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我们都知道郭沫若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1965年,郭沫若先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篇论文,这在当时的文化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郭先生认为“王谢”指的不是王羲之和谢安,而是王兴之和谢鲲。而这两篇墓志作为同样是东晋时代的作品,墓志上的字体和《兰亭序》的字体大不相同,一个隶书笔意浓厚,一个完全是楷书的笔意。这也成为郭沫若先生对于王羲之《兰亭序》产生质疑的依据。郭沫若先生引李文田的论据来批驳《兰亭序》:清末朝廷重臣端方曾经获得了一本定武本《兰亭序》,请李文田给予鉴定。李文田看了之后,加了一段跋“连文章都不可相信,更别说字是王羲之所书了。如果王羲之的字真有存世的话,那也应该要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相似才对!(主要是考虑历史时期相同)”郭沫若先生扩大了李文田的观点,坚定了《兰亭序》文和书二者都系伪造。

之后1972年八月,郭沫若先生再次在《文物》杂志发表文章,根据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上的字体,再次论证《兰亭序》为后世所托而写。今天我们把这些证据列出来,希望各位读者也有自己的判断。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王兴之墓志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谢鲲墓志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三国志》晋人写本

郭沫若先生等人主张《兰亭序》为伪的观点大致有: (一)南朝梁代以前文献,未见今传《兰亭序》文。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未收。在唐朝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中记载有梁武帝与陶弘景往来论书的话:

梁武帝:《乐毅论》乃微初建,恐非真迹;陶弘景:逸少有名之迹不过数首,《黄庭》、《劝进》、《像赞》、《洛神》,此等不审犹得存不?梁武帝:钟(繇)书乃有一卷,传以为真。意谓悉是摹学,多不足论。陶弘景:世论咸云:江东无复钟迹,常以叹息。

另外只有《世说新语》注文中收录《临河序》,而其它文献中并没有人收集《兰亭序》的内容,因此怀疑《兰亭序》即是《临河序》,今传的《兰亭序》其实是后人伪托。

(二)《兰亭序》既为仿石崇的《金谷诗序》所作,而当初王羲之听到有人拿他写的文章与《金谷诗序》相并论,十分的高兴。因此判断两篇文章的字数应该相差不多。但是今传《兰亭序》字数多出一百六十七字,是《金谷诗序》的一倍(文后附录《金谷诗序》)。而《临河序》的字数却恰好和《金谷诗序》相当。因而认为《兰亭序》是在《临河序》的基础上,加以删改、移易、扩大而成的。注家有删节右军文集之理,无增添之理。

(三)《兰亭序》所增添的‘夫人之相与’以下一百六十七字,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来‘大家兴高采烈地在饮酒赋诗’,他‘倔强自负,但他决不至于象传世《兰亭序》中所说的那样,为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而“悲夫”、“痛哉”起来’。就是整个人的情绪突然由开心变成伤感起来,这有点说不通,难道跟我们有些人一样喝多了会哭吗?这不太可能吧。

(四)就是书体的时代风格与现代见到的晋代碑刻和出土的墨迹不合。王羲之在唐以前和唐初是以善草隶、隶书、章草著名的。其实章草和楷书是几乎同时演进的,而行书却要晚于楷书和草书的发展。所以‘王羲之的字迹,具体地说来:应当是没有脱离隶书的笔意。但是这和传世《兰亭序》和羲之的某些字帖,是大有径庭的。’‘故世无右军之书则已,苟或有之’,‘必须有隶书笔意而后可’。而当时流传下来最有名的碑刻莫过于二爨了,《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爨宝子碑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爨龙颜碑

清代赵之谦说过这样一段话:安吴包慎伯(世臣)言:曾见南唐拓本《东方先生画赞》、《洛神赋》,笔笔皆同汉隶。然则近世所传二王书可知矣。重二王书,始唐太宗。今太宗御书碑具在,以印证世上二王书无少异。谓太宗书即二王,可也。要知当日太宗重二王,群臣戴太宗,摹勒之事,成于迎合。遂令数百年书家尊(五)梁武帝《书评》说‘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但《兰亭序》 的字势,却丝毫也没有雄强的味道’。唐人韩愈、张怀瓘、清人包世臣对王羲之的字,‘批评是相当严峻的,和梁武帝的《书评》恰恰相反。这就表明:现存王羲之草书,是否都是王羲之的真迹,还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六)‘文章都是依托的,墨迹不用说也是假的了’。‘梁与唐之间相距六十余年,这就是依托的相对年代’。郭先生说:‘我乐于肯定:《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就是智永所依托。 ’ 智永是陈代永欣寺僧,系王氏后裔,能文善书。‘不仅《兰亭序》的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语句很合乎“禅师”的口吻,就其时代来说也正相适应。’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智永书法集字古诗

(七)《兰亭序》第一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两字系填补而成,且经过添改。而在古代以干支纪年的时代,已经到了“暮春三月”还不知道今年是何年,这对于天天写书法的王羲之来说确实可疑。这足以证明《兰亭序》决不是王羲之写的,癸丑二字是查了资料后加进去的。今存神龙本墨迹就是《兰亭序》的真本。这个墨迹本应该就是智永写的稿本,它不是临摹本或者‘响拓本’。为鼻祖者,先失却本来面目,而后人千万眼孔,竟受此一片沙尘锁眯,甚足惜也。此论实千载万世莫敢出口者,姑妄言之。阮文达言:书以唐人为极。二王书非唐人摹勒,亦不足宝贵。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八)《三国志》的晋写本是隶书体,则其它一切写本都必然是隶书体。新疆出土的晋写本是隶书体,则凡属晋代书都必然是隶书体。而《兰亭序帖》却是后来的楷书体,王羲之的《豹奴帖》是章草,有名的《十七帖》是稿书,但乃带有章草笔意。这些和《兰亭序帖》是大有距离的。《青李来禽帖》是行书,颇带后来的楷法,但与《兰亭序帖》也截然不同。唐玄宗时传入日本的《丧乱帖》与《孔侍中帖》,用笔与《宝子》、《杨阳》及王、谢墓志等尚有一脉相通之处。《快雪时晴帖》与《兰亭序帖》笔意颇相近似,则直是更晚时代的伪作了。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王羲之《豹奴帖》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王羲之《十七帖》

苏东坡在《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中有一句:只有来禽青李帖,他年留与学书人。这句很值得我们注意。《来禽青李贴》是永和十一年以后王羲之辞官归隐后在家“修枝桑果”时所作。也就是《兰亭序》以后的几年所书,但竟然书风与《兰亭序》截然不同。

探寻《兰亭序》真伪(二),郭沫若为何说它不是王羲之所书

王羲之《青李来禽帖》

何谓‘隶书笔意’?‘隶书笔意’是指秦汉隶书特别是汉隶的笔法。‘具体地说来,是在使用方笔,逆入平出,下笔藏锋而落笔不收锋,形成所谓“蚕头”和 “燕尾”。南北朝人的碑刻字或写经书,虽已收锋,仍用方笔;凡一点一划、一起一收,笔锋在纸绢等上转折如画三角形。这样的用笔法,就是所谓隶书笔意。’晋代的书法处于隶书阶段。

关于郭沫若先生对于《兰亭序》的看法今天先到这里,下篇文章我们来找一些相反论据来证明《兰亭序》确实为王羲之本人所书。闲来看看学学还是蛮涨知识的。再次申明:《兰亭序》的书法艺术价值毋庸置疑,本文只是学术上的讨论,给大家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罢了。

《金谷诗序》,作者石崇(249年~300年),该文是西晋富豪,文学家石崇为一次宴会上宾客所做诗词的合集写的一篇序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