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史话:这里曾经是鄂尔多斯水草丰茂的好牧场!

东胜史话:这里曾经是鄂尔多斯水草丰茂的好牧场!

东胜开垦前是鄂尔多斯牧场中水草丰茂的好牧场。塔拉壕、羊场壕、板素壕、柴登壕、宗兑壕、泊江海子什股壕等地尤甚。蒙古民族的大量牲畜游牧在这些草原上,真是白云高,绿草长,草原遍地是牛羊。

光绪年间垦务卖地,大量的汉人从神木、府谷移来垦荒种地,破坏了牧场,牧民被迫迁移。东胜的自然面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失去了平衡,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沟壑越来越深,山梁越来越高。

新来的农户多半都是一面务农一面养畜以半农半牧的方式生产。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农产品出售不了,而畜产品却销路较好,所以当时一般有地的农民种粮主要以解决口粮和牲畜饲料,耕地面积并不扩大,相当多的土地都留作牧场养畜。家家户户多以养牛羊为主,除养乘骑和使役的马匹外,很少养群马,所以马匹数量不多,况且农田和牧场交错养马多有不便。

从农业生产来说,东胜一带农民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以糜子、荞麦为主。这两种作物生长期短,耕作管理要求不高,最适合无霜期短的这一带生长,糜子也就成了东胜地区蒙汉人民的主要食粮。开垦后的东胜农民每年计算或欠收以糜子产量为标准,甚至在商品交换中糜子成了流通货币。如一个工给几升糜子,一匹布换几斗糜子,一匹马卖多少石糜子,就是吃碗炖羊肉也用糜子作价钱,甚至红白喜事搭礼也送糜子。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开始种植谷子、荞麦、莜麦、豌豆、黑豆等杂粮。蔬菜作物种的是山药、长白菜和蔓青。后来也开始种植豆角、胡萝卜、葫芦、西瓜、茄子、辣椒、圆白菜、茴香、芹菜,种类逐步繁多起来。

刚开垦的牧场土地肥沃,农作物的产量并不低,地里也不需要施肥,人们把牛羊粪大部分都当柴烧掉了。后来由于土地退化,产量逐年下降,人们又重新记起“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的谚语。为了提高地力,农民不但不把牛羊粪当柴烧了,还注意沤制圈肥,农闲时也注意拾肥,在生产实践中尝到了肥多粮多的甜头。农民每年种植面积按肥料多少而定,一个时期扭转了广种薄收的局面。种糜谷的土地必须二年上一次粪,不上粪不种糜子,糜茬秋翻后第二年再种一年谷子。糜谷相互轮作,东胜东部地区糜谷种植面积各占一半,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民实行轮息制,在长草就长粮的思想指导下,见有草的地就开荒种地,什么时间草也不长了,庄稼也就不种了。这种广种薄收的做法,使植被退化,土地沙化。

耕作技术起初也相当落后。什么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更谈不到了。起初糜子只是锄一遍,荞麦不锄,田间管理比较粗糙。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认识到要想提高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必须精耕细作。因此,他们除注意施肥还注意到深耕秋翻,耕种前还注意耙磨保墒,凡是种的农作物至少锄两遍。农民下种后注意修建田头走水道,尽力减少水土流失。山坡地种上谷子锄二遍定苗,辛勤的农民给谷苗培上土,根部附近还给挖个坑,每逢雨后谷地里万星闪烁,别有一番景致。广大农民注意保持水土,更注意与洪水斗争,保护田地特别是一些沟渠塔地边,农民打拦洪坝淤澄土地,在防洪堤岸上栽种沙柳、雾柳柠条和树木,保田又保收。有些地方的农民对一些寸草不生的废地或低洼盐碱地也注意了改造。盐碱地分条开沟降低水位,掺沙子,加马粪,种耐碱性的作物。

因地制宜地发展水浇地。最初农民不仅在旱地里种粮食,就连白菜、蔓菁也在旱地种,东胜地区十年九旱,为了战胜旱灾,充分利用自然水源,人们开辟水浇地。没有自然水源的地方,人工打大井,安桔皋,发展水浇地。农民把水浇地当作保命田,有水利条件的多开,没有水利条件的少开,每户农民最少也要开辟一片水浇地种植蔬菜。

农民很注意保护牧场,即使是卖给自己的土地,种植农作物尽量经营自己的原耕地,很少随便开垦牧场种粮。农民懂得以牧促农、以农养畜的路子是最正确的路子,好多自耕农自己养上四五十只羊、一对耕牛、一匹马,再加上几头牧牛,正常年馑就能达到粮足草足还能出售一定的余粮,穿衣零用有岀售的畜产品就足够用了,这可谓“小康”了。

东胜地区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开垦后很长时间人们不去开采,燃料主要是沙蒿和干粪,结果土地沙化、农田减产,严酷的现实教训了人们。为了增加肥料人们逐步改变着烧粪的习惯,同时促进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水头儿沟、酸刺沟和靠近东胜的罕台窑、高头窑等小煤矿。农民利用农闲时间拉足一年的烧炭,这是一次生产生活史上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大自然生态平衡是极为有利的。

选自《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

原题:东胜地区早期农业生产与民俗风情

关于《东胜文史第十辑》

东胜史话:这里曾经是鄂尔多斯水草丰茂的好牧场!
东胜史话:这里曾经是鄂尔多斯水草丰茂的好牧场!

由东胜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怀古颂今、明志砺心为目的,突出“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充分尊重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感情,以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东胜区为基础,适当辐射相关周边地区,原则上,分门别类编排,意图整体协调,次序不分先后,努力实现文史性、学术性、可读性、美观性的统一。

《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共分五卷,即《东胜史话》《文学史存》《高原风情》《胜州笔谈》和《议政建言》,全书二百余万字,图片六百多张,印制三千套。此书具有思路宽、资料广、内容实、创意新的大文史特点。

东胜史话:这里曾经是鄂尔多斯水草丰茂的好牧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