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歲月 不忘初心—記東航江西機長劉燕嶺

民航資源網2018年10月30日消息:“40年裡咱們發展速度相當快,特別是航空事業,過去只能買飛機、租飛機,現在咱們自己能造大飛機。期待咱們東航能飛的更高、更遠、更安全!”——劉燕嶺

“搞飛行,安全是第一位的。”劉燕嶺總是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也用兢兢業業和一絲不苟去踐行了肩上“四道槓”的承諾。豐富的民航從業經歷奠定了劉機長沉穩踏實的嚴謹作風:他曾從事機械員、機械教員、飛行副駕駛、飛行機長,先後擔任東航江西飛行隊航務科助理、訓調科科長、分公司辦公室秘書科副科長、飛行隊中隊長、教導員,曾經飛過運5、運7、福客100、空中客車A320系列等機型,可謂是“文武雙全”。

懷揣夢想 “參軍報國”

劉燕嶺的藍天生涯頗有些傳奇。1974年,一直希望能參軍報效祖國的劉燕嶺如願應徵入伍,後來分配到民航江西省局從事地面機械員工作。十八歲擁有這樣一個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這對成長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他來說異常珍貴。他十分珍惜工作機會,處處表現積極。

“那時候經濟條件不好,作為全家唯一一個吃國家飯的人,我不停地給家裡寄錢,就是想讓我娘心裡踏實一點。”1974年冬天,天津小夥子劉燕嶺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來到了南昌向塘機場,加入了空軍部隊。他在部隊拿到的第一個月津貼是6塊錢,存了一年之後,他第一次開始給家裡寄錢。劉燕嶺說,那時候,每個月領到津貼,所有的戰友們都會存起來,等到年底一起寄回家。到了1975年年底,劉燕嶺從部隊騎了半個小時的自行車到了附近村子郵局,把攢了整整一年的60多塊錢寄給了母親。劉燕嶺說,家裡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那時農村的生活又艱苦,很長一段時間家裡的生活費都是他負擔的。

兩年後,國家恢復教育制度,表現突出的劉燕嶺被單位推薦到天津民航專科學校進修飛機發動機專業。這對於只有初中文化基礎的他來說無疑是幸運的,但同時也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當時從全國各地一共招了兩個班七十人,其他人都有較高的文化基礎,要跟上學習進度肯定不是那麼容易的。

他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掉隊。那時學校的條件很艱苦,但他平時除了鍛鍊身體,就是學習,夜以繼日、挑燈達旦,幾乎學習不分節假日,一直堅持到了第二年。老師發現劉燕嶺的學習成績進步很快,還讓他在一次全校大會上做了先進典型發言。在大學學習的這兩年,劉燕嶺除了掌握了紮實的專業知識,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用心堅守 “身先士卒”

江西民航開始運行蘇式伊爾-14、安-24飛機,飛行員人手不足,需要從地面選調一批人升空。劉燕嶺順利通過了考核,成為了一名隨機機械員。當時的蘇式飛機在地面沒有空調,每到南昌酷暑難奈的夏天,飛行員們飛一個起落就是一身汗。有時,還要隨時應對緊急突發事件。一次,劉燕嶺隨機組駕駛伊爾-14飛機從南昌飛贛州,三個起落架都放不下來,不得不返航青雲譜機場。作為隨機機械員的他,沉著冷靜,果斷執行操作指令,監控發動機狀態,操縱綱索,在他的處置下,起落架終於放了下來,飛機安全落地。

雖然那時候的飛行條件遠不如今天的高科技飛機,劉燕嶺卻從不覺得苦和累,反倒覺很幸福、很光榮。他說:我本來是要扛鋤頭把子的,後來能修飛機了,現在還當上飛行員。單位讓我幹啥,我就幹啥,我知足!

1995年底開始,分公司逐步改裝先進的歐美式福克-100飛機。一批飛行員改裝了新機型,但還有很大一批飛行員還在運七機隊飛行。當然,大家都希望能早些飛新機型,為了穩住隊伍,領導找到劉燕嶺,希望他去接替運七中隊長,做好管理工作。看似升“官”,但其實是個燙手山芋,他接下了這個任務。他來到中隊第一件事就是立規定:今後由他親自排航班,所有的換班都要經他同意,沒有特殊原因一律不批准。遇到節假日,他不僅帶頭去飛,還說服自己的好朋友、好同學一同堅守崗位。經過他的努力,運七中隊又恢復了正常運行。

按章操作 “一板一眼”

穿梭藍天35載,劉燕嶺安全飛行了2萬4千餘小時,從未發生過一起差錯,也未遇見過大的險情。有同事開玩笑說:“老劉平時的飛行準備太細緻、太認真了,連老天也懶得考驗他!”

有一段時間,當管制員對機組說調高度230、240時,有的飛行員總是要調大那麼十幾二十,以為佔了便宜。他每次看到這種情況,總要嚴肅認真地指出來。有時說多了,他不得不語重心長地解釋:“跟我飛,可能批評得多了,但我都是發自內心的,是真心地為你好!”有一次,一位副駕駛在前一段飛行時,手機打完電話後,忘了關機。剛一落地,飛機還沒有退出跑道,就有電話打了進來。到第二段做起飛簡令時,劉燕嶺監督他把手機關掉,並耐心地教育了一番。

榮退藍天 “爸爸回家”

不僅僅是劉燕嶺本人,他的夫人、兒子和兒媳都是藍天上的乘務員,而這最後一飛,也由父子一同執行。“我的爸爸在我心中是男子漢、大丈夫,是我的英雄!今天,我兒時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爸爸回家了!”兒子劉均梁動情地說,旁邊的劉機長眼圈微紅:“對,爸爸回家了!妻賢子孝,兒孫滿堂,以後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

劉燕嶺經常對人說,自己這麼多年過得很開心,多虧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多虧有大家的幫助。1985年,他和妻子陳霞組建了江西民航第一個雙飛家庭。那個年代沒有電話,氣象條件差,運七飛機小,航班經常延誤,機組經常在外過夜。當時孩子小,夫妻倆聚少離多,有什麼事就寫紙條壓在飯桌上。有時飛到同一個地方,各自都往對方飛機趕,常常剛一走到一起,就要返回了。如今事業圓滿的他,迴歸家庭,填上這麼多年心中的虧欠,安享子孫繞膝之樂。

劉燕嶺的35年穿梭藍天譜寫了他的藍天情緣,擁有了他的飛行小家,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越發強大的使命征程。飛好一個起落對於飛行員來說,這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終其職業生涯飛好每一個起落,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如同我們親愛的祖國,一點一滴的變化都印證著她向前邁步的堅定,一個個像劉燕嶺一樣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匠人們,用他們有力的臂膀挑起了祖國越發強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