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機械化助推秸稈全量還田

揚子晚報網11月1日訊(通訊員王鳳傑 許天穎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王贇)“上午收水稻,下午種小麥”,是許多種糧大戶的期盼,不過,在稻麥兩熟的江蘇,受茬口銜接時間短、上茬作物尤其水稻收穫遲、秸稈全量還田任務重等因素影響,如何搶收搶種一直是農戶頭疼的問題。如今,依靠現代化農業機械——1臺帶高留茬水稻收穫和秸稈粉碎的聯合收穫機、2臺稻秸稈覆蓋地小麥播種施肥播種機,就可讓小麥播種提前7-10天,並將帶來直接可觀的經濟收益。

新模式!机械化助推秸秆全量还田

日前,由南京農業大學汪小旵教授牽頭承擔的江蘇省自主創新資金“基於秸稈綜合利用的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集成方案”項目組在泗洪稻麥示範基地舉行水稻機械化收穫、秸稈還田暨小麥播種施肥現場觀摩交流會。

據介紹,傳統的秸稈收集處理方法涉及打捆、運輸、晾曬等多個流程,耗人工、耗時間,江蘇稻麥兩季岔口期短,萬一接不上就會影響下一茬作物的長勢。汪小旵教授告訴記者,“新型農業機械探索出了秸稈就地還田利用的新模式,採用高留茬收割、再切斷、播種前推送行間或拋灑至播種區後方的作法,只耕條播區,等小麥長出來,秸稈自然爛斷了,提高了收割機效率、節省了能耗,還能有效提高作物產量。”

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楊四軍團隊改造的久保田588、688聯合收割機,可讓收割機將秸稈的留茬高度從15釐米提高到40釐米,再配以專用的粉碎機粉碎秸稈,無需再通過耕翻和扒地,從而實現100%的秸稈還田,採用高留茬收穫,外加秸稈粉碎,既減少了機器作業負荷,降低油耗,又提高了作業效率。該團隊研製的稻茬麥板茬寬幅施肥播種機,可一次性完成秸稈還田、小麥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多道作業工序,同時解決了使用旋耕刀具容易出現的秸稈纏繞、壅堵、難以切斷等播種難題,作業效率高,田間通過性好,比現有機具動力消耗低20%左右。同時機具可以直接進入水稻收割之後留下的爛泥地自如播種,讓小麥的播種提早1周左右。

由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胡志超團隊研發的全量秸稈地碎秸覆還調控小麥免耕播種機,能夠一次性完成秸稈粉碎、碎秸分流、破茬解旋、施肥播種以及均勻覆蓋的工作,實現高速順暢免耕播種的同時,還能夠起到保溫保墒的作用,有利於下茬作物的生長。

南京農業大學何瑞銀教授團隊研製的智能化仿形小麥施肥播種機,可以同時完成施肥、播種、開溝的工作,既可以實現多種肥料的自動按比例混合,而且可以根據地形自動調整播種深度。

農科院沿江地區農科所研製的旋耕智能施肥播種機,集播種、施肥、開溝、鎮壓等功能於一體,並實現了肥料和運種的自動化智能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