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昌吉新闻网讯(记者李云辉)“这是我经历的第五个葡萄酒繁荣国。”9月27日上午,来自澳大利亚的世界葡萄酒大师罗伯特·盖德斯先生以这句话作为他参加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推广峰会演讲的开场白。9月27日至28日,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葡萄酒制造商和营销商以及政府官员云集玛纳斯县,参加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这次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包括开幕式、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推广峰会、玛纳斯小产区推介会、新疆四大产区优质葡萄酒品鉴会、中国轻工联成果鉴定会议及《葡萄酒良好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研讨会。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在开幕式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为玛纳斯县颁发了“中国葡萄酒之都”证书及牌匾,中国酒业协会为玛纳斯县颁发了全国唯一的“酿酒葡萄认证小产区”证书和“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新疆葡萄酒分中心”牌匾,自治区农业厅为玛纳斯县颁发“玛纳斯县10.0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酿酒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牌匾。

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前途无量


9月27日上午,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在新落成的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举行。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在开幕式上说,位于天山北麓核心区的玛纳斯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有效光热丰富、土壤含肥量高,适宜酿酒葡萄种植,处于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是我国酿酒葡萄的重要产区,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推广峰会上,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兴元说,天山北麓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清洁的地下水源,优质的绿色原料,天山北麓产区是国内主要葡萄酒生产供应基地,是葡萄酒产业人才的摇篮。2017年,昌吉州辖区葡萄酒生产量占全疆的45%。

在开幕式上,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主席苏斌说,目前天山北麓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7.8万亩,主栽品种15个,葡萄酒企业30余家,酿造能力达30万吨,吸引了中信国安、长城、张裕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先后在产区内入驻落地,已成为国内核心酿酒葡萄主产区之一,是国内主要原酒生产供应基地,大单品品牌酒生产基地,酒庄酒集群生产基地。

葡萄酒产业长足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秘书长张旭东向与会者介绍了昌吉州人民政府是如何帮助该产区的众多葡萄酒企业成长起来的。昌吉州政府为天山北麓产区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为天山北麓产业联盟提供了资金支持、人才培训和产业服务,践行“一企一策”的扶持方针,努力实现“以小产区推动大产业”的目标。

在开幕式上,玛纳斯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辉介绍说,近年来,玛纳斯县坚持顶层设计,按照“生态产区、优质葡园、精品酒庄”的思路,将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国际化视角统筹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同步发展,先后引进培育了中葡酒庄、香海酒庄等一批知名酒企和酒庄,葡萄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并以此为辐射,在周边形成了张裕、中粮长城等百余家葡萄酒庄酒企集群,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和扩大。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沈篪在开幕式说,这次来到玛纳斯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玛纳斯是我国酿酒葡萄的优质产区之一,在葡萄酒酿造历史和葡萄酒酿造质量方面,都享有盛名。多年来,玛纳斯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坚持“引领产区发展,助推产业振兴,发挥产区特色”的工作思路,从政策、规划、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引导和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葡萄酒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品牌化、多元化的葡萄酒产业发展之路,葡萄酒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理事、研究员罗斌做了《借力乡村振兴,立足生态优势,缔造金牌产区》的报告,他谈到了生态农业在葡萄酒产业中的重要性,重申了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提到在中央国务院刚刚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也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他说,玛纳斯县发展葡萄产业既利于生态保护,又利于生态产业化,玛纳斯县要在申请地理标志方面进行努力。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沈篪表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深度参与新疆和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着力塑造天山北麓核心区和玛纳斯县小产区高端品牌和形象,积极推动天山北麓核心区葡萄酒产业科技创新,一如既往支持、指导天山北麓核心区及玛纳斯小产区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促进葡萄酒产业提档升级,树立葡萄酒行业发展标杆,共同谱写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新篇章。

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搭建酒企合作平台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苏斌说,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是由推动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发展及从事葡萄酒产业服务的企业、酒庄、科研院校及资深人士,以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而自愿组成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坚持联盟系统自律及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的葡萄酒企业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对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并自愿为联盟发展、产业进步、产品升级提供服务。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携手中粮长城、印象戈壁、华兴庄园、西域烈焰、唐庭霞露、香海酒庄,联动大唐西域、汇德园果酒司、纳兰河谷、天漠酒业、桑悦酒业等公司,在坚持联盟系统自律及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的葡萄酒企业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对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并自愿为联盟发展、产业进步、产品升级提供服务。

新疆葡萄酒要坚持自己的风格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段长青教授在2016年发布了《新疆天山北麓玛纳斯产区赤霞珠葡萄酒风格的发掘与固化》风土研究数据报告,他说“在科学和技术有联系之前,许多优质葡萄酒产区风格的形成,或小产区特征的固化,是依靠一代代酿酒人技术的积累。中国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发展国,我们采用‘倒推法’来加快这个时间进程,即先研究该地区的风土特性和葡萄酒风格的关系,再运用科学办法总结出合适的技术,让风格在酒中得以体现。”

在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推广峰会上,段长青做了“天山北麓玛纳斯产区单品种葡萄酒风格解析与产品固化”的演讲报告。他从品种、品系、地块和种植技术调控葡萄酒风味特征研发四个方面对天山北麓的酿酒葡萄种植环境深入研究的结果进行解说,展现了天山北麓产区的多样化风土对葡萄酒风格的影响,也充分说明玛纳斯小产区划分的科学依据。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来自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大师罗伯特·盖德斯认为,新疆葡萄酒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包装也要有个性,他说,新疆为什么不能有自己定制的葡萄酒瓶呢?对于任何酒庄来说都有无限的机会,但要做自己最擅长的。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质量部主任杨强讲述了国产精品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路径,并提到“葡萄酒是个性化产品,有大单品与小酒庄精品酒两种发展模式。大单品对产区资源要求更广,像玛纳斯这样小产区的建立是未来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依托营销拓宽葡萄酒市场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智利葡萄酒协会亚太区副总监吉安·法朗西斯卡·卡拉斯克先生向与会者分享了智利葡萄酒发展方面的信息,他建议要加强宣传,重视葡萄酒产业方面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来自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大师罗伯特·盖德斯建议新疆葡萄酒要注意营销,他说,在澳大利亚葡萄酒品评赛很常见,新疆也要多举办这类品评赛,这可以制造轰动效应。要观察海外葡萄酒发展趋势,前几年,澳洲葡萄酒生产商发现美国霞多丽产品很畅销,他们就发展霞多丽产品。他说,他发现一些中国年轻人喜欢灌装、杯装的葡萄酒,还喜欢起泡葡萄酒,觉得很时尚,以前女性喜欢桃红葡萄酒,现在男性也喜欢。新疆有这么多的酿酒师,有这么好的葡萄原酒,新疆可能产生中国第一个起泡葡萄酒生产商。葡萄酒营销要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

他认为酒庄应提升商务服务能力,如果能在产区内形成规模化的餐饮、旅游体系,会有很大的收益。

葡萄酒品牌顾问郭明浩指出消费者的认知规律是“先产区品牌,后产品品牌”,葡萄酒企业应在做好品质的基础上,同时深耕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此外,还应培养产品差异化思维,在做好市场调研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准备后,打造有个性、辨识度的产品。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就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向新疆玛纳斯小产区提出建议,他强调“生产商和销售商都需要线上线下结合,与消费者加强互动。销售商需要增加对专业知识和品牌文化的学习,企业需要找对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加强管理是发展优质葡萄酒的保障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标准信息研发部副主任钟其顶博士从食品科学技术和监管体系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说,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有限公司设立了新疆葡萄酒分中心,将推进稳定同位素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国际前沿食品真实性技术加快在新疆北麓葡萄酒产区的研究及应用,科技创新对打造葡萄酒产区特色、提升小产区葡萄酒品质管理、营造良性诚信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房玉林阐述了葡萄园的管理水平对葡萄酒生产,特别是葡萄酒风格形成的重要性,他以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为例特别强调小产区划分的重要性,并指出小产区划分是风土研究和风土利用的基础。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种植的精准管理和精简管理更有助于提升酒品品质,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有利于产区的壮大。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的首席酿酒师弗莱德·诺里奥已在天山北麓产区工作了18年,这位来自法国的酿酒师从技术层面展开讨论。他表示:“想要酿好酒就必须要理解好自己的葡萄,工艺也是在理解风土和原料的基础上建立的。控制产量和采收时间的选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酒品质量。”从酿造工艺方面他强调了分选的重要性以及根据原料来确认工艺,尼雅年份粒选葡萄酒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德美重申了酿造美酒佳酿的同时,忠实反映产区特点的重要性,当前又有了食品安全性的管理制度和检测手段,让优质产品融入市场有了更好的保障。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携手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共同发布了《新疆北麓葡萄酒产业--食品安全白皮书》,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他特别强调了在葡萄酒产业中,以玛纳斯为例的产区在食品安全方面在追求高安全标准。当下的食品安全技术手段更好地保障了真实性,让市场得以公平的竞争。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苏斌说,产区的深耕与挖掘风土特色、探索品种特性,形成产品差异化密不可分。葡萄酒企业的成长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其发展与传承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是自我革命、创新、突破的过程。

大会宣言:让梦想从天山北麓起航

9月28日下午,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闭幕之际,发布了大会宣言。

大会一致认为: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地方,以“政府引导、联盟牵头、多方运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小产区推动大产业”为发展方向,并聚集了一大批热爱并致力于葡萄酒发展的仁人志士,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细心呵护、扶持、帮助下,一定会打造出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生态健康、安全优质、个性风格突出”的优质葡萄酒品牌和真正属于中国风格的世界一流产区。


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在玛纳斯举行


大会庄严承诺:我们将秉承古丝路文化遗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产区特色,坚持产区自律,倡导产地生态,践行工匠精神,以“绿色、生态、安全、健康”诠释食物本真,广纳贤才,诚信包容,利益共享,倾心谋划,鼎力践行,全力推动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更大的发展。

大会郑重宣布:位于葡萄酒之都的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今后将定期召开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并积极筹办国内外、疆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葡萄酒大赛、葡萄酒博览会及相关会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