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選戰強滾滾 選後如何弄乾坤

張競

臺灣地方選舉熱鬧登場,情勢變化撲朔迷離,儘管關心兩岸情勢之士,個個都睜大眼睛觀察,未來何人能夠勝選,但此時除掌握政治勢力如何洗牌,權力安排怎樣重組,針對政情發展來說,其實還有其他要素值得思考。

首先就年底勝選地方首長來說,由於預算年度將從元旦開始,除非其為連任,否則新年度預算系由前朝所編制,亦是由原來議會所審議通過,所以在就任初期,原則上就只能照章辦事,不太可能翻天覆地另起爐灶,否則就會引起爭議產生訴訟。

當初臺中林佳龍與臺北柯文哲都曾經翻臉不認賬,硬是叫停數項施政計劃,最後與人對簿公堂,搞到狼狽收場。因此除非很有把握,多半是新官上任力求穩當,不會隨便搞起新人新政,弄到地方雞犬不寧,更與議會關係搞僵。

臺灣地方財政收支其實都不理想,多半都是負債累累,因此政務推行與地方建設,皆需仰賴上級撥發統籌補助款調節支付花費。由於本次系地方選舉,而目前仍是綠營主政,選後出線初任地方父母官者,如何調和關係鞏固財源,其中大有學問。

就綠營高層來說,運用統籌款分配來操作政治是必然手法,黨同伐異並不令人意外,對藍營地方首長扣住金脈多以掣肘;但對綠營首長大開善門,讓其獲得充足資源創造政績,在臺灣內部政治來說,亦是屢見不鮮。

但若是處事不公差異太大,造成地方民眾反彈,勢必影響未來大選,所以上級與地方在爭取預算上勾心鬥角,其實都是在算計日後選舉票房。收放之間如何爭取民眾正面評價,鞏固支持群眾向心,將是未來選後政治戲碼主軸。

臺灣選戰成敗結果,通常就會決定政黨領導班子成員去留;同樣是勝選者所構成之派系版圖,亦會讓政黨高層權力重組。依據本次選戰發展狀況來說,藍綠雙方高層選後都將面臨危機,就算是表面上是所屬政黨大有斬獲,但卻可能因為勝選者都是政治對手班底,最後反而會是為人作嫁大權旁落。

此等藍綠政黨內部人事鬥爭,最主要著眼點就在於透過掌握黨機器,以便確保接續高層大選提名權,其中不僅是最終主政權位,能夠在立法機構掌握多數,才是完全執政保證;因此各個派系務必牢控黨內提名權,否則就將喪失政局發展主導地位,只能仰人鼻息陷入不利態勢。

除人事重組外,藍綠都要面對路線檢討爭議;特別在兩岸關係上,處於政策光譜極端處之派系,恐怕亦會隨著人事動盪再做文章。但是依據當前兩岸關係互動狀況低迷,政局發展重點亦未將兩岸議題置於優先,此等派系挑戰政策路線,恐怕就目前來說,確實是難以在短期內獲得具體結果。

其實就臺灣政治派系生態來說,位處政策光譜極端位置之政治派系,除非在政治情勢極度分裂與對立狀況,否則不太有可能扮演關鍵少數來左右政局發展走向。特別是在地方選舉上,此種意識形態掛帥政黨派系勢力,幾乎無法產生政治動員效果。從日前臺灣南北同步舉辦,但又互爭正統發言地位的公投遊行,就可確認其所能運作的空間相當有限。

在此必須指出,當前綠營之所以選情處於劣勢,其實是在過去兩年多以來,執政團隊在處理人事問題上屢起爭議所致。特別是延攬不適任者授予優厚薪酬,或是透過親戚宗族關係,破壞人事紀律,任用私人吃相難看,更是讓支持群眾不齒背棄而去的主因。

但若是在本次選舉結果揭曉後,執政團隊若是認為掌權時日無多,是否會變本加厲,增加掠奪政治資源力度,產生惡性循環讓整體綠營政治行情受到拖累,並使政黨形象更難修復?假若真是如此,綠營內部必然會因此產生重大矛盾,此時就會發生類似拋棄與切割貪腐阿扁的歷史重演。

本次綠營執政,特別是因財政紀律與人事紀律不當,產生多項政令無法通達貫徹情事,此業已嚴重削弱執政團隊治理能力。而綠營內部早就存在高度危機感,假若真是選戰失利,隨著人事鬥爭,此等內部矛盾勢必就會浮上臺面。如何能夠壓制人性貪念,讓其無法臨去秋波撈上一把,將會嚴肅考驗綠營。

反觀藍營其實亦有危機存在。特別是韓國瑜另類戰法獲得普遍認同,但卻招來諸多大佬硬要湊身取暖,引起嚴重反彈。這種非典型戰法現象,究竟會讓藍營調整思維脫胎換骨,抑或只是曇花一現?還是最後藍營要走回頭路,再度沉淪至排資論輩的醬缸文化,這將是藍營基本盤群眾最關切議題。

不過由於藍營金脈被綠營運用黨產會等機構扣住,本次地方選舉相對可投入運用資金不足,但卻仍然將選戰打得有聲有色。這不但讓綠營所聲稱國民黨沒有錢就不會選舉的說法破產,反而因為藍營各項文宣數量較以往遽減,反讓綠營處處廣告牌、旗幟與廣告,顯得完全執政後財大氣粗,產生負面觀感。選後藍綠雙方這種形象的修正與檢討結果,將會影響日後選舉文宣策略。

最後就要提到選後臺灣以外各方,如何看待選舉結果,以及其將如何調整其與臺北間互動關係。假若綠營在本次選舉結果不理想,其執政團隊如何維持對外交往關係,將是嚴重挑戰。而臺灣以外各方所開始邀訪的政治明星,就會成為下次大選加入角逐當然人選,這將是最可靠的政治行情指標。總之,何人有幸日後弄乾坤,選後很快就會明朗。(作者為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編輯嚴葭淇 主編王義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