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毀掉中國的不只有娛樂圈,還有學術界。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10月24日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撤銷中國知網等學術論壇上上百篇發表的論文,引起關注,該校2014級18名學生聯名舉報其學術不端,教學態度不端正,教學方法令人難以忍受。到本月末,梁瑩辭職,但堅決不認為自己做錯,反而稱自己問心無愧。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南京大學的這位教授迅速跌下神壇,又是為什麼,我認為毀掉中國的是娛樂圈和學術界?

瞧一瞧看一看,論文300塊就能買一篇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中國的娛樂圈會毀掉中國不言而喻,一個女明星偷稅一次就能為國家貢獻一艘航母,中國為什麼沒有錢發展科技發展經濟,為什麼人民貧富差距這樣大?不就都上供給了娛樂圈嗎?

但娛樂圈這潭水混人人清楚,學術界的烏煙瘴氣卻並不明晰。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梁瑩這個人算是厲害的學者,不是說她學術能力,而是論文產量。據悉,不滿四十歲的梁瑩已經是南京大學,這一中國代表雙一流高校的博士後,擁有長江學者等中國學術界最高榮耀和頭銜。同時她的論文產量超過300篇,在整個學術領域乃至所有高校教師中都遙遙領先。中國的學術界怎樣定義一個人的身份?——

論文,只有論文。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大學畢業論文優秀,你就是優秀畢業生。

研究生髮表論文多,你就能得上萬元的獎學金和各種證書。發表C刊,署名你的導師,可能會提前畢業,還會得到老師的讚賞。論文越多,越有直博的機會,相反,論文少,不管你的學習成果深度多少,你都是個廢柴。

進入高校後更是如此,無論你是輔導員、行政崗還是教師,你只要在大學一天,你就是論文的奴隸。你要不斷的寫,不斷的發表,讓已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所有人,你就能順利的得到各種職稱、名聲,擁有你在學術界想得到的任何地位。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這些論文寫起來有多難:平均一篇期刊論文3000字,想要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成果至少需要25-30天,加上逐字逐句的修改甄選,時間更長,見刊更是可能要花費3個月。而如果你將這篇論文交給一個寫手。300元包你滿意,不但一天出稿,修改也能全包,再加上給雜誌社幾百塊的好處費,3個月你可以見到6篇以上署名的論文,他們都將成為你學術道路上的幫手,帶你披荊斬棘,將更多的300元分分鐘賺回來。

梁瑩就是如此,她作為學術帶頭人,上百篇論文主動要求撤回,美其名曰"不能代表我的水平",實則"此地無銀三百兩",最後反而被扒出來做典型,還憤怒的回擊"你要是這麼查,全中國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真是死也要拉墊背的,不過她說的還真沒錯,這現象可真不少見,夠普遍的。

大學教給我什麼,我就變本加厲的還給他

中國究竟有多少這樣的"梁教授"?可能成千上萬個,可能更多。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在中國這片土壤上,從進入當代開始,論文就成為了所有高等教育階段"能力"一詞的衡量標準。你沒有論文說什麼學習認真?你沒有論文說什麼學術造詣高?你的論文質量高有什麼用,那麼少?中國每年有多少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後想成為大學老師?他們能從大學裡學到什麼?

他們學到的是"拜論文教",他們學到的,都在高校就業後,惡狠狠地還了回去。

梁瑩也是如此,憑藉一大堆沒什麼學術水平,投機取巧的論文爬到了學術頂點,就自認為自己身價千萬,講課態度散漫,學生替他上課、學生自己上課甚至老爹都能搬來上課。對學生的評價威逼利誘,本就可惡至極,卻偏偏膽小如鼠,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炸出來了一堆跟著遭殃的假學究。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其實,中國有千千萬萬個梁教授,他們都是高等教育的產兒,自己在大學的時候老師就這個態度,老師也告訴他們只要有論文,別管怎麼來的,就能幫你爬到更高的地方。當你到了那個高度,你就可以裁判你腳下的人,不管他是比你職稱低的老師,還是學生。所以她依靠著學校學到的"本事",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

梁瑩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甚至可以說是個蠢例子,我想說中國現在聰明的"梁教授們"太多了,他們的手下操控著無數寫手,定期生產出無數的論文,讓自己學術標籤越來越多,然後散漫的教書,或者不教,或者幹些禽獸不如的事。對,那些對學生伸出毒手的,也叫教授。

師德何在?中國大學如此,中國怎能有未來?

師德這個詞總感覺有一些奢侈,但大學還是有很多的好老師,他們堅守師德,於是總默默無聞,始終被同齡人踩在腳下,堅守的最後,不是離職,就是順從。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我大學時最喜歡的小寧老師,來學校已經9年了,他剛來的時候因為能力強,不僅教授現當代的文學課,還要教文秘學的新聞,檔案學知識,身兼數職,學校十分看重。他剛來兩年便成為了文學院副書記,可他卻一身傲骨,不願意寫死任務的論文,又常和領導間的互相吹捧不對付,不到半年被打回原職,一打就是7年。我在畢業的時候還能看到他自己孤零零的在一樓辦公室,冬天大家都在二三樓溫暖的辦公,學校就是要讓他屈服,我很敬佩他的骨氣。可研三回學校,發現一樓沒有辦公室了,他屈服了,發了11篇優秀論文,不僅成了院長面前優秀的骨幹,升回主任,還漲了薪水,在領導的二樓辦公室舒服的過新的冬天。

不也屈服了嗎?當你的薪水支撐不起老婆孩子最基本的生活,什麼男人,什麼憤青,什麼學者尊嚴,都是狗屁。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研究生二年認識的那個老師,和我導師一般大,33歲,都姓李,兩人同樣研究現當代文學,一個師從南開大學,一個師從吉林大學,本就是不分上下。可這個老師卻偏偏醉心於學術創作,而並非論文創作,他讀書廣泛,多次在各大高校發表演講,講解中日文學比較研究得心應手,他本人也非常有親和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有豐富的學術論文成果,沒有厲害的家庭背景,因為太沉醉於讀書有些呆板,在學校混了幾年還是一名講師,而我的導師為人桀驁不馴,但論文成果豐厚,家境優越,父母都是南開大學的學者,在32歲時就已經是副教授,且已經參加了多個國家和省級學術項目,在整個學術界都有了名氣。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那個彬彬有禮下課都會給學生鞠躬的李老師,他活得很卑微。學生不喜歡這樣的木魚,也不喜歡聽他講的深奧的內容,而且他只是一個講師,什麼話語權也沒有。

那個留著背頭穿著夾克,上課吸菸罵人,隨時下課,對學生愛搭不理的李老師,他活得很瀟灑。學生被他獨特的魅力吸引,他是青年批評家,是最優秀的學術精英啊,他的話就是聖旨。

那麼師德呢?它去哪兒了?

兩個李老師會培養出完全不一樣的學生,這些學生進入高校後,會培養又一代的學生。人類的發展史不就是如此。那麼第二個李老師越來越多了,中國的未來呢?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中國的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辭職只是上藥,根治它的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國家一意孤行,學校助紂為虐,都將讓更多的"李老師"變成"梁教授"。

當然好老師還有很多,而且就在你的身邊,蜻蜓FM《在北大聽名家講座》系列,聽陳丹青講讀書與青年之關係,聽易中天講中華文明的意志與位置,聽莫言講語言與歷史,啟發心智,願你成為改革明智之人,願你勇於戳破迷濛的真相,不管遇到什麼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中國高校就是一個生了癌症的病人,而醫生卻藏起了他的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