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北大舉行120週年校慶。

校長林建華致辭時錯把“鴻鵠”之志念成“鴻浩”之志,舉國譁然。

第二天,林建華髮道歉信稱:

作為北京大學校長這個錯誤讓很多同學和朋友失望了,

並承認他的文字功底並不好。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署名“無眠”的網友給林校長寫了封回覆信——

親愛的林校長:很開心,看到你的道歉信,寫得還算誠懇真實,但,我有幾點看法:

1,你既然承認文化少,水平低,請讓位。

2,你的思想是什麼?北大,建立之初,就有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幷包,思想自由。林校長,你的思想是什麼吶?嶽日斤之事,餘溫未了,估計她還處在膽戰心驚。在你的管理之下,北大差一點再一次出現林·昭一樣的悲劇。你有什麼臉面說要我們理解你的思想?

還有人指出:道歉信病句頗多,標點符號錯誤嚴重。

讀錯字這樣的小事,為何要揪住不放?

其實,

骨子裡是因為大家對高校管理的普遍失望。

失望、焦慮和質疑,

正好碰上讀錯字這樣一件事,

揪住林校長一股腦發洩出來。

2011年,時任北大校長周其鳳作了一首歌詞,叫《化學是你,化學是我》:

“化學究竟是什麼,化學就是你/化學究竟是什麼,化學就是我……/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lalala/是化學過程的結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統/lalala/是化學過程的場所……/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lalala/化學提供營養多多……”

一時成為笑談……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知識分子的風骨無存,

行政權力瓜分學術權力。

在對大學管理的失望情緒積累下,

林校長的公關危機有可能怎麼做都是錯。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再來看看同一天的,馬化騰的公關危機。

5月5日,《騰訊沒有夢想》一文刷遍朋友圈,

文中稱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

變成一家投資公司。

危機出現的24小時內是“黃金時間”。

24小時內,有馬化騰的對話截圖流出:

有批評蠻好,騰訊投資的原因是將不專業的、非核心的項目交給合適的團隊去做,可以將資源和效益最大化,而做好的產品一直是騰訊的初心。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2010年《計算機世界》發了篇《狗日的騰訊》。

當時有一句諺語在全國流行:

創業有三怕:生,死,騰訊。

“竟然用惡劣粗言對待一家負責任的企業……

傷害廣大騰訊用戶的感情……我們嚴正譴責”。

卻不小心掀起更大民憤。

緊接著“3Q大戰”爆發,

罵騰訊儼然成了政治正確,

騰訊成了做什麼都是錯。

2010年之後的騰訊,

從上而下傳達的理念是:

面對指責,我們先反思,不打嘴仗。

2010年之後的騰訊,

小心處理好每次公關危機,

不敢再去踩雷。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談企業公關危機,

不能不提三小時內火線回應的海底撈。

突發事件爆發後的30分鐘珍貴超過鑽石,2小時賽黃金,24小時如白銀。

上午,海底撈淪陷;下午,海底撈逆襲。

海底撈的致歉信是有亮點的危機公關稿件——給予讀者正面的主觀感受。

我們已經發現的問題有……

我們正採取的行動是……

我們還將落實……

檢驗上述行動的時間節點在……

如果沒有做到,我們承諾的懲罰為……

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幹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你們只需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整改並承擔相應的責任。該類事件的發生,更多是公司深層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將事件根由衍生到企業管理制度,

並在公眾面前保全員工。

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很多品牌被媒體點名後的第一反應是五雷轟頂,

稍冷靜後是極其憤怒:

然後衝動之下發出作死言論。

要明白,互聯網時代,

媒體只是危機的導火索。

品牌要清晰認識到真正的危機是:

互聯網裡如洪流一樣急速傳播的情緒。

社交媒體的發展降低了發聲的成本且易形成群聚效應,越是偏激、衝突和矛盾的觀點傳播越廣。

互聯網時代的危機公關的核心是阻斷傳播。

你和你女朋友吵過架嗎?同理。

再比如,《甄嬛傳》裡,

華妃的每次危機,

曹貴人每次用的都是“轉移視線”戰術。

同理。

打市場不容易,守市場更難。

如果傲慢,那麼很難做好危機公關。

比如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六六發文《無賴京東》,

京東第一時間跳出來說:我要告你。

然後引發了京東售後的第二波輿論浪潮。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大公司的公關非常難做。

罵戰中,基本以防守為主,

能求得全身而退保平就算不錯的結局。

而網易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危機公關路。

標題《致丁磊:能給創業者一條活路嗎?》,

丁磊二字自帶流量,且是 “ 丁磊將創業者逼上絕路 ” 這樣有強烈暗示的標題。

段子手網易跟毛巾哥來了一把 “ 對撕 ”

文章《我有一個創業者的故事,你想聽嗎?》,

很快被瘋傳。

可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強行碰瓷,打各種牌蹭來蹭去的,我若敬你是對正直的不敬、對誠實的不敬、對公道的不敬。公論是,說謊之人不可信,不可交,不可敬。實際上也不可投,雷總小心。

此次回應也不是因為你指名道姓了丁磊 —— 實際上我們經常拿丁磊開玩笑,不多你一個——我們回應是因為你撰文說謊,妄圖通過文字的技巧將網易及網易嚴選置於一個不堪的地位:對知識產權肆意侵犯、對創業者極不尊重、對弱小力量極其傲慢無情。

你口口聲聲網易嚴選是大公司,你是卑微的創業者。大公司應該有大公司的氣度,大公司應該有大公司的擔當。同意,但擔當和氣度不應該是我不張嘴你就以為我沒有獠牙。”

這樣一篇沒按套路出牌的文章,

很短時間收穫10W+,

但是,網易的用法,可能只有網易能用,

因為網易的品牌形象就是段子手。

別的公司用不好會惹火上身。

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是認慫還是對抗要想好。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林校長的危機公關和馬化騰的危機公關

危機發生了也許是好事。

它作為系統失控的信號,

有大量尚未被挖掘出來的價值。

比如3Q大戰之後騰訊的轉變。

騰訊現在的態度就是:

感謝危機,危機帶給我們反思。

危機發生後,每個品牌都有漂亮一次的機會,“但別忘記,只有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