戰艦鋼板,依然可以看到日軍炮彈肆虐後的痕跡

被拋入大海的鄧世昌本有生還的機會,隨從劉忠將自己的救生圈投給鄧世昌,鄧世昌推而不救,而附近的魚雷艇趕來救援,而鄧世昌仍然拒絕營救。鄧世昌這樣做並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這位標準的十九世紀海軍軍官遵循著英國格林威治海軍的標準做法——艦長與軍艦同在

在大東溝海戰中沉沒的每一艘中國軍艦,艦長都作了同樣的選擇。

眼看人力無法挽救他的生命,鄧世昌蓄養多年的大狗“太陽犬”本來已經被打撈到魚雷艇上,這時卻重新跳入海中用口銜著鄧世昌的髮辮,試圖使他浮在水面上。決心一死的鄧世昌幾次沉入水中,又幾次被太陽犬拉回水面,最後人們看到了一幕難以忘懷的情景,鄧世昌“扼犬浩嘆”,一人一犬同時沉於海中。

北洋水師水兵陳學海回憶道:

“鄧船主(鄧世昌)是自己投海的,他養的一條狗叫太陽犬,想救主人,跳進水裡咬住了鄧船主的髮辮,鄧船主看船都沉了,就按住太陽犬一起沉到水裡了。”

這一記載也被當時在鎮遠號上的美國軍官馬吉芬所證明,這一切都說明鄧世昌最後殉國之時已經不在致遠艦的殘骸之內,所以從艙中找到鄧世昌遺骨大約是子虛烏有之事。

而且在當地村民的敘述之中又有著種種難以吻合之處,比如有人講這座墓是1938年由潛水員王旭年打撈起一具北洋水師軍官遺骨建立的。

也有人說此墓在改革開放之後一次試圖打撈致遠艦的行動之中建立,是因為發現一具北洋水師軍官遺骨後將其安葬於此的。

還有人說發現這具遺骨時身上當時還穿著清朝海軍軍官的制服,坐在“龍椅”上,所以認定這是鄧世昌的遺骸。

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且不說鄧世昌敢不敢弄一座龍椅來坐,試問如果人的身體都已經腐朽,為何服裝還能保存完好呢?

這座被稱作“鄧世昌墓”的陵墓只能是一種精神的寄託,鄧世昌的遺骨應該仍然長眠在黃海的碧波之中。

對此東港文物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也同意我們的看法,認為打撈上來鄧世昌遺骨的說法並不科學。而且有知情人士認為,如果“鄧世昌墓”被前來瞻仰的後人知道里面安葬的並非是鄧世昌的忠骸,會令人感到尷尬和遺憾。

不過我想事情無需看得如此嚴重,這應該只是當地人將一種對於鄧世昌的懷念化作有形的紀念而已,只要墓中確是北洋水師戰士的遺骨,倒也無需深究。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這正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說明,這個國,這片海,從來沒有忘了鄧世昌。


附:被鄧世昌後人所認可的鄧世昌墓是否存在

這的確是有的。在廣州中山大道天河公園裡面也有一座坐北朝南的鄧世昌墓。這座墓建於1994年,但其原墓卻是1894年鄧世昌殉國之時便已存在的,該墓本位於沙河石鼓嶺。由於在政治運動中遭到破壞,並受當地修路影響而搬遷於此,但形制如舊。

在這座墓葬的頂端中央有祥雲擁月的石刻,中間有一漢白玉石碑。墓前有一個廣場,中間立有鄧世昌全身戎裝塑像,下面基座上前面刻有“民族英雄鄧世昌”,後面刻有鄧的生平事蹟。

遼寧廣東各現身一座鄧世昌墓,哪座下面才真正躺著中國海軍之魂?

▲ 鄧世昌衣冠冢

在這座墓葬的附近還有鄧世昌的兄嫂之墓,據現在居於河北的鄧世昌後人鄧權民所云,此墓乃是鄧世昌及其家族的墓地,但是這座規格宏偉的墓葬之中也並沒有鄧世昌的遺骨,這座墓是一座衣冠冢

鄧世昌殉國後遺體無法找回,因此其家屬才在當年的冬天於這座墓地為他建了衣冠冢。在這座衣冠冢的墓前還刻有清朝光緒皇帝所纂寫的墓誌銘和祭文。

鄧世昌英勇殉國後,光緒皇帝聞知深為哀痛,諡封鄧世昌為“壯節”(一說光緒曾題寫對聯以作哀榮——“此日縵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屬誤傳)。這也是鄧世昌被尊為中國海軍軍魂的緣起。

隨後,光緒帝下諭翰林院為鄧世昌撰寫御賜祭文,便是如今立於鄧世昌衣冠冢的碑文,內容如下:

朕惟衛社稷以執干戈,馬革慰沙場之志;聽鼓顰而思將帥,龍綸宣黼扆之恩。雕俎既陳,螭文式煥。爾提督銜記名總兵鄧世昌,素嫻韜略,洊握戎符,統戰艦而著勤,實海軍之肇造。重瀛涉險,葉丈人地水之師,絕徼策勳,嫓壯士天山之箭。膺懋賞而榮彯孔翠,錫勇名則隊肅虎貔。屬敵騎之披猖,值句驪之告警。取兵遼海,瞻星斗而識哥舒;縱火長江,摧艨艟而推公瑾。奮擊則寡能敵眾,衝鋒則義不顧身。軍可撼山,期斬蚩尤而獻馘,心原盟水,甘從海若而捐軀。迨遇救而獲生,終自沉而效死。蟲沙何處滄波,招烈士之魂?鯨築未伸齎志,宜貞珉之勒。諡之壯節,表厥名稱。於戲!誓掃旄頭,經百戰而風雲變色;身騎箕尾,炳千秋而竹帛流光。特峙穹碑,渥承寵命。

——光緒二十年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