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班主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的爱是照耀学生心灵的温暖阳光,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健康成长,奋发向上。那么,教师如何把爱的阳关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呢?

一、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学生都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既然我们承认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对学生无形之中形成了分明的厚薄之情。对聪明、听话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热情、器重和宠爱;对相对笨拙或调皮的学生,则轻视和冷淡。实际上,后一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而由于有了教师这些无形语言的鼓励,学生们便会积极地维护教师的威信,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有的甚至把学好这一科目作为对本科教师的回报。

二、教师的语言表述要有艺术性。

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样一件事,由于教师的措辞不同,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回答不上来你的问题为例,有的老师这时便会说:“别急,再想想!我相信你能回答,只是一时忘了。”那么学生下去后,就会努力学习,准备下一次提问时,好好表现一下。反之,如果老师不注意措辞,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挖苦学生:行了,行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笨死了!结果,就会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学生便认为老师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三、期待的目光和鼓励的微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时时在变换之中传递教育的信息。经常向学生投注自己期待的目光,或扫视、或凝视、或严肃、或轻松,这些目光期待在学生心灵中激起回应,产生共鸣。从迅速作出反应的目光中,表达出他们是否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等。同样,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常常面带微笑,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使学生没有拘束和恐惧,得到的是鼓舞和暗示。此时学生们就像一个个演员,他们将很快进入角色,在老师的诱导下,思维亦变得更加活跃、敏捷。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方法,远不只这些。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的爱,也远非生活上的嘘寒问暖,而是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只有在得到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自信,才能使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自发学习中,充分显露他们的潜能。从而在学习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最深入、最持久。(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