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生命是「空」,是「繁華若夢」

蒋勋:生命是“空”,是“繁华若梦”

蒋勋:生命是“空”,是“繁华若梦”

《紅樓夢》已經講過二十回了,我們這種讀小說的方式,有的朋友習慣,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習慣。如今,《紅樓夢》已經被髮展成所謂的“紅學”,作為一門學問,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這本書。因為任何一本好書,都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生活史資料,嚴格說來,它比真正的歷史要豐滿生動得多。

西方現代文學中有個概念叫“回到文本”,對我們來說,這個“文本”就是《紅樓夢》本身。紅學研究者所做的各方面的考證,不能說沒有意義,可是它會越來越遠離文本,所以,我們的閱讀原則是始終忠於文本。

我想,把《紅樓夢》放進任何文學領域,它都是一部最好的小說。因為它作為小說的理由太充分了,任何時候讀它都會感到快樂。

蒋勋:生命是“空”,是“繁华若梦”

很多人認為一本書讀完以後,總該有點人生的領悟吧?如果你是抱著這個目的去讀《紅樓夢》,那麼只一個“空”字就夠了。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在讀了這麼厚的一本書後,才來領悟這個“空”字呢?那是因為文本本身讓我們得到的不只是領悟,它呈現的是作者對生活的執著、眷戀和不捨,這些描繪最後讓你領悟的可能是“空”,可是這些執著、眷戀和不捨到底是什麼?作者一生中接觸過的女性為什麼會給他留下如此多的記憶?他把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才是《紅樓夢》令那麼多人著迷的真正原因。

其實,我覺得《紅樓夢》的作者對人生的愛非常深,如果一個人對人生沒有深愛,絕不會這麼仔細地去描繪一件衣服、一盤菜。至於領悟到生命是“空”,是“繁華若夢”,那是後來的事。

我常想,作者如果再活一次,他可能還會這樣去寫。熱愛生活,是作為小說家的第一要件,如果大家去讀法國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會更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其中對生活細節的描摹,會讓你覺得作者曾經真正地生活過。

相對於這些作者,我們對待生活就沒有那麼認真過,這種“認真”是指作者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記錄了一件衣服、一盤菜的製作過程中凝聚的心血和心思。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忽略的東西才是所謂“文本”真正迷人的地方。

我一直強調《紅樓夢》寫的是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小女孩的故事。他們的很多心性、情緒,是成年人無法理解的。寶玉是個拒絕長大的男孩,成長是他生命裡面最大的痛苦。

其實,幾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都有拒絕長大的因子。這一點在男孩子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因為長大對他來講等於是“第二次臍帶的剪斷”,這是跟母親精神上的脫離,此時他會有一種依戀與不捨。寶玉之所以會選擇跟女孩子在一起,是因為這些女孩子都疼他。

在二十一回裡史湘雲來了,跟林黛玉一起住,於是寶玉就一直賴在林黛玉的房裡跟她們打打鬧鬧。我想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在初中或者高中學校組織郊遊的時候,晚上大家根本不睡覺,一直在那兒亂聊,現在你肯定忘了當時都聊了些什麼,其實就是喜歡大家擠在一起的感覺。

接下來就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情況——襲人吃醋了。襲人是寶玉的貼身丫頭,既像姐姐,又像媽媽。我常常提醒很多母親,在你的孩子長大的時候,你一定會因為失落而受傷,因為他要開始往外跑了。二十一回前半段講的就是襲人的這種失落。

這其中有非常多的細節很重要。湘雲洗完臉,丫頭想把洗臉水倒掉,寶玉忙說,我就用這個水來洗。表面上看,他的藉口是不要再費事了,可如果從心理學上說,這一段另有深意。他眷戀的是湘雲用過的水中的體香。不細看的話,你根本無法理解作者的意圖。作為一本小說,作者寫的是人性,寫小孩子對於異性同伴身體的眷戀,通過嗅覺、觸覺來感受同伴的存在。

蒋勋:生命是“空”,是“繁华若梦”

洗完臉以後寶玉又拜託湘雲幫他梳頭,湘雲不幹,寶玉就一直磨,寶玉磨起人來,誰都很難拒絕。小男孩、小女孩在一起時常常會拿彼此的身體當玩具,我們小時候扮家家酒就是這樣子,你玩我,我玩你,一個頭發就可以玩半天。

看到這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賈政會覺得這個男孩沒出息。我的反應是,寶玉特別想要回到童年,對他來講那些記憶特別美好。在他看來人一長大就不快樂了,成人世界太世故,要接受社會種種的規矩。

如果你讀《紅樓夢》這一段時會感動,就說明你還童心未泯。從社會的角度看,寶玉絕對是病態。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寶玉是眷戀童年。

*作者:蔣勳,臺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本文由勳衣草美學社整理編輯,僅供交流學習所用,不作商用!版權歸蔣勳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文中所用配圖都已購買版權,未經同意直接引用會有侵權的風險。謝謝!^_^

蒋勋:生命是“空”,是“繁华若梦”

蔣勳老師獨家授權蜻蜓FM平臺,為勳衣草朋友們特別推出“美學合輯”,包括《細說紅樓夢》《中國文學之美》《孤獨六講》《生活之美》《身體之美》《美的覺醒》《細說王羲之》《說梵谷》等經典作品。購買成功後,大家可永久收聽。

蔣勳老師用質感聲音,帶你一起發現文學之美,生活之美。願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書中相遇,找回最純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