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失过国却从未亡过国?原因只有一个:文化不灭

从炎黄时期到今天,在我们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过三次“失国”或接近“失国“的经历,第一次是两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中原大地被异族践踏,司马皇族只得被迫南迁,这一次接近失国;第二次是西夏、金和南宋相继被蒙古人灭掉,这一次完全失国;最后一次是民国抗日战争,日本人攻陷首都南京,占领大半个中国,国民政府被迫西迁,这一次也是接近失国。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失过国却从未被灭过国呢,因为灭国意味着难以再生,而上述三次即便遭遇到了非常严重的灭国危机,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并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优秀文化。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文化5000年来从来没有中断过。

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失过国却从未亡过国?原因只有一个:文化不灭

在两晋时期和两宋时期,中原汉族文化是远远先进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我们有着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历史上一直存在“胡无百年运“的说法,即便中原政权被外族顶替,置身中原的外族也难以抵御中原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久而久之,他们也会被汉化,他们会慢慢失去自己民族原有的东西,百年之后,他们就会成为汉族的一部分,汉人当初失去的东西自然就回来了;假如他们拒绝接受汉化,或者有意排斥汉化,那么他们在中原汉地会遭到持续不断的反抗,不到百年就会被赶回草原,比如元朝统治者,建国97年后被赶回草原。

至于抗日战争,虽然不能说当时的生产方式比日本先进,但我们最终能够取得抗战胜利,和全体将士们的民族自豪感、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都源自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没有断,在山河破碎的状况下,我们能够在祖宗精神的感召下团结在一起,从不放弃抵抗,直到胜利,这是我们民族骨子里的东西,从未失去过。

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失过国却从未亡过国?原因只有一个:文化不灭

就像张自忠将军所说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样的民族自豪感是源远流长的,这样的大国自觉也是源远流长的,类似张将军这样的故事在此前的历史长河中已经上演过很多次,比如文天祥誓死不降蒙古人,比如田横五百将士等等。

说了不少,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失过国却从未被灭过国了吧,因为我们的文化太优秀,而且从未间断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