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後合資時代亟待突圍(2)

华晨汽车后合资时代亟待突围(2)

失去合資利潤奶牛,自主品牌難堪大任,華晨汽車如何破局?

(上接B09版)

2 掉隊的“老大哥” 風采不再

合資股比限制的保護傘消失後,華晨汽車失去了利潤一半來源的華晨寶馬。對此,業內人士頗為擔憂:華晨汽車還剩下什麼?昔日風光無限的自主品牌“老大哥”東山再起是否還有機會?

1992年,華晨汽車在美國紐約上市後,在商用車市場華晨汽車在快車道上火力全開;1997年華晨汽車開始進軍乘用車市場;2000年華晨汽車第一輛中華轎車下線;2003年華晨汽車和寶馬集團聯姻成立華晨寶馬,由此華晨汽車也開始了依託合資品牌利潤過活的時光;2007年華晨汽車成為唯一一個亮相日內瓦車展的自主品牌。然而就當業內認為華晨汽車或將成為自主品牌領軍企業的時候,華晨汽車開始走下坡路,逐漸成為自主品牌的邊緣企業。

目前華晨汽車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華晨中國、新晨動力以及在A股市場上市的金盃汽車和申華控股。但從利潤上來講,華晨汽車的4家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不佳,更多時候是依靠華晨寶馬來反哺自主品牌。從品牌方面來講,除去華晨寶馬這一合資品牌之外,華晨汽車旗下還包括中華、華頌和金盃三大自主品牌,但業績虧損嚴重。2017年華晨汽車自主品牌業務虧損8.62億元。從銷量看,2017年華晨汽車整體銷量下滑3.7%,即便是華晨寶馬銷量24.65%的增幅也未能拉動華晨汽車整體銷量的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華晨汽車整體銷量的負增長顯然受到了自主板塊的拖累。

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華晨汽車自主品牌SUV銷量下滑超過40%,MPV銷量下滑超過20%,就連金盃汽車去年的銷量也下滑17.7%,其中只有轎車細分領域有一定的增長。去年SUV車型還是拉動自主品牌銷量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華晨汽車的SUV車型銷量下滑比例高達40%也實屬罕見。

“儘管華晨汽車即便是擁有寶馬技術的支持,但實際上華晨汽車已經被其他自主品牌拉開了距離,落後了很多。”一位業內資深分析師表示,“在其他自主品牌全力構建自主研發體系、提升產品研發能力、產品質量以及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時候,華晨汽車並未加大投入,從而導致目前與其他自主品牌特別是一線自主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大。”他進一步補充說,“其實就是華晨汽車懶得去自己研發,因為不用投入什麼就能得到來自華晨寶馬一定的利潤,這讓華晨汽車有了惰性,務虛多過務實,戰略性的內容多過了實際的動作。”

從產品上來講,2008年華晨汽車推出了號稱“國民大眾車”的中華駿捷FRV,此後又圍繞駿捷推出了一系列車型;此外還推出了新產品序列中華H530、H230、H330等。不過新京報仔細研究這些車型發現一個共性:在上市初期,華晨汽車這些車型能夠憑藉低價火爆一時,但事實上並沒有得到消費者長期的青睞,最後在市場邊緣徘徊,銷量慘淡。

隨著SUV市場的興起,華晨汽車藉助寶馬的技術推出了中華V系列SUV車型,以寶馬為背書。其中中華V7更是依照寶馬車型的外觀進行設計,被稱為合資反哺自主。但實際上中華V系列車型在市場的表現並不樂觀,沒有取得較大的市場認可。

除了產品競爭力不強之外,華晨汽車的產品推出節奏慢,產品更新緩慢,缺少走量的支柱車型。另一方面在命名上,華晨汽車的駿捷和中華H系列都不夠清晰明朗,上述分析師表示,“華晨汽車駿捷系列的命名太過拗口,不易被消費者記住;而中華H系列則是分辨度太低,難以區分。”

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不止一次公開說過“以市場換技術”,打著用寶馬反哺自主品牌的算盤。實際上,華晨汽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核心技術,恐怕只有它自己心知肚明。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華晨汽車也是落後其他自主品牌,聲響較輕。正如業內人士所說,在其他自主品牌全力高歌的時候,華晨汽車所擁有的似乎只有一張被反覆描摹的戰略藍圖。

3 牽手雷諾 佈局商用車藍海?

除了寶馬,華晨汽車還有另外一個合資夥伴:雷諾集團,不同的是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合資佈局的是商用車領域。

去年7月華晨汽車以1元作價將華晨金盃49%出售給雷諾集團;去年12月15日,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成立了專注於輕型商用車生產和銷售業務合資公司華晨雷諾金盃;今年10月17日,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明確華晨雷諾金盃的發展規劃:從2019年初開始,將在中國開發7款輕型商用車車型,其中包括3款電動車,2022年實現年銷量15萬輛,並加快電動化動力總成的發展。至此,華晨雷諾金盃汽車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雷諾金盃”)的發展規劃逐漸明朗化。

“這是一件順水推舟何樂不為的事情,華晨汽車能借助雷諾集團比較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口碑從而增強品牌的溢價能力;掛靠新的合資平臺也能為華晨汽車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談及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的合資時賈新光說,“不過雷諾集團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並不算強,華晨汽車能否會像與寶馬合資那樣取得較好的業績現在還不好說。此外在這個合資關係中,華晨汽車可能會有相對多的話語權,更進一步來講華晨汽車可能會藉機收取技術轉讓費獲得財務反哺。”

縱觀商用車市場發展,不難看出為何華晨汽車會押寶這一市場。與連續3個月銷量下滑的乘用車市場不同,商用車市場反而是連續多個月銷量增長。公開數據顯示,我國輕型商用車市場規模預計每年大約為300萬輛,城市物流的發展促進了客運和貨運的發展,輕型商用車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目前來看,商用車市場依舊是一片值得開發的藍海市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禍福相依,華晨汽車失去華晨寶馬這一利潤“奶牛”,但雷諾集團快速“補位”,在商用車市場的佈局或許會成為華晨汽車新的出路,也為華晨汽車提供了新的突圍機會。

“雖然華晨汽車在自主品牌上的表現並不樂觀,但隨著多年對寶馬技術的耳濡目染,如果能夠加大自主研發力度,也並非沒有重回賽道的可能。”崔東樹表示,“當下對華晨汽車而言,要思考的是在失去了合資股比限制的保護傘後,如何倒逼自主研發技術創新。”

B09-10版採寫

新京報記者 王琳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