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豬」變「調肉」,生豬價格出現「南北分化」

農業農村部10月23號再度通報2起非洲豬瘟疫情。按照《農業農村部關於切實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工作的通知》,兩個以上(含兩個)市發生疫情的省,暫停這個省所轄各市生豬和生豬產品出省。至此,生豬市場調運發生變化,國內豬市由調豬變為調肉,生豬價格也出現了“南北分化”的局面。

“調豬”變“調肉”,生豬價格出現“南北分化”

分析師預計,後期南方新發疫情片區豬價分化走勢或愈發明顯;而北方市場需求疲軟,供應相對寬鬆,短時間內將維持低位盤整態勢。

今年8月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疫情,讓全國各地實行更加嚴格的生豬調運政策。隨著生豬調運難度的增加,南方一些地區生豬價格出現了不小的波動。湖北省三湖畜牧有限公司負責人何信龍告訴筆者,當地的生豬價格一直呈下滑趨勢。

何信龍表示,湖北省內雖然還未發生一起非洲豬瘟疫情,但由於區域性生豬的消費不足,造成生豬被動壓欄,供應過剩,價格走弱。

何信龍介紹說,他們跟周邊市場,主要是跟西部的四川,重慶,西南的貴州,雲南,豬價相差的很大了,重慶的是10元,雲南的是8元多,周邊的高價地區,他們的豬都去不了,他們被封閉以後,豬價處在一個下滑趨勢。

進入10月份以後,國內生豬價格整體呈現下滑態勢,據卓創數據監測,截至10月25號,全國外三元出欄均價13.72元/公斤,比月初下滑1.86%。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表示,國內多地價格呈現分化走勢,主要是因為各省生豬養殖及屠宰分佈不均。主產區東三省、河南等養殖量較大,屠宰企業難以完全消化省內生豬,造成豬源過剩,價格下滑。

張莉莉介紹說,國內豬肉主銷區主要位於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等人口密集地區,環保政策嚴厲,限養禁養區較多,因此養殖量嚴重不足,多數省市屠宰企業豬源依靠外省調入,禁調後豬源緊俏,價格上漲明顯。

目前,全國生豬市場出現南北兩極分化的情況。非洲豬瘟給生豬市場帶來的影響雖然有限,但依然是主產區兼疫區的河南及東北市場價格低迷的主要原因。張莉莉告訴筆者,疫情發生後,北方地區生豬價格深跌至低位,維持盤整態勢。

“目前河南省外三元出欄均價為11.9元/公斤,而東北良雜豬主流價格僅為9.96元/公斤;第一例疫情發生地遼寧市場更是連續兩個月價格排位全國最低。”張莉莉說。

而在南方,作為主銷區的浙江市場禁調措施實施後,出現了豬價上漲的態勢,外三元出欄價格最高漲到21.0元/公斤。另外,雲南及貴州確診疫情後,豬價也出現迅速上漲,截至10月25號,外三元出欄價格漲至17.73元/公斤。

張莉莉預計,後期南方新發疫情片區豬價分化走勢可能會愈發明顯;而北方市場需求疲軟,供應相對寬鬆,短期內會維持低位盤整態勢。

10月1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通知文件中明確提出:切實加強調運監管,鼓勵畜禽產品冷鏈運輸、冷鮮上市,運輸生豬等活畜禽的車輛不再享受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張莉莉對此表示,遠距離生豬調運成本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生豬調運車輛高速運輸不再免費,無形中增加了遠距離生豬調運的成本,目前國內多地生豬跨省調運已被禁止,因此僅是生豬省內調運成本小幅增加。調運量較少的中間商或選擇非高速運輸,對生豬活體調運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時給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面條件。”張莉莉分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