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讲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真不是堆叠几句话就叫诗

用接地气的话来为你解释诗的平仄格律有多重要

提到作诗,相信有太多比我专业百倍的大神,按理,我初学没几天,哪能轮到我来献丑的份?但是,对于一些刚刚涉及到诗词的朋友,过于专业的话他们完全听不进去,说白一点,就是根本听不懂的。有时候讨论起作诗的问题来,一个小小的问题,有的朋友却句句答非所问。例如在贴吧里遇到过的某吧友,他写了几句连打油都算不上的语句,按七律的字数和语句数堆凑在一块,便自称是诗,然后自信满满地邀请我去他帖子里给他挑毛病。我给他指出格律的问题的时候,他完全听不进去,态度上是不接受正确格律的,辩解起来,也只是为了狡辩而狡辩,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坚持自己认为格律不重要的观点,不想学。当我耐心地用PS图片软件(这里强调一下,仅仅是做图片设计使用的图片软件),把平仄格式打到了图片上,以便把可作调整的地方的字体颜色换为其它颜色,便于他理解。把格律在图片上用颜色标注出来,比起有些帖子里用括号框起来,我用图片的方式应该更便于理解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人居然把图片软件理解成了诗词格律检测软件,认为我那张图片是检测软件截图……。由此可见,我耐心地给他解释那一堆,他听进去一句了吗?就算是检测软件,难道我还能控制检测软件指定把哪个字的颜色给你改出来?无语……!虽然这多半算是他的理解能力问题,是他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但是,如果分享经验的人真心想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更多的人,别人却听不懂,或多或少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上述这类人,其它更专业的术语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天书。而作为初学者的我,在这方面就反倒比很多作诗大神们更有优势,更加了解他们的疑惑到底在什么地方,或许我这种比较接地气的说法,反而能让更多的新人听明白。

写诗讲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真不是堆叠几句话就叫诗

废话了一大堆,现在言归正传,本文重点是想说作诗时,讲究格律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讲究格律?

新人们排斥格律的原因:

我发现有很多新人,提到格律,就极其排斥。他们排斥的理由,不过也就是没理由也要去找理由,总之就是要想找个能说得通的理由放飞自己,以达到名正言顺地抛弃格律包袱的目的。

你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无论说了多少理由,归纳起来,不过都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认为格律是多余的,不重要的。哪怕他们相信格律这东西既然存在,肯定就有存在的道理,但他们也宁可欺骗自己去相信“格律不重要”的说法,以达到心安理得地抛弃格律包袱的目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

本人学写诗之前其实也对格律的作用有过疑惑,那时候不懂,当然也想学。但是,请教懂的人吧,他们随口就是一大堆的专业术语,听得我一头雾水,所以只好暂时放弃。其他人估计也是这个原因吧。

怕的就是不努力去钻研,后来我不再问别人,偶然在几天空闲的时间里,自己努力查看各种资料,两天之内就自己琢磨懂了。

写诗讲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真不是堆叠几句话就叫诗

既然要想弄明白格律的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为什么要排斥格律?

有很多新人想学写诗,也不请教别人,也特别排斥别人给他指出毛病,谁挑毛病,他一定跟谁急。但是,他们写的都是些什么?不过就是堆叠了几句话在一起而已,就自称那是自己的“诗歌大作”。

比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位吧友就是这种类型,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写的只要押韵了就是诗,要格律做什么?格律有什么用?你能完全按格律写诗吗?按格律写诗谁能做到?没有任何人能做到的,除非你用软件。”这话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啊,我的天……!

为什么要如此不求上进?那又何谈学作诗?诗是什么?什么叫诗都不想去搞懂,又声称要学写诗,为何如此自相矛盾呢?到底是什么心理?请容我直言一句,这算不算病态心理呢?而且这类人还特别的多。

写诗讲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真不是堆叠几句话就叫诗

那么,格律是什么?什么叫诗?不讲究格律还算诗吗?

诗这种文体,是由战国时候的屈原所创,屈原是我国第一个写诗歌的人,被称为中华诗祖,也就是现在大家在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的那个人。

在屈原刚创立诗这种文体的时候,人们提到诗,就不单单只是说一个诗字了,都叫作诗歌,后面都总会加上一个歌字,是唱歌的歌。这充分说明了诗和歌的道理是相通的,诗其实就是歌。既然是歌,就必须要求音调好听,如果不好听,那还算是什么歌?

说到诗和歌的道理是相通的,从现在的很多歌词里就能得到证实,现在有很多歌词都是像写诗一样是押韵的,如果不押韵,唱起来肯定就没有那么朗朗上口,没有那么动听。

例如《突然的自我》歌词:

听见你说(韵母:uo)

朝阳起又落(韵母:uo)

晴雨难测

道路是脚步多(韵母:uo)

……

数不尽相逢 等不完守候(韵母:ou)

如果仅有此生 又何用待从头(韵母:ou)

《挪威的森林》歌词:

让我将你心儿摘下(韵母:a)

试着将它慢慢融化(韵母:a)

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无瑕(韵母:a)

是否依然为我丝丝牵挂(韵母:a)

依然爱我无法自拔(韵母:a)

(好像我暴露了点什么,没错,我挺喜欢伍佰的歌词,别误会,我非NC粉,也非追星族,仅仅喜欢他的歌词而已。不过他思想太过于成熟,估计现在喜欢听他的歌的人不多了。)

例举一下其他人的吧,《童年》歌词: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韵母:an)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韵母:an)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韵母:an)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韵母:an)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韵母:an)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韵母:an)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韵母:an)

迷迷糊糊的童年(韵母:an)

86版《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歌词: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韵母:a)

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韵母:a)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韵母:a)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韵母:a)

一番番春秋冬夏(韵母:a)

一场场酸甜苦辣(韵母:a)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韵母:a)

写诗讲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真不是堆叠几句话就叫诗

以上这些歌词都是押韵的,虽然也有例外,也有不押韵的歌词,但是在曲调上面必须要做相应处理,否则听起来必然是很怪的感觉(本人跟着吉他老师混过两年,对音乐知识也略懂吧)。

这就是作诗的时候讲究格律的原因,也是作近体诗必须讲究格律原因。作诗时,把文字的读音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读起来有高低起伏的感觉,听起来自然就有点歌曲的旋律感,吟诵起来非常动听,那才叫诗,这也是诗歌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追捧的原因。

如果抛弃格律,你好意思称为诗?简直就是不知廉耻,侮辱我中华文化!

要嘛你就不要碰,要嘛就学好,不要弄得个四不像,丢人现眼!刚开始写不好没关系,谁都是从零开始的,包括中华诗祖屈原,诗仙李白等等,都是从他妈肚子里爬出来之后,都有连爬都不会爬的那一天,他们也都不是一步登天的。只要你肯努力学习,总有能写好的那一天。要想学就不要怕苦,怕苦就别丢人现眼,很简单的两个选择。

如果喜欢写写划划,又不愿意下太大功夫的人,建议可以去尝试现代诗,或者散文等等,近体诗不适合你碰!

(全文完)

写诗讲究平仄格律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真不是堆叠几句话就叫诗

(附):

回应一下文中所说到的那位些吧友,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完全按格律作诗。虽然我也是初学的,不敢说写得多好,也不算差,但以下诗作确实是完全按格律写的。

七言绝句

《无题》

卿常自怨丰腴体,

我喜杨妃出水娇。

但愿来生天作美,

林荫携手共良宵。

本诗格律(新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韵】

自古评论出神人,各位对此有何看法,下方的评论区留给你们去展现你们的风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