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的人被判灭九族时,为什么他的家人宁愿等死,也不逃跑?

周明燕


有的人问,被判株连九族时,赶紧跑吧,一个人到地老天荒,那也是保全了性命,还可以有诗和远方。

说实话,可不是那么好跑的,邻居们可能都不会让你跑。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司马贞索隐:“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那时候有问题就要互相检举揭发,否则,不好意思,捆绑的其他人也要倒霉。铁索连舟,如履平地。

森严的等级制度,控制相当有力。

古代君王一定要让平民有敬畏之心,对于法律的敬畏是安定的标准也是统治的需要。一旦有人违反既定执法,那么想必会获得更残酷的刑罚,那可能就比一般的刑罚痛苦不知道多少倍。人们可不缺乏对酷刑的想象力。只有你承受不了,没有他想不到做不到。

况且,当通知株连九族的时候,总不能小吏拿个锣,大摇大摆的去敲,然后大声吆喝,谁谁谁家将被株连九族了,他们还有多少多少的生命时间。这是不可能的,这好像就告诉他们:你们能跑就赶紧跑吧,我可跟你们说了。这样是不是太不严肃了。多少人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这么干?

既然没人通知,那就没有消息,可能住宅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就迎来了刀斧手的光临。

株连九族可不是小案子,参与的大臣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把皇上或者王惹恼了弄不好也来了通敌之罪,没人敢不拼命把关。他的家属们也成了全国通缉犯。

思想禁锢久了,动花花肠子的人也少了,也就是在绝对权威面前鲜会反抗。但是我相信也会有漏网之鱼。


大眼大世界


你们看电视看多了。

自己不读书,还觉得别人是傻子。

3000年历史,真正灭九族的没几个。人命关天,灭三族已经是非常非常罕见了。灭九族记忆中好像只有隋朝一个,明朝一个。明朝的方孝孺也没有全杀,后来不也找到一个后代吗?好像是他弟弟的儿子,算很近的族人了。

中华文化中绝后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是报其残暴的君王,一般不会彻底绝后,可能会留一个旁支小孩,或发配边疆,或转给其他人抚养。史上杀人最多的蓝玉案,尚且有蓝玉幼子活命。说一个妇女带着未成年的小孩逃脱,也太小看朱元璋和锦衣卫的掌控能力了。有意放的。少数民族和满清倒是干过几次彻底灭族绝后的案例。

如果逃跑,那就罪上加罪了。有资格被灭族的,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人,逃跑成功的几率很小,成本更高。

所以开口闭口灭九族,只存在电视中。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为什么他家人不跑?我只能回答,导演没让他们跑。


兔子兔子耳朵长


夷三族和诛九族

秦汉时期,刑法规定的是夷三族,夷三族有几种解释。其一是父、子、孙三族,其二是父族、母族、妻族,其三是父母、兄弟、妻子。而秦汉时期的三族应该是父族、母族、妻族。

所谓的诛九族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从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异姓。这样虽然听着很吓人,是九族,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夷父族、母族、妻族那么严重。第二种则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样就严重了,连异姓都要被诛杀了。


怎么不逃?

古代这些人为什么不逃?他们难道傻吗?一般来说被判夷三族或者诛九族这种大罪,会立马派人把其要诛杀的人控制起来。因为古代通讯比较落后,若是没有人通风报信的话,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大祸临头的。所以你压根就不知道要被砍头了,怎么会逃呢?

即使你侥幸知道了,想逃也没有那么容易。首先城门是被严格控制了。你即使逃出城了也有追兵来追捕你,一大家子出逃目标很大,很容易被捕。分散出逃的结果也只能隐居山林从此隐姓埋名。至少古代在城里面的户籍制度还是做的蛮好的。



所以说,假如被判夷三族或者诛九族这种大罪了,家人很多都是不知道就被抓去砍头了。即使侥幸知道啦,想逃也很难,即使侥幸逃脱了,也只能去隐居了。但是这一大家子也不可能一起去隐居,只能分散出逃,这样最终能成功活下来隐居的也没有多少。


淡看天上月


皇帝要下决心杀人,那就不可能走司法程序了,反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西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期,汉景帝无奈决定将晁错满门抄斩,当天晁错正准备上朝,他的车马刚经过长安城的东市,就被中途拦截,皇帝的使者向他宣读了诏书,直接在东市把还穿着朝服的晁错给腰斩,同时,一大批官兵也已经按计划把晁错的家人都抓了起来,统统押往东市腰斩。

极其的残酷,这种速度,让当事人事先都没有心理准备,而他的家人族人更是无法提前预知,只能束手就擒,上一分钟还是正常的日常生活着,这一分钟就进了囚车,下一分钟就和家人在地府相见了。

东吴权臣诸葛恪权倾一时,被东吴新主孙亮设计斩杀,随后被灭了三族,当时诸葛恪人还在家里,对外面的变化浑然不知,就被大批赶来的军士逮捕,随后整个家族的人被军士们绑起来直接押赴刑场斩杀。都不用关监狱这个程序了,直接杀。这么短平快,让一大家族的人猝不及防。

跑呢?难!诸葛恪被杀之后,他的小儿子诸葛建正在军中做校尉,一听家里出事,赶紧跑路,他准备向北过长江投奔魏国,但没走多远,就被追兵抓了起来杀掉。

基本上古代都有严格的保甲制度,实行连坐,一家出事全都遭殃,所以即使侥幸逃出,除非有机会正好躲进茫茫深山里不出来,官府也没长年累月的追捕,那兴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逃到外地,随时都有可能被当地人因陌生面孔而告发。

古代的家族一般都是一个宗族聚居在一个地方,皇帝决定要灭族的话,官府的军队已经提前赶赴罪犯家族之处,几乎就是一锅端,一个也跑不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通讯方式太落后,来不及通知家里人,基本上一大家子还没反应过来,已经挨个进囚车押送刑场了。


云中史记


不是愿意等死,而是跑不了,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来不及,其次是没处跑。



被灭九族的人,跑不跑都是个死,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说不定还有机会。不跑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时间问题。


皇帝下达灭九族的命令之后,不会专门派人通知家属说你们赶紧跑吧,我要杀人了,而是第一时间派出军队抓捕家属,家属知道以后一切都晚了,只能等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森严的户籍制度下,即使能跑,也很容易被发现,哪怕是暂时躲过去,只要以后说漏嘴,照样被杀。

比如崇祯的儿子朱慈焕,明朝灭亡之后朱慈焕隐姓埋名四处逃亡,甚至活到了康熙年间,康熙拜谒明皇陵之后曾表示想要寻找明皇室后人祭祀明朝皇陵。


因为国家形势缓和,加上康熙的表态,朱慈焕放松了警惕,逃了几十年,最终还是被康熙凌迟处死。

死亡面前,只要有机会都会跑,不跑纯属脑子有问题,根本不可能因为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歪理坐以待毙。


视野新观


古时侯大臣犯了罪常被处以灭族的残酷刑法,比如韩信被夷三族,方孝儒被灭十族。由于年代久远,俱体哪九族都是猜测没有个统一的标准,通常说法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灭九族酷刑从秦朝开始,以后越演越烈,这是统治阶级吸收了历史经验教训,楚王杀了吴子胥全家,吴子胥逃到吴国,后来吴子胥领吴兵攻破楚都郢鞭尸楚王。晋国屠岸贾尽杀赵氏,唯赵虎在家人程婴帮助下逃脱,赵虎长大后在韩氏帮助下灭了屠岸贾家族。以后统治者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斩草除根一个不留。皇帝处罚大臣时,他的家人为什么不逃跑呢?。一,因为古代皇帝在处罚大臣同时,即刻发兵揖拿全家,有突然性浆。二,古代戶籍制度是比较严历的,出门有路引,否则寸步难行。三,皇帝捉拿其全家后并不一定要宣布灭其族,而是要审议,一搬男的杀掉女的充当官妓,心存较幸心理较大。四,古人比较迷信,君叫臣死不得不死,生死听天由命全在皇帝一人手里。"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关东侠客


我们没法问古代人,这个问题只有靠推敲了。我认为古代人不逃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是搞突击,事先不知道要灭九族,因此也就无从逃跑。古代牵涉到灭九族的一般是政治大案,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这种案件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和保密,也许犯人及家属正在家中喝茶聊天呢,突然一队禁卫军杀了进来并将宅邸围得水泄不通,如何逃跑?

第二就是逃不掉,古代也有完整的户籍制度以及严格的司法制度,只要发起通缉,一般的人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得抓回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皇帝的眼线,你能跑到哪?古代人要逃脱追缉,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是下海,有种说法建文帝朱允炆并没有被火烧死,而是化妆逃脱并出了海,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为了搜捕出海的朱允炆。一条路是进山,如果躲入深山,加上野外生存能力强,也许能够捡到一条命,但这两个方法都是与原来的国家,原来的社会所隔绝了。

第三是不敢逃,人性都是这样的,以前我也探讨过日本鬼子手下的俘虏为什么不敢跑。古代的人被抓到后,特别是受牵连的犯人家属,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会死,而是抱有侥幸心理,不一定大家都会被斩,不一定我会被斩等等。即便知道一对会被处斩,但还不到时候啊,古代不是讲究“秋后问斩”吗,现在是春天,还能活上几个月。逃跑和反抗是马上死,那么乖乖接受命运还能多活上一会儿,假如皇帝哪天高兴大赦天下呢?

第四是从众思想,如果一个人被斩,他会感到强烈不满和逃跑或反抗欲望,如果是一群人被斩,他可能就会觉得无所谓,黄泉路上有这么多人陪着呢。我以前探讨过的几个日本鬼子能够押解上千战俘而没人反抗也是这么个理。


萌叔观世界


这明显就是一个伪命题,明知被灭族而不跑,原地等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有被灭族的人都不会等死,都会选择挣扎或者逃跑。



一般情况下朝代更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灭族,比如清朝代替明朝时,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入关,然后大肆屠杀朱明皇族成员。当时很多人都隐姓埋名,选择了逃跑,甚至有人活到了康熙年间。

除了皇族成员外,还有捻军将领张宗禹和杀死僧格林沁的张皮绠,他们在当时属于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但是张皮绠改名换姓、置田买业,一家人又活了八年才被发现。张宗禹更是隐姓埋名活了20多年,直到老死才说出了秘密。



所谓的宁愿等死,实际上根本就是跑不了

第一、事发突然来不及逃跑

先看看被夷三族的李斯是被如何处理的。秦二世掌权后,李斯和赵高矛盾凸显,本来双方只是向秦二世互相上本参奏。不过赵高上书二世,李斯的儿子李由暗通陈胜、吴广。这件事把李斯吓坏了,当即上书秦二世赵高谋反,秦二世当然不相信自己的老师赵高谋反。反而把这件事告诉了赵高,之后赵高怂恿秦二世抓捕李斯,秦二世当即下令赵高逮捕了李斯。



经过严刑拷打,李斯实在是熬不过去了,被迫招认谋反,然后秦二世以谋反罪诛杀李斯三族。这时李斯的家人根本就不知情,因为李斯根本就没有想谋反,所以当秦国兵士到来之时,李斯的族人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有更快晁错,在上朝的路上,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押解到了菜市口腰斩,然后把家人全部杀完才公布了罪行。这种情况根本就来不及。



第二、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

实际上不论是夷三族或者是灭九族,总有一部分人能够得到赦免,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致死,而是选择发配流放,或者其他刑罚。

比如汉朝霍光死后,汉宣帝慢慢的把权力收回,但是引起了霍家的反抗,并且密谋造反。最终事情败露,霍氏族人遭到了灭族。但是霍光的侄子、女儿女婿等人得以保全,霍成君虽然被废,但是保全了性命。

到了唐朝的时候,虽然名义上是诛灭九族,但实际的操作是16岁以下的可以免死,家族女性成员大部分也都是充入掖庭为奴。



第三、实在是跑不掉

古代人员流动性很差,大部分都是族群聚居,在商鞅变法以后又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根本跑不了。即便是逃跑到了其他地区,因为陌生人的突然到来,也会迅速引起当地百姓的警觉。

一旦官府下达海捕文书,立刻就会有人向衙门报告,在严密的天罗地网下,逃脱实在是太难了。


我是越关


关于这个,我想了想,大致就是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当犯了诛九族的大罪时,可能当事人都不知道皇帝会诛杀自己九族,更别提家人了!在古代,诛九族这可是大嘴,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惩罚。一般都是谋反乱国这样的大罪才会诛九族!既然如此,那执行起来就是非常迅速了。快准狠,根本不给人反应时间!电视上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的画面,要么是太监带着圣旨以及大批官兵,到臣子家宣旨。这还怎么逃?要么就是把大臣叫进皇宫,告诉他,你被诛九族了,这连个通风报信的机会都没有,谁没事老是想着逃跑!

其二,古代的礼仪思想影响!在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都开口诛九族了,臣子再敢逃跑,那就是不忠不义。而忠义是古人最为看中的,正所谓舍生取义。即使知道,也是断然不会逃跑的!

其三,也没地方逃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诛九族的命令一下,全天下都知道了。该往哪里逃?动用一个国家的人力,去寻找几个逃跑的人,太容易不过了。除非你逃出国外,可在古代,想到国外,那可是不容易的啊!又不是每个人都像唐僧一般,能有那么好的运气。

最后一点,也可能是最有意思的!那就是,我根本就不知道我会死啊!为什么这么说呢!九族的概念有多广,我给大家普及一下!1、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而且有时候,甚至连自己的老师都会被灭族!牵连这么广,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一个犯了这么大罪的亲戚,就被莫名其妙的杀了!实在是冤!


墨香存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逃又能逃去哪里呢?如果有可能的话,谁也不想死,在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层出不穷,诛九族便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下,无辜受到牵连要被处死,恐怕谁也不愿意。那么这些人明知自己会被牵连致死,为什么都不想着跑呢?留着肯定是必死的局面,逃了说不定还能找个地方隐姓埋名过一生。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件事,古时候消息传递可没现在这么方便,古时候被判诛九族,恐怕消息等传到他那些亲戚的耳朵里的时候,正是官府的人告诉这些亲属的,至于亲近的家人更不用说了,他们是没有机会逃跑的。

第二个原因,诛九族可不是杀九个人,一个家族里面人可不在少数,有些人便会有比较侥幸的想法,他认为不会抓到自己,或者皇帝一看这么多人心慈手软便不杀了。第三个原因,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即使提前知道消息也没有用。

在古代,每个地方的人口都是固定的,如果突然去了一个生面孔,要不了一炷香所有人都会知道这里来了外人,如果这个外人说不出自己的身份,那肯定是要先报官在说的,因为大多数朝代都实行连坐制度,跑去另一个地方生活是不可能的。

一般皇帝是绝对不会用株连九族这种刑罚的,太过残忍,可是一旦使用便要实行到底,株连九族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直接就地正法,没有那么多步骤要走,不会把所有人关在一起,然后统一问斩,直接就杀,令很多人毫无防备,更别说逃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