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为什么迅速变坏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为什么迅速变坏

1

再说说《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这个人。

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贾雨村黑化堕落得那么迅速,那么突然?

出场伊始,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青年,贫则贫矣,但才华、气度、卖相都是绝佳的。面对甄士隐,他不卑不亢;面对无法预测的未来,他也并没有表现出过分的焦躁与不安;面对旁人的眼光,他不迎不拒;对于流俗,他不屑于妥协。

看上去怎么都是一个有原则、有抱负的年轻人,淡泊而笃定。

而且,他还有一种寒门士子难得的豁达与通透。

甄士隐资助他进京赶考,他的态度是“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他并没有因为得到了甄士隐的资助而卑躬屈膝、讨好对方。

甄士隐建议他选个良辰吉日北上,参加科举考试。但他认为“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连夜就出发了。

他行事上的豁达与通透由此可见一斑。

2

后来,他考中进士,当了官。在《红楼梦》中,关于他当官的经历,虽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但我们也可以大概了解到他初入官场的表现。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

由此可以知道,他有做事的真本事,有些恃才傲物,就连上司也不放在眼里,与同僚的关系也不太好。

虽然有些贪酷的毛病,但至少他的肩膀是刚硬的,姿态是挺拔的,并非那种八面玲珑、拍马逢迎的软骨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娇杏的态度。

娇杏原本是甄士隐家的丫鬟,因为曾经有一面之缘,中了进士、当了官的贾雨村就将她纳为妾。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原配夫人去世,娇杏便被扶为正室。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一个考中进士的年轻人是潜力股,是许多殷食人家争相与之联姻的香饽饽。

在那个时代,考中进士而将糟糠之妻休掉而另娶的负心汉比比皆是。

所以,死了原配的贾雨村绝对有条件娶一个出身、门第更好的女子为妻,借此找一个靠山,为前程铺路。

但他没有,而是将这个丫鬟出身的妾扶为正室。

堪称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3

被弹劾丢官之后,他则表现出十足的洒脱。

“那雨村虽十分惭恨,面上却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了公事,将历年所积的宦囊,并家属人等,送至原籍安顿妥当了,却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他担风袖月,游历天下去了。读了万卷书,他要行万里路,颇有几分名士风度。

在游历期间,生活遇到困顿,他不介意以进士的身份做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教师。

有一天,他碰到了冷子兴,冷子兴向他讲述了贾府贾宝玉乖张荒唐的行为。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对贾宝玉表现出了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在整个《红楼梦》中,贾雨村可以说是最能理解贾宝玉的人之一。

我想,在任何时代,一个能理解贾宝玉的人必定不是一个庸俗的灵魂,必然对人世存有独到且笃定的坚持,必定有不同于流俗的卓绝见识。

4

但是,贾雨村很快就要黑化、堕落了。

他跟着林黛玉到了贾府,结交了贾府的权贵,在贾府的帮助下,他再一次回到官场。刚上任,他就遇到了一起案件:他恩人早已被拐卖的女儿陷入了一桩官司。

他没有过多的犹豫与心理挣扎,就选择了屈从邪恶,任恩人之女深陷于水火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向四大家族献上了一份投名状。

他的堕落与黑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曾经那个孤介、洒脱、通透、落落寡合,且有几分名士气的贾雨村不见了,他变成了一个官场中常见的拍马溜须的猥琐者,一个为了逢迎权贵而不择手段的人渣。

贾赦看中了一把扇子,贾雨村为了谋夺这把扇子,取媚于贾赦,弄得扇子的主人家破人亡、倾家荡产。

他在贾府众人面前的形象,他积极向贾赦、贾政攀援之状,甚至贾琏这种贾府纨绔子弟都看不下去了。

5

问题是,为什么?

当然,一个耿介者堕落,一个矜持者黑化,这本是这个世界上再寻常不过的事,我们并非不能理解。

但总得有个过程吧,总得经历一些事吧。就像我们常说的,总得有一个发展阶段吧。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就是这样写的吗?

一个原本高洁、耿介的人在经历了一连串打击之后,慢慢地堕落、黑化。

而在这个阶段,贾雨村经历了什么?他好像也并没有经历什么。

他就这样突然地、迅速地堕落、黑化了,令读者猝不及防。

6

一个时刻,我忽然明白了。他之所以在此时堕落,那是因为令他堕落的价码足够了啊!而他以前之所以没有堕落,那是因为价码还不够啊!

对于贾雨村来说,一切都是一场交易。交易的一方,是他自己,他的坚守,他的矜持;而交易的另一方,是社会能为他提供的机会与资源。

他所有的矜持,都只是在待价而沽。他从来没有打算,也不会矜持、耿介一生。他总会在某个时刻拿它们来换取社会资源。

乡绅甄士隐不足以让他放弃他的矜持,第一次当官时逼仄以及无法预测的前途也不足以让他放弃。

对于他这样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这些开价还不够。他所图甚大,不屑于为眼前这区区五斗米折腰。

只有攀上了贾府,四大家族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与丰富的资源。对于贾雨村来说,价码才够了。他可以交易了,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时机未到时,他静如处子;时机一到,他动如脱兔。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过去的自己,放弃了几十年所坚守的,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矜持的姿态,用卑劣而猥琐的姿态投进了四大家族的怀抱。

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用这样一个官司为我们揭示了贾雨村的本质:人生所有的矜持,都是在等待一场交易。

7

在早年落魄时,贾雨村曾经作过一副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很早的时候,他就笃定地相信,自己将来是要卖一个好价钱的,是要一飞冲天的。

而所有的矜持,都是暂时的藏与等待,是对自己这一块美玉的打磨,以便将来在交易时提升价码。

他很精明,他知道在那些权贵眼里,对流俗过早的妥协与过度的卑躬屈膝只会让对方看轻看贱,反而高标的姿态与矜持的坚守可能让他们高看一眼。

所以他的爱惜羽毛,他的不妥协,只是他打磨自己的一种方式。

8

贾雨村就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将自己卖一个好价钱。甚至以孔子圣人之尊,也动过待价而沽的念头。

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一次问他:有一块美玉,是要藏在匣子里呢,还是要找一个识货的人卖一个好价钱?

孔子说:卖掉它吧,卖掉它吧。我在等着识货出价的人呢。

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卖得早,有的人卖得晚。有的人早早地就以很低廉的价格将自己卖出去了,而有的人一直等着卖了个好价钱,还有的人一直也没有卖出去,最终将一生砸在了手里。

还有的人,他们终究无法突破自己的底线,终究还是无法用自我的矜持与自由来换取世间庸俗的快乐。最终,他们转身而去,走入久远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一句慨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圣贤。

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景仰圣贤,但我们做不了圣贤,只会在价码合适的时候,落锤,成交。

阅史品人录

专注品评中国历史及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