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再见!

刚刚听到消息,你已经于今天上午8时15分左右,再入大气层,陨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最终离开了我们。

听闻你的离开,内心五味杂陈,回忆过往的种种,想来是必须要写一篇纪念文章的。

第一次窥见你的样子,是在九年前,2009年1月25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候的你还很小很小,虽然你只是以模型的身份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但是却点燃了全国民众对于建立我国空间站的激情。

那一年,距离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空间站—前苏联礼炮一号的升空,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八年。

天宫一号,再见!

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终于,七年前,2011年的9月29日,我见到了你的真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你和大哥哥长征二号火箭被安装到火箭发射架上,准备执行一项特别艰巨的任务。

你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你的成功发射,将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阶段,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空间站的能力。

很开心,你顺利地进入了太空预定轨道。

天宫一号,再见!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毕竟是初次出远门,家里还是不放心,打算派人去找你聊聊天谈谈心。但是你执行的任务实在是太危险了,家里第一次只是派了没有航天员的神州八号来探探路。

你离开还不到两个月,家里人派的使者就匆匆上路了,2011年11月1日,你的兄弟神州八号飞船被送入太空,11月3日,你与神州八号顺利实现接头。

你与神州八号的这次成功接头,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

交会对接

别着急,离真正的家人来找你,已经不远了。

半年时间过去了,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家里终于决定派航天员去慰问你了。

2012年6月16日,三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神州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刘洋成了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两天后,6月18日,神州九号与你成功实现对接,三位航天员第一次与你相会于太空,这是我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六天后,也就是6月24日,神州九号飞船与你实现手动控制的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实施空间手控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再见!

神州九号航天员

(由左至右依次为刘洋、景海鹏、刘旺)

一年后,2013年的6月25日,这是你与人类朋友的最后一次会面。

此前的6月11日,搭载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升空。

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你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换上蓝色工作服,顺利打开你的舱门,依次与你成功会面。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航天活动中,你作为首个空间实验室承担了我国首次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6月20日上午10:04,航天员王亚平正式展开太空授课,这次授课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特性,并且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要知道,进行太空视频直播授课所需要的天链通信系统,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才能玩得转。

天宫一号,再见!

神十航天员(由左至右依次为张晓光、王亚平、聂海胜)

王亚平 太空授课

6月2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你成功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实验,这是对我国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再次验证。

6月25日,神州十号与你挥手作别。

这次航天活动,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我们向着遨游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至此,你的主体任务也已经基本宣告结束。

天宫一号,再见!

2016年3月16日,你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进入轨道衰减期。

天宫一号,你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飞船实现六次交会对接,与六位航天员留下了共同的美好回忆。

你在轨飞行2377天,绕地球飞行约38000圈,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近50年的垄断。

如今,你已经在太空飞行了六年零六个月,或许你也有些累了吧。

你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也仍然选择在奔向地球的过程中,化身为一颗颗绚烂的流星,划过你所熟悉的美丽星空。

谢谢你,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再见!

未知的太空,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