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觸碰到了中國足球的致命傷

網絡時代,話題的產生和死亡速度都極快,熱點往往會掩蓋話題的死穴和關鍵。

最近韓寒討論“民間高手和職業運動員到底哪個厲害”的網文,觸碰到了中國足球的一個致命環節,但所有人都在熱衷討論“到底哪個厲害”,就連韓寒本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一點。

韓寒是21世紀最早成名的中國網文高手,直到今天,他對網絡語言的把握能力仍然實力超群。

2018年,韓少的一篇博文《我也曾對這種力量一無所知》,發表剛剛一天,閱讀量即已突破千萬。

韓寒觸碰到了中國足球的致命傷

這篇文章以足球開篇,十幾年前,曾在新民晚報杯中學生足球賽隨隊拿過區四強的韓寒,在一場慈善球賽中,被上海一個職業俱樂部的少年隊打殘。儘管韓寒所在的球隊成員都是民間高手,而且年齡比對手大很多,上半時20分鐘卻已被灌進將近20個球,“我們進球0個,傳球成功不到十次,其他時間都在被小學生們當狗溜。”

從語言上說,韓寒深諳網文命脈,對實際內容有不少誇張手法處理,例如把於海領銜的對方球隊稱為“兒童預備隊”,對方進球“將近20個”。

後文引出了潘曉婷,也把作家石康調侃成打檯球輸給他然後去了美國,“於是我打了很多年的檯球,球技日益成熟。作家圈公認的檯球高手石康,在經過無數個夜晚的鏖戰最終輸給我以後,遠走美國,一去不返。身邊能和我抗衡的人越來越少。”

這樣的文字,從閱讀體驗角度說,是令人愉悅的,韓寒再度為網絡熱文製造者上了一堂生動的語文課——純粹的口語,有限度地誇張,戲謔、調侃他人和自己,簡單的話題結構。

讀者可以完美地跟隨韓少開啟熱點話題模式,去自己和周圍友伴的經歷中去尋找類似的例證,無論你附和也好反對也好,你立即成為體驗、分享和傳播熱點話題的主力軍。

我也不例外,在各種群裡對友人講述曾經和徐陽、陶偉、南方、區楚良、賈秀全、宿茂臻等前球員同場競技的經歷。

但討論越多,熱議越熱,我卻發現,我們都沒有說到點上。

韓寒這篇文章真正的暗貶對象,是民間賽車高手。然而,足球和賽車有不小區別。

我走進過低等級方程式車隊內部,很多車隊完全是車手養起來的。車手是富家子弟,自己掏錢接受訓練,參加比賽,希望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天賦”,被某個高等級方程式車隊相中。甚至有說法是,在一級方程式賽車界,也有自費參賽的車手。

韓寒不是富二代,只是一個少年成名並且掙了一些錢然後又迅速花光的網絡偶像。他在很多方面都滿足體育迷甚至像我一樣的體育記者的胃口:個性很強,富有挑戰慾望,不怕出格言行付出代價,喜歡各種嘗試。除了成為職業車手,韓寒踢球有天賦,檯球也練得很強,這些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或許在嘗試成為職業車手的過程中,韓寒也花過自己從別處掙的錢,這是在所難免的。他在職業車手裡也做到了出類拔萃,贏得過不止一項重要賽事冠軍。參賽是一回事,拿冠軍,可不是說著玩的。

足球和賽車的區別也在這裡。賽車從業餘變成專業的訓練,錢是一個重要的門檻,一個貧家小孩很難指望成為職業車手,他甚至可能年過三十還沒有拿到普通駕照。

但在很多個國家,無論歐洲、南美還是非洲,貧家小孩可以成為球星,甚至,球星裡出身貧家的比例是很高的。

回到文首的業餘和職業話題,貧家小孩成為球星的過程,就是業餘到職業的過程。一名球員進入職業球隊青訓營通常發生在12-14歲之後,而之前很長一段,從6歲到14歲,足球生涯是在業餘球隊和業餘聯賽中度過的。

決定各國足球水平的,不是頂級職業聯賽,而是為普通人家小孩提供足球培訓的業餘俱樂部。在意大利,專事青少年足球培訓的業餘俱樂部多達5.5萬家,而意甲俱樂部只有20家。意甲球員和教練很多人拿著超過百萬歐元稅後年薪,而業餘俱樂部裡,絕大多數人都是義工,從官員、教練到領隊,他們不僅不拿錢,甚至會經常自己掏錢解決油費等問題。

於海本人後來發微博說,當時他所在的隊伍其實屬於一個業餘俱樂部,那撥隊友現在各行各業都有。

韓寒觸碰到了中國足球的致命傷

這多少否認了韓寒文章的立意:民間高手和職業運動員的區別。但韓寒的文章同樣成立,而且搭配上於海的回應,有了更高的價值,只是大多人都在回憶自己和職業高手過招的些許奢侈經歷,未能找到價值所在。

這個價值是,中國有很多像韓寒一樣熱愛足球的青少年,他們成為“民間高手”,其實也就是參加校隊比賽,並不是真正的足球訓練。

而要提高中國足球水平,必須有很多業餘俱樂部,培養出更多於海,或者是比於海水平更高的球員。

劉建宏曾經大力鼓吹校園足球,他曾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隊成員。在北京的高校裡,能踢到綜合大學校隊,算得上民間高手。

然而,劉建宏沒有在一個真正的足球俱樂部成長和生活過,這導致他錯誤地把希望寄託於校園。

有關部門真的為校園足球投了很多錢。但據一些朋友告訴我,以教育為本業的學校立即就找到了應對辦法,例如週末根本沒有組織跨校比賽,但兩個學校約好虛報比賽成績,既領到了校園足球發展經費,又不必為中國足球這門破事兒操心。

校園足球和青少年業餘俱樂部,就是韓寒和於海的區別,是民間和專業的區別,兩者對待足球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培訓小孩的手段也不一樣。

我在意大利、法國等國家都和當地人踢過野球,給我的印象是,很多人在青少年時代在業餘俱樂部接受過訓練,儘管沒有什麼天賦,放棄了足球,但在業餘比賽中,他們身上仍然有一些專業範兒,有板有眼。和他們踢球,我會自然而然地強迫自己使出全力,因為他們的態度都很認真,套路也很老練。

意大利業餘俱樂部的青少年梯隊分為兩類,一類是14歲以下的各級梯隊,這個階段任何小孩都可以報名參加,而且教練會努力讓所有人都得到出場機會,另一類是14歲以上,這個年齡以上級別的球隊就是選拔出來的,一個俱樂部不要你,你只能去別處試訓。14歲以後,一個小孩繼續踢球,目的就是嘗試提高自己,看看有沒有機會被職業隊選中。

意大利這些業餘俱樂部,經費都相當有限,更別說南美窮國的小俱樂部。這些國家的基層足球發達基於兩點:一是民眾對於小孩踢足球的普遍熱情,二是基層社會有一定的自發組織能力。

這兩點恰恰是中國足球缺少的。現在很多中國小孩上很多種課外班,但就是不會去接受足球培訓,而基層社會自發組織俱樂部,發動一大幫人不求回報不辭辛勞做義工,這對於中國社會有點天方夜譚了。

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在網上還能找到一些當年中國職業隊出國集訓被當地業餘球隊羞辱的故事。這也很正常,在歐洲和南美,業餘和專業足球之間並沒有陰陽兩界。韓寒的故事說明的其實是中國業餘足球培訓體系的基本不存在,民間愛好者和專業選手之間存在徹底斷裂。

最近中國足協把職業俱樂部擁有多支青少梯隊作為準入標準,這更反映了中國足協長期以來的嚴重失責。如何讓中國像意大利一樣擁有5.5萬家青少年業餘俱樂部,才是中國足協的要務和課題,他們卻把青訓這件事情推給幾十家職業俱樂部,純粹就是對足球是怎麼一回事都沒搞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