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龙的传人,多民族聚集体,您又知道多少呢?

在公元4世纪后期,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一支少数民族不断强大了起来,那是一支逐水草而居的少数民族,那就是鲜卑族。鲜卑族越来越强大,最后建立了一个叫北魏的比较大的政权。北魏政权有很多支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军队,后来这些军队强势入侵中原地区,并且所向披靡,打败了很多个北方地区的割据政权。在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地区,成为当时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我们是龙的传人,多民族聚集体,您又知道多少呢?

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大部分居民都是汉族人,当然也有其他的少数民族的居民一起居住。各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是长期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交流和往来日益密切,在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相互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了个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就比如说在服饰方面,原来北方少数民族所穿的服饰是窄腿的裤子和窄袖的上衣,这样方便骑马。在他们进入到中原地区后,由于与汉族人长期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就开始适应汉族人的传统,开始穿宽袖的上衣和肥大的裤子了,衣服的款式也跟汉族人差不多了。而汉族人有时为了图个新鲜,也尝试着穿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这种服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汉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在生活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从饮食习惯来说呢,北方的少数民族人民主要是吃畜产品,以吃肉为主,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人民的主要食物已经变成了农产品了,不再以畜产品为主。而且他们也不再以放牧为生,他们学会了汉族人民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了。

我们是龙的传人,多民族聚集体,您又知道多少呢?

北魏政权建立了之后,把都城定在了平城,也就是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市。平城是一个气候很干旱的地方,气候并不是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那里生产的粮食并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且平城的地理位置也不好,位置在整个中国来说偏北,这样的地里位置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管辖和统治,同时也不利于鲜卑族人民和汉族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不利于学习汉族人先进的东西。综合以上原因,当时的北魏皇帝孝文帝就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想到了进行一场改革的办法,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就开始了。所以他就想要迁都,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洛阳的地里位置非常好,而且经济也较为发达,气候条件也是非常好。在完成迁都后,洛阳更加发展起来了,成为了一座非常发达的大都市,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起来,社会稳定,人口众多,商业贸易更是比以前更加繁荣了。当时迁都的时候有很多的平城贵族不愿意到洛阳去,他们想留在平城做一方的霸主。孝文帝就带领这这些人和近二十万的大军以南征的名义到达了洛阳。当时洛阳绵绵细雨不断,已经无法前行,于是孝文帝就借机停在了这里,不再前行了,这样就达到了迁都的目的了。当时的太子向逃回平城,因为他不喜欢洛阳的天气,气候太炎热了。后来孝文帝发现了,就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掉了。

我们是龙的传人,多民族聚集体,您又知道多少呢?

除了迁都之外,孝文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做了改革,主要有什么措施呢?孝文帝强制规定,在语言方面,在朝廷上官员不能说鲜卑说,必须只能说汉语;在穿着方面,官员及其家眷不能穿鲜卑服饰了,必须穿汉服和戴汉族的饰品;他还鼓励鲜卑人和汉族人结婚,有时还会有奖励;把鲜卑的姓氏改为汉姓,皇族的拓跋改为元氏,步六孤改为陆氏,独孤改为贺氏等等;在朝廷上,采取汉族的制度和礼制等等。孝文帝的这一系列汉化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民族大融合,也使汉族文化大大发展了起来。

我们是龙的传人,多民族聚集体,您又知道多少呢?

孝文帝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是龙的传人,多民族聚集体,您又知道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