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县城“迁”出来的幸福生活

【人居改善】

班戈是一个纯牧业县,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班戈县始终以“人、草、畜”三大要素为中心。在畜牧业改革这一总框架之下,进行政府服务体系改革、民生领域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作为民生工程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聚集区相结合,让贫困人口摆脱了贫穷困扰。

看!这个县城“迁”出来的幸福生活

坚持以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

从改革初期的家庭牧场,到一村一社、一乡一合,再到正在组建的班戈县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班戈县牧业科技产业合作园区,班戈县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始终以“人、草、畜”三大要素为中心。

班戈县作为自治区4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程度深、贫困群众比例高。深度贫困的事实已经证明,单打独斗、自给自足的传统牧业已经发展到头,必须向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现代牧业转型。

看!这个县城“迁”出来的幸福生活

玛提小区。记者 卢明文 摄

在转型过程中,草场依法有序流转。班戈县针对贫困群众无畜、少畜、养殖水平偏低、草场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鼓励引导群众采取合作、入股、租赁、转让等形式,促进部分草场向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流转,牧户牲畜同样在家庭牧场、合作社、牧业科技企业等方面进行入股分红,同时解放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以便劳务输出获得收入,多渠道增收致富。

而规模化必须要有现代金融的支撑才能实现,班戈县探索出来的草场抵押贷款正是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的新思路。

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

在班戈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外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宣传海报,写着一首“易地扶贫搬迁歌谣”:易地搬迁政策好,注意事项要牢记;前提条件顾两头,草畜流转广泛推;地质灾害规避好,原址建房不允许;建设手续是首要,建房红线莫忘掉;建新拆旧须遵守,旧地复草必做到;集中安置要产业,党的阳光处处照。

这首“易地扶贫搬迁歌谣”基本上总结出了班戈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顾两头”,是指搬迁之前,草场和牲畜必须在当地流转;搬迁之后,必须让贫困群众能够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看!这个县城“迁”出来的幸福生活

玛提小区内孩子在玩耍。记者 卢明文 摄

班戈县分管脱贫攻坚的副县长索朗贡布介绍,班戈县“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1616户、6638人,目前已经入住的有1000户左右。

索朗贡布同时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组的组长,他说:“作为民生工程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充分尊重民意是基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首要条件,不搞强迫命令,合理确定安置方式。”

建设有班戈特色的人居环境

位于班戈县城旁边的玛提小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点之一。普保镇多尔格村的索朗占堆去年年底搬迁到这里,他和全家6口人住在120平方米的房子里,还花一万多元买了电视机、冰柜、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索朗占堆原来的家距县城25公里,没有通电,水沟里的水到了冬天就冻住了,只能取冰化水。搬到玛提小区后,家里的3000多亩草场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作为股份,有固定的分红。儿子和孙子分别在班戈和那曲打工,目前一年的人均收入有4500元。家用电器能用了,水是井水,随着小区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索朗占堆一家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看!这个县城“迁”出来的幸福生活

索朗占堆(中)和家人。记者 卢明文 摄

劳动力得到解放后,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玛提小区的部分妇女自己组建了一个缝纫合作社,以传统藏装加工为主,订单非常多,产品供不应求。县里在牧业科技产业合作园区内为缝纫合作社提供了三个房间作为扶持,第一年免收租金。

班戈县海拔高,气候恶劣,传统的住房屋顶两三年之后就会漏水,需要进行维修。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班戈县在房屋建设上创造性地设计出帐篷屋顶,不但解决了房屋漏水问题,还让牧区特有的帐篷文化融合到村镇建设之中。

班戈县副县长索朗贡布介绍,在村镇建设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佳琼镇5村,这个村在11年前就组建了整村合作社,群众观念开放,对村镇建设非常支持。因此,建成后的新村子功能分明,规划合理。索朗贡布说:“‘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我们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宗旨。”

记者手记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玛提小区是班戈县城旁边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房屋已经建好,已有贫困户迁入,小区的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

我们走访了两户人家。第一户的户主是70岁的索朗占堆,他们一家人的原居住地没通电,冬天只有取冰化水。去年底搬过来后,买了各种家用电器,条件好太多了。9岁的达尔措桑姆在班戈县完全小学读二年级,很活跃。她在作业本上写下:“我爱家乡,我爱家人,还有喜爱文字。我特别喜欢写作业。”大家看了不禁都笑了,打趣她:你真的喜欢写作业吗?

另一户的户主是54岁的巴桑。她的外孙女才一个月大的次仁来米正在襁褓之中熟睡,睡得特别香甜。次仁来米出生后看见的就是楼房,她也会在环境很好的玛提小区长大,对于父亲母亲曾经生活的草原,她只能偶尔去看看,再不会有雨季帐篷漏水、冬季化冰取水那样的记忆了。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将来有一天,次仁来米会唱着这首歌,走向外面的世界——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

(通讯员 龚成乔 西藏商报记者 卢明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