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西方人很少學國畫,但一些國人還要學習油畫?

旅遊八戒行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是打開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把好鑰匙。從整個世界美術史的記錄來看,西方畫家中,對中國畫感興趣的畫家,也僅有抽象派大師畢加索(1881年——1973年)在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後,來到中國跟張大千等人討論東西方藝術的差異,目的在於促進東西方藝術的融合。

畢加索中國畫·魚

畢加索發現,比起油畫,中國畫具有含蓄、凝練,能以極簡筆墨表達出豐富內涵的特徵,這些是油畫無法相比的。於是,他感嘆:當代藝術在中國,西方藝術已經消亡了。因為在當時,是西方油畫從寫實性向寫意性和抽象性轉變的關鍵時期,西方畫家已經感到力不從心,準備從東方藝術思維中尋求創作靈感。

畢加索油畫《卡思維勒像》

回到西班牙後,畢加索特意帶了幾本齊白石的畫冊,以及畫中國畫所需的筆墨紙硯等材料,每天要抽出時間臨摹幾幅。經過較長時間學習中國畫,讓畢加索越來越佩服中國畫的創作方式,尤其在以繪畫抒發情懷方面,西畫根本比不過中國畫。所以,畢加索在他的藝術創作中,為世人留下了幾幅中國畫。

畢加索油畫《拿菸斗的男孩》

畢加索學習中國畫畢竟是個例,但不能代表西方畫家對中國畫的整體認同感。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文化影響力在世界上還處於弱勢地位,目前還不具備引領世界文化潮流的實力。文化影響力的弱勢,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世界秩序是由西方國家在二戰之後建立起來的,西方人用強大的綜合實力影響了地球上的各行各業的發展,包括文化藝術。

畢加索中國畫·兩隻公雞

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在世界上傳播面積廣,而且使用人口數量多,世界上重要文化藝術獎項,如“諾貝爾文學獎”,也由西方來評定,這些從側面反映出,在文化藝術上若想擁有話語權,必須首先建立起強大的國家影響力,把自己國家建成向世界傳遞文化理念的中心。

齊白石國畫·魚蝦

就如我國唐代時一樣,強盛的國力,繁榮的經濟,燦爛的文化,都走在世界前列,吸引了許多國外人以崇拜的心態來學習。

我們學習油畫,恰恰就是因為目前受西方強盛文化影響的結果,同時,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也不夠自信。


鴻鵠迎罡


從藝術角度講,西方的油畫與中國的國畫都有屬於各自的藝術風格,而且都具有各自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那為什麼西方人很少學國畫,但一些國人還要學習油畫呢?這的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歸根結底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審美的差異,從而產生不一樣的藝術價值觀,也就是說在西方人眼裡“國畫毫無價值,像根草”,而在國人眼裡“油畫價值巨大,是塊寶”

西方人文主義文化濃厚,對藝術的審美是持客觀態度,西方人幾千年來已經習慣了油畫的“形式美”大膽直白,而且油畫也是恢復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頭等重要因素,換句話說

只有油畫藝術才能體現西方的人文主義文化,而國畫與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所以西方人不愛學習國畫,

國人那麼喜歡學習油畫,主要是因為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思想導致國人的審美觀念比較保守、含蓄,而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無形中壓抑了國人對藝術的想象力,難免顯的沉悶,急需解放保守的思想觀念,注入新鮮的藝術細胞,然而油畫的大膽直白的表現手法正好衝擊了國人保守含蓄的視覺神經,國人見到油畫就好比發現了“新大陸”,

這就是國人非常喜歡學習油畫的原因。


詩夜城主


人家學不學咱們的和咱們學不學人家的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就好比兩家餐館,一個是賣川菜的,一個是賣粵菜的,賣粵菜的那家老闆實在是吃不了川菜的辣,而賣川菜的老闆同時也喜歡粵菜的味道,偶爾來吃。難道川菜的老闆就因為粵菜的老闆不來吃就也不能去吃粵菜了?這什麼道理?

我說這個只是打個比方,沒有針對兩家菜系的意思!

畫畫也同樣如此,自己喜歡就行,搞得那麼複雜幹嘛?沒人逼你非要學油畫,你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多簡單的事情!

再說了國外也有學習國畫的,只不過那水平。。。還有學習書法的,不過只能稱之為用毛筆寫字,跟書法沒一點關係!日本的除外,日本但也有些書法寫的不錯的!

這都什麼年代了!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藝術早就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包括中國畫也是如此!我們就別再糾結這個問題了!

中國畫▼

最後!本人有一幅珍藏多年的秦始皇所作《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此圖筆法流暢、造型生動,經專家鑑定乃是不可多得精品!現欲低價出手,望廣大朋友勿失良機,起價3億津巴布韋幣,沒經濟實力的請勿打擾,謝謝!

發圖給大家鑑賞一番▼


萬物皆明


謝謝你的提問。中國人學習油畫,而西方人沒有學習中國畫,這個問題還真需要說說。

簡而言之,近代中國全面向西方學習,於是中國全面落後論也成為一種時代精神,所以學習西方繪畫,也成為追求“先進”的標誌。

儘管有人認為,中國畫並不落後,但是,時代潮流,不可抗拒,不想學,也得學。

於是“國粹”之一的中國畫,基本就是落後的代表,青年要追求“進步”,怎麼會學習“落後”的中國畫?當然,不能說,中國畫沒有“落後”的技術問題。

比如說,至少透視、解剖這兩項繪畫技術指標,是中國畫不夠完善的地方,學習西方繪畫豐富中國畫表現力也沒有錯。

中國學習了西方繪畫,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其影響面,不僅僅是繪畫,所有的造型藝術都直接,間接的有所影響。

學習西方繪畫,也是中國造型藝術現代化的一部分歷史任務。

那麼,西方人為什麼不學習中國畫?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我們拋去中國人學習西方繪畫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邊緣化的國家不說。

就說今天,中國不是多多少少已經在世界上崛起了嗎?

西方人學習中國畫了嗎?

這個問題是這個樣,沒有西方人一個人學習中國畫,那是也不是事實,包括到中國來學習中國畫的法國,英國,美國人都有。

不過,在西方的教育體系裡,像中國的美術學院一樣,有一個“中國畫系”之類的專科,這是沒有的。

首先,中國畫的學習成本是比較高的。

我們除去中國畫應該必須學習書法不說,就說中國畫的造型體系,也是不好學習的。

反過來看看中國,學習中國畫容易還是學習油畫容易?答案就看學生吧。

所以,中國人學習中國畫都會知難而退,外國人會知難而進嗎?

不過,這並不影響中國畫在世界繪畫中的創造性和創造價值。西方也在研究中國畫,可能,這也是一種學習中國畫的開始吧。





千千千里馬


首先,何為“國畫”?答案就是兩個英文單詞Chinese painting,說白了就是以國家為單位的一種存在,所以,這個稱謂其實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色彩,是20世紀初歐美博物館建設和博物館學發展過程中用來填補區域文化空白的代表


大都會藏 唐 韓斡 照夜白(局部)

在他們的話語體系中,以國或洲為單位陳列藝術作品能夠展現其文化的多樣性,而在這種文化多樣性的展示中其實又滲透著文化優越感這種文化優越感通過將不同區域文化按照“一定的意義(圖)”擺放並向公眾傳遞文化中心主義的信號


大都會藏 宋徽宗 竹禽圖(局部)

在歐美許多大型博物館中都有中國古代繪畫收藏,甚至比中國的收藏還要精彩,但這部分展品就像大洋洲或美洲土著人的藝術一樣,僅僅是歐美中心主義的腳註。可悲的是中國人自己在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失去了文化自信心,缺乏個人判斷,跟著歐美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人學習油畫是很自然的,畢竟油畫是在中國沒有的一種繪畫材料,學習是非常必要的,突出其寫實精神也是具有歷史進步性的。


大都會藏 元 趙孟頫 雙松平遠圖(局部)

歐美藝術自身的文化優越性使其絕對不可能像中國人學習油畫那樣以技術層面的學習目標,他們會很客氣地讚美Chinese painting,但國人不可全信,尤其是畢加索那種阿諛奉承,見利忘義的人的話,真的不可信。他們會部分地借鑑日本藝術、中國藝術、非洲藝術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但出於文化上的自尊心他們絕對不會以技術層面的學習為目的,更何況20世紀初的歐美已經進入"現代主義"怎會掉頭學習(清,民國)中國的繪畫藝術?!

大都會藏 元倪瓚 虞山林壑圖


最美還是藝術史


崇洋媚外根深蒂固,別人家的老婆漂亮是深深印刻在近現代人基因裡了。國畫注重意境筆墨,沒有文化底蘊的外國人是不懂的。




o淳淳


1.這是東方文化地位決定的。無論你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多麼熱愛,也不得不承認,近二三百年來西方文化是引領人類推近現化進程主導文化。因此,出現了所謂“西學東漸”、“西畫東漸”的現象。普通西方人可能只知道油畫,而對東方文化色彩濃厚的國畫則鮮有人問津。而西方現代派畫家們從國畫、日本繪畫等東方藝術汲取了不少靈感和創作元素,但其繪畫的核心理念、審美傾向、表現技法還是以西畫為主體的。

2.國畫的學習門檻相當之高。國畫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主要原創繪畫形式,而且是一個博大的文化體系。從審美理念上看,詩意、意境、神韻,才是國畫的本質。從創作技法上看,條線、筆墨、暈化等是國畫的核心。從綜合角度看,如果沒有好的書法、印章,可能稱不上一幅優秀的作品。而這些,對西方人而言想完全理解、掌握,跨度和難度都是非常巨大的。

3.正是因為近現代以來的文化弱勢地位,使我們更多地學習西方繪畫,從林風眠、徐悲鴻、劉海慄等的中西貫通,從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等的國畫自身求變,一百多年來中國的國畫出現全新面貌,中國的油畫日漸與世界最高水平接軌。應該說,學習者永遠是獲益者


儒客非儒客


主要是國畫在歐美缺乏影響力,而歐洲油畫在中國很早就開始普及,故而有較多國人選擇學習油畫。

油畫具有強烈的質感,以及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而且油畫顏料幹後不變色,即便多種顏色調和,也不會影響逼真的色彩效果,從而使油畫具有非常豐富的表現力。由於油畫顏料具有不透明、覆蓋力強的特點,所以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從而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感。從技法上來說,油畫基本上只有三種:一是尼德蘭畫派以羅伯特·康賓··埃克為代表的透明薄塗畫法; 二是意大利威尼斯畫派以喬爾.喬內提香為代表的不透明厚塗畫法; 三是以佛蘭德斯畫派

魯本斯為代表的融合南北技法暗部透明薄塗、亮部不透明厚塗的折衷畫法。十七世紀以後的畫家,雖具有各自風格和獨特技法,但都沒有脫離開這三種基本的傳統油畫技法。油畫的審美效應來自於筆觸色彩以及造型。其中筆觸尤為重要,畫面是筆觸的結合體,從而最終構成油畫獨特的魅力。









而國畫相對油畫來說則顯得中規中矩:題材分類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技法分類有寫實、寫意、工筆等;形式分類有軸、卷、冊頁、扇面等。而且國畫素有所謂‘’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

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即通常以宣紙作畫,畫畢須在畫的一側空白處提上相應的詩文,而且還須在詩文下端摁上作畫者以某種字體篆刻的印鑑。然後進行精心裝裱,最後從算完成。而油畫則沒有國畫那麼多講究:做過隔油滲透處理的畫布、木板、纖維板,甚至紙板上都可以作畫;而且甚至直接用調色刀都可以作畫:其強烈的質感往往產生強烈的審美效應。在繪畫藝術上學貫中西的國畫大師徐悲鴻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進而主張改良傳統的中國畫,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


Mrttlzz99


誠然,文化背景的差異造成一定文化隔膜。

交流渠道缺乏使得許多西方人不熟悉中國畫。剛改革開放時,中國畫家出國的不多,更少有人在國外辦畫展,西方國家對中國畫幾乎不瞭解。在美國,當時許多日本人、臺灣人的畫就代表了中國畫,甚至出現日本人教美國人畫中國畫,這真是一個謬論。他們畫的畫根本不能算是中國畫,權當只是受中國畫的影響。


這也就是為什麼上世紀80年代去美國的中國幾個大畫家,如丁紹光,等等,在美國聲名鵲起。因為他們代表了真正的中國畫,一旦真,又畫得好,當然有市場。丁紹光在美國的事業做的非常好,他的畫的價錢賣得比一些油畫都貴,甚至美國前總統卡特都搶著買他的畫。

而我們反觀西方的油畫,早在明萬曆年間,就由西方傳教士把油畫帶入中國,被稱為“筆致精細的彩繪聖像畫”。而後清朝乾隆皇帝弘曆曾命宮中選少年奴僕,隨洋人學泰西畫法(油畫技法)。

至辛亥革命以後,湧現出一波出國學畫的人,他們的去向主要是歐美和日本。徐悲鴻和吳冠中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回國後興辦美術院,陸續開設油畫課,而這些學院逐漸成為發展油畫藝術的基地,也就是今天的各大美院。於是乎油畫才能有現如今的地位。

但是我要在這裡提一點的是,學習中國畫的西方人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就要數清朝的宮廷畫師郎世寧,他本身為意大利人,來中國傳教時學習了中國畫,而他的畫作《百駿圖》,也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還有一個小眾的消息,就是張大千先生在巴黎舉辦畫展之時,曾經去拜訪過畢加索大師,而畢加索在接待的同時還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畫冊來請中國客人指教,張大千這才得知,原來這位紅遍西方的繪畫大師一直在悄悄自學中國水墨畫。

同時畢加索還說:這個世界上有資格談論藝術的,第一是你們中國人,第二是日本人,當然日本人的藝術也來源中國。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種人有什麼藝術?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和東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學藝術不可呢?

由此可見其對中國藝術的推崇,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珍視這千年流傳下來的國畫,不要盲目崇拜西洋畫,也不要被國內現在層出不窮的“偽大師”所矇蔽,中國畫確是一種美學巔峰。


一念水墨


這是個深層次的問題。

前提是文化認同。西方不認同東方文化,而東方認同西方文化,這就是關鍵所在。比如中國不認同非洲文化,所以沒人關注非洲藝術,也不會去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