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多舉措避免撤縣改市「一哄而上」

民政部:多举措避免撤县改市“一哄而上”

資料圖

11月1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行政區劃管理條例》相關情況。會上,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柳拯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從嚴掌握、成熟一個、辦理一個的原則,把握好撤縣改市申報審核的節奏,切實避免出現一哄而上的情況。

柳拯說,撤縣改市是城鎮行政區劃調整的一個類型。為解決我國中小城市數量少,分佈不均衡,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符合條件的縣可以有序改市”的決策部署。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又把發展中小城市作為優化城鎮結構的主攻方向。“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以提升質量、增加數量為方向,加快發展中小城市,並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作為“十三五”新型城鎮化重大工程。因此,撤縣設市正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這一系列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

對於撤縣改市是否會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柳拯稱,中央要求推進城鎮化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紮實,這既是對城鎮化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是在實施撤縣設市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為積極、穩妥、紮實地做好撤縣改市工作,民政部採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明確要求、嚴格規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更新了設立縣級市的條件,明確了申報審核程序,通過這些條件和程序的明確和更新,確保撤縣改市的地方真正符合新型城鎮化的需要,確保各地申請撤縣改市工作能夠規範有序的開展。

二是專家論證、效果評估。民政部將撤縣改市工作作為行政區劃調整專家論證的一個重點,把專家論證意見作為審核撤縣改市的一個重要依據,同時還推動建立了行政區劃調整效果評估工作機制,把調整後的實際效果作為後續審核撤縣改市工作的一個重要參考。

三是區域協調、統籌推進。除了對每一個申報地方進行詳細審核之外,民政部還注重從總體上把握撤縣改市的區域佈局,從總體上把握好撤縣設市的幅度、力度和速度。此外,還建立了徵求社會公眾等意見的制度,把社會公眾意見作為審核撤縣改市的重要考量。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從嚴掌握、成熟一個、辦理一個的原則,把握好撤縣改市申報審核的節奏,切實避免出現一哄而上的情況。”柳拯說。

(經濟日報 記者:韓秉志 責編:武亞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