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抗戰老兵拿出一件國寶,六家博物館競相收藏,老兵:不給!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展開了全面抗戰。國難當頭,為了鼓勵年輕人參戰驅逐日寇,國軍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在各地張貼了這張“戰爭動員令”,21歲的王振庸正是看見了這份佈告,毅然決定投筆從戎。

川軍抗戰老兵拿出一件國寶,六家博物館競相收藏,老兵:不給!

王振庸,1916年5月出生於四川安嶽縣高升鄉一個小地主家庭,家境較為殷實,6歲在私塾唸書,16歲考入四川大學,畢業後去小學教書並當上了校長。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王振庸放棄了當時優渥的生活,投身抗戰前線,編入47軍178師1063團,因為有文化,擔任中尉文書。同年10月,出川作戰,先後參與了安邑戰役、中條山戰役、同蒲南端反攻等戰役,後來調到陝西守衛黃河防線。

川軍抗戰老兵拿出一件國寶,六家博物館競相收藏,老兵:不給!

1942年,因為妻子病危,王振庸特意請假回鄉返川。不久妻子病故,王振庸便留了下來,繼續教書育人,再婚生子。解放後,王振庸把全部房產、地產獻給了祖國,然後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中,當了幾年的鐵路工人,曾參與成渝鐵路、寶成鐵路、川黔鐵路的建設。

川軍抗戰老兵拿出一件國寶,六家博物館競相收藏,老兵:不給!

然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因為“地主”加“國軍”的身份,王振庸曾被不公正對待過,土地和家產被分,全家寄人籬下,過著十分坎坷心酸的生活,非筆墨難以形容。哪怕到了晚年,王振庸老人始終覺得自己抬不起頭,直到後來被記者發掘,才知道自己是“抗戰有功”的人物。

2011年,有記者發現了王振庸老人的抗戰事蹟,無疑間看發現老人手上收藏有1941年的《對日宣戰佈告》的唯一副本,絕對的國家一級文物,是孤本!善本!絕本!那麼,王振庸老人是如何收藏到它的呢?

川軍抗戰老兵拿出一件國寶,六家博物館競相收藏,老兵:不給!

1941年11月,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把美國拖入了戰爭,美國對日宣戰後,希望我國也能正式宣戰,形成同盟,所以才有了這一份宣戰詔書。因為王振庸是中尉文書,陰差陽錯這個副本就流入了他的手中,並一直保留至今。這份宣戰佈告對我國來說意義重大,因此有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等6家博物館競相上門請求收藏,甚至連日本博物館也提出要高價購買。不過,95歲的老人卻回絕了,決定將它傳給兒子並一代代收藏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