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潛意識裡的暴力美學

蒋勋:潜意识里的暴力美学

勳衣草丨蔣勳美學社

後臺回覆“音頻”收聽蔣勳老師精選合集音頻

關注

在世俗的角度裡,尤其是漢文化中,“暴力”兩字一向不是好的字眼,如果你有注意到近代或現代的西洋美學,會發現有一個不陌生的名詞,就是“暴力美學”。暴力美學用在繪畫上、在電影上及戲劇上,指的是什麼?我想以此作為暴力孤獨的切入點。

二次世界大戰後, 五、六○年代之間, 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在作品中畫上一些不是很清楚,但感覺得出來的人體, 彼此擠壓著, 好像是想征服對方、壓迫對方, 或者虐待對方。那種人體和人體的關係,那種緊張的拉扯,培根不完全用具象事物表達。觀看弗朗西斯. 培根的畫, 畫面上有一種侵略性的, 或者是殘酷性的力量,這個力量很大,觀賞者並不清楚裡面所要傳達的真正意涵, 卻可以從畫面中得到一種紓解、釋放, 感覺到快樂, 這就是“暴力”和“美學”的結合。

蒋勋:潜意识里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學使得 Aesthetics(美學) 這個字, 不只表達表象的美, 還包含著人性不同向度的試驗。如果暴力是人性的一部分,那麼在美學裡,如何被傳遞?如何被思考?如何被觀察?如何被表現?這些都變成重要的議題。

在培根之前,大約一九二○年代左右,有很多德國表現主義的畫家, 就已經有暴力美學的傾向, 畫面上常常有很多爆炸性的筆觸, 有非常強烈的,使視覺感到不安的焦慮性色彩,這些都歸納在暴力美學的範疇裡。

潛藏的暴力本性

我們一向認為藝術是怡情養性,記得我小時候參加繪畫比賽得獎, 頒獎人對我說:“你真好,畫畫第一名, 將來怡情養性。”聽完, 我的心情是矛盾的, 我發現我在畫畫時, 並不完全是怡情養性, 我像是在尋找自己, 揭發自己內在的衝突, 所謂怡情養性, 似乎是傳統對於美學概念化的看法。

現代美學的意義和範疇愈來愈擴大,不只是一個夢幻的、輕柔的、唯美的表現, 反而是人性最大撞擊力的呈現。和德國表現主義同一時間出現的是法國的野獸派,曾經在臺灣展覽的馬諦斯就是這一派的畫家,他的畫作用了許多衝擊性的色彩,巨大的筆觸好像是要吶喊出一個最底層的、快樂的嚮往, 這些都跟我們要談的暴力美學有關。

蒋勋:潜意识里的暴力美学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暴力美學在西方美學領域,開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六○年代法國的“殘酷劇場”( Theatre de la Cruaute) 創辦人阿鐸( Antonin Artaud),在小劇場的舞臺上,用很多碰撞人性的元素,在劇場中造成驚悚和震撼的力量,和傳統戲劇所表達的概念非常不一樣。一直到現在, 殘酷劇場的表現形式在西方劇場中, 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之前來過臺灣的德國現代舞大師碧娜·鮑許( Pina Bausch)。

碧娜·鮑許的作品部分延續了七○年代殘酷劇場的東西,例如舞者從很高的地方往下跳,下一次的表演再從更高的地方往下跳,她一直在挑戰觀眾對舞者在舞臺上肢體難度的驚悚度。

小時候我很愛看馬戲團,記得民國四十年左右,有一個沈常福馬戲團, 馴獸師為了讓觀眾知道, 這隻獅子已經完全被馴服, 就將自己的頭放在獅子的嘴巴里,在那一剎那,我竟然出現一個很恐怖的想法, 希望獅子一口咬下去!當時我的年紀還很小, 當天晚上做的夢, 就是那隻獅子真的咬下去了。這個不敢說出來的、屬於潛意識裡的恐布性和暴力性的念頭, 會讓人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我想, 應該有一種奇怪的暴力美學潛藏在我們身體裡面,只是大家不敢去揭發,並且讓它隨著成長慢慢視之不見了。

喜歡看馬戲團表演的人就會知道,空中飛人若是不張網演出,那是最高難度的表演,往往會讓當天的表演票賣得特別好。那些人意圖去看什麼?就是去看自己在安全的狀態中,讓他人代表著你,置身於生命最巨大的危險中。我們看高空彈跳、賽車、極限表演, 都是藉助觀賞他者的冒險,發洩自己生命潛意識裡的暴力傾向。

蒋勋:潜意识里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學可以探討的議題, 絕對不簡單。一九○○年, 佛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他認為性是人最大的壓抑,所以潛意識當中很多情慾的活動, 會變成創作的主題跟夢的主題, 可是他忘了一件事, 暴力也是人的壓抑。如果從人類的進化來看,人在大曠野中過著和動物一樣的生活時,最暴力的人就會成為領袖,所以我們看到所有的原始民族, 身上會戴著兇猛動物的獠牙, 表示他征服了這隻動物, 他是部族的英雄,這些獠牙飾品就是在展現他的暴力性。

我到阿里山的鄒族看豐年祭,儀式進行中,他們會抬出一隻捆綁的豬, 讓每個勇士上前刺一刀, 讓血噴出來, 表示儀式的完成。一旁的人看了覺得難過,因為那隻豬毫無反抗能力。但是這個儀式在最早的時候, 不是用一隻馴養的豬, 而是一隻衝撞的野豬, 如西班牙的鬥牛,人與動物要進行博鬥,這不就是暴力?

我們現在稱為“暴力”,但在部落時代卻隱含人類生存最早的價值, 和高貴的情操, 部落的領袖都是因為暴力而成為領袖, 他可以雙手撕裂一隻山豬的四肢,可以徒手打敗一隻獅子或老虎,過程絕對都是血淋淋的,在血淋淋的畫面中,還有部族對成功者和領袖的崇拜與歡呼。

那麼當領袖進入文質彬彬、有教養的時代,這個潛藏的暴力本性到哪裡去了?

蒋勋:潜意识里的暴力美学

蔣勳老師用質感聲音,帶你一起發現文學之美,生活之美。願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書中相遇,找回最純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