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講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嗎?真不是堆疊幾句話就叫詩

用接地氣的話來為你解釋詩的平仄格律有多重要

提到作詩,相信有太多比我專業百倍的大神,按理,我初學沒幾天,哪能輪到我來獻醜的份?但是,對於一些剛剛涉及到詩詞的朋友,過於專業的話他們完全聽不進去,說白一點,就是根本聽不懂的。有時候討論起作詩的問題來,一個小小的問題,有的朋友卻句句答非所問。例如在貼吧裡遇到過的某吧友,他寫了幾句連打油都算不上的語句,按七律的字數和語句數堆湊在一塊,便自稱是詩,然後自信滿滿地邀請我去他帖子裡給他挑毛病。我給他指出格律的問題的時候,他完全聽不進去,態度上是不接受正確格律的,辯解起來,也只是為了狡辯而狡辯,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堅持自己認為格律不重要的觀點,不想學。當我耐心地用PS圖片軟件(這裡強調一下,僅僅是做圖片設計使用的圖片軟件),把平仄格式打到了圖片上,以便把可作調整的地方的字體顏色換為其它顏色,便於他理解。把格律在圖片上用顏色標註出來,比起有些帖子裡用括號框起來,我用圖片的方式應該更便於理解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人居然把圖片軟件理解成了詩詞格律檢測軟件,認為我那張圖片是檢測軟件截圖……。由此可見,我耐心地給他解釋那一堆,他聽進去一句了嗎?就算是檢測軟件,難道我還能控制檢測軟件指定把哪個字的顏色給你改出來?無語……!雖然這多半算是他的理解能力問題,是他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但是,如果分享經驗的人真心想把心裡的想法告訴更多的人,別人卻聽不懂,或多或少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自己。上述這類人,其它更專業的術語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天書。而作為初學者的我,在這方面就反倒比很多作詩大神們更有優勢,更加了解他們的疑惑到底在什麼地方,或許我這種比較接地氣的說法,反而能讓更多的新人聽明白。

寫詩講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嗎?真不是堆疊幾句話就叫詩

廢話了一大堆,現在言歸正傳,本文重點是想說作詩時,講究格律的重要性,為什麼要講究格律?

新人們排斥格律的原因:

我發現有很多新人,提到格律,就極其排斥。他們排斥的理由,不過也就是沒理由也要去找理由,總之就是要想找個能說得通的理由放飛自己,以達到名正言順地拋棄格律包袱的目的。

你如果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無論說了多少理由,歸納起來,不過都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認為格律是多餘的,不重要的。哪怕他們相信格律這東西既然存在,肯定就有存在的道理,但他們也寧可欺騙自己去相信“格律不重要”的說法,以達到心安理得地拋棄格律包袱的目的。

為什麼很多人都有這種心理?

本人學寫詩之前其實也對格律的作用有過疑惑,那時候不懂,當然也想學。但是,請教懂的人吧,他們隨口就是一大堆的專業術語,聽得我一頭霧水,所以只好暫時放棄。其他人估計也是這個原因吧。

怕的就是不努力去鑽研,後來我不再問別人,偶然在幾天空閒的時間裡,自己努力查看各種資料,兩天之內就自己琢磨懂了。

寫詩講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嗎?真不是堆疊幾句話就叫詩

既然要想弄明白格律的問題並不是那麼難,為什麼要排斥格律?

有很多新人想學寫詩,也不請教別人,也特別排斥別人給他指出毛病,誰挑毛病,他一定跟誰急。但是,他們寫的都是些什麼?不過就是堆疊了幾句話在一起而已,就自稱那是自己的“詩歌大作”。

比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位吧友就是這種類型,還大言不慚地說:“我寫的只要押韻了就是詩,要格律做什麼?格律有什麼用?你能完全按格律寫詩嗎?按格律寫詩誰能做到?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的,除非你用軟件。”這話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啊,我的天……!

為什麼要如此不求上進?那又何談學作詩?詩是什麼?什麼叫詩都不想去搞懂,又聲稱要學寫詩,為何如此自相矛盾呢?到底是什麼心理?請容我直言一句,這算不算病態心理呢?而且這類人還特別的多。

寫詩講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嗎?真不是堆疊幾句話就叫詩

那麼,格律是什麼?什麼叫詩?不講究格律還算詩嗎?

詩這種文體,是由戰國時候的屈原所創,屈原是我國第一個寫詩歌的人,被稱為中華詩祖,也就是現在大家在端午節吃粽子紀念的那個人。

在屈原剛創立詩這種文體的時候,人們提到詩,就不單單只是說一個詩字了,都叫作詩歌,後面都總會加上一個歌字,是唱歌的歌。這充分說明了詩和歌的道理是相通的,詩其實就是歌。既然是歌,就必須要求音調好聽,如果不好聽,那還算是什麼歌?

說到詩和歌的道理是相通的,從現在的很多歌詞裡就能得到證實,現在有很多歌詞都是像寫詩一樣是押韻的,如果不押韻,唱起來肯定就沒有那麼朗朗上口,沒有那麼動聽。

例如《突然的自我》歌詞:

聽見你說(韻母:uo)

朝陽起又落(韻母:uo)

晴雨難測

道路是腳步多(韻母:uo)

……

數不盡相逢 等不完守候(韻母:ou)

如果僅有此生 又何用待從頭(韻母:ou)

《挪威的森林》歌詞:

讓我將你心兒摘下(韻母:a)

試著將它慢慢融化(韻母:a)

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韻母:a)

是否依然為我絲絲牽掛(韻母:a)

依然愛我無法自拔(韻母:a)

(好像我暴露了點什麼,沒錯,我挺喜歡伍佰的歌詞,別誤會,我非NC粉,也非追星族,僅僅喜歡他的歌詞而已。不過他思想太過於成熟,估計現在喜歡聽他的歌的人不多了。)

例舉一下其他人的吧,《童年》歌詞: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韻母:an)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韻母:an)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韻母:an)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韻母:an)

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韻母:an)

總是要等到考試後

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念(韻母:an)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韻母:an)

迷迷糊糊的童年(韻母:an)

86版《西遊記》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歌詞:

你挑著擔

我牽著馬(韻母:a)

迎來日出

送走晚霞(韻母:a)

踏平坎坷成大道

鬥罷艱險又出發(韻母:a)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韻母:a)

一番番春秋冬夏(韻母:a)

一場場酸甜苦辣(韻母:a)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韻母:a)

寫詩講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嗎?真不是堆疊幾句話就叫詩

以上這些歌詞都是押韻的,雖然也有例外,也有不押韻的歌詞,但是在曲調上面必須要做相應處理,否則聽起來必然是很怪的感覺(本人跟著吉他老師混過兩年,對音樂知識也略懂吧)。

這就是作詩的時候講究格律的原因,也是作近體詩必須講究格律原因。作詩時,把文字的讀音按一定規律排列起來,讀起來有高低起伏的感覺,聽起來自然就有點歌曲的旋律感,吟誦起來非常動聽,那才叫詩,這也是詩歌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追捧的原因。

如果拋棄格律,你好意思稱為詩?簡直就是不知廉恥,侮辱我中華文化!

要嘛你就不要碰,要嘛就學好,不要弄得個四不像,丟人現眼!剛開始寫不好沒關係,誰都是從零開始的,包括中華詩祖屈原,詩仙李白等等,都是從他媽肚子裡爬出來之後,都有連爬都不會爬的那一天,他們也都不是一步登天的。只要你肯努力學習,總有能寫好的那一天。要想學就不要怕苦,怕苦就別丟人現眼,很簡單的兩個選擇。

如果喜歡寫寫劃劃,又不願意下太大功夫的人,建議可以去嘗試現代詩,或者散文等等,近體詩不適合你碰!

(全文完)

寫詩講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嗎?真不是堆疊幾句話就叫詩

(附):

回應一下文中所說到的那位些吧友,在這裡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完全按格律作詩。雖然我也是初學的,不敢說寫得多好,也不算差,但以下詩作確實是完全按格律寫的。

七言絕句

《無題》

卿常自怨豐腴體,

我喜楊妃出水嬌。

但願來生天作美,

林蔭攜手共良宵。

本詩格律(新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韻】

自古評論出神人,各位對此有何看法,下方的評論區留給你們去展現你們的風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