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自己人靠後排?李世民這樣安排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三個原因

在古代,很多入朝為官之人都以"凌煙閣名臣"為畢生奮鬥目標,在朝政上能被稱為"凌煙閣名臣"那必定是為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官員,地位超然,類似於NBA的名人堂,註定會被載入史冊。

為啥自己人靠後排?李世民這樣安排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三個原因

其實,真正的凌煙閣是在唐代,唐代之後再無"凌煙閣",人們後來提起凌煙閣只是當做一種比喻和類比。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回想起了當年和自己出生入死、助自己登上皇位的一眾臣子,現在也走的差不多了,還有不少為了大唐貢獻一生,立下不朽功績的大臣。似乎是時候讓他們名垂青史,也讓以後的臣子們有個榜樣,好好的輔佐自己的子孫後代,讓李唐天下綿延不絕,於是就有了凌煙閣。

為啥自己人靠後排?李世民這樣安排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三個原因

李世民修建的凌煙閣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樓,第一批最早有24名功臣,他們的畫像都以一比一的比例呈現在人們面前,同時還附有他們的功績。這24位功臣排序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秦叔寶。

為啥自己人靠後排?李世民這樣安排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三個原因

看到這24位功臣,懂歷史的朋友能看出來,他們大致分為三類。一些是李世民的親隨,跟隨李世民征戰多年,幫助他登上皇位的,絕對是李世民的"自己人"。還有的是資歷很老,為國家也做出過不少貢獻,但是他爹的人,與李世民關係比較一般。還有一些是隋朝的舊臣和其他起義軍的首領,後來歸順李世民的。

想必在李世民建立凌煙閣的時候,當時很多人也會感到意外。畢竟這麼高的榮譽,24個人中十有八九應該都是李世民的自己人,但沒想到,李世民的自己人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並且排名還不靠前,這是為什麼?其實李世民這樣安排有三個原因,都體現了一代明君的度量和眼界。

為啥自己人靠後排?李世民這樣安排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三個原因

首先,以國家為上。雖然很多功臣不是自己人,甚至在他爭奪皇位的時候也沒有支持他,但他們對大唐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這方面他以國家為上,將這些人都納入了凌煙閣,並且排名都比較靠前。

為啥自己人靠後排?李世民這樣安排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三個原因

其次是舉賢不唯親也不避親,嚴格要求秦王府舊臣。李世民登上皇位後,應該可以論功行賞了,這也是歷代帝王的一貫作風,但他不僅沒有論功行賞,反而甚至對自己的舊臣有些"打壓",令人不解。房玄齡甚至勸他,要注意照顧兄弟們的感受。但李世民說:"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在"評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時,他面向大唐所有重臣,也沒有故意顯得大公無私、刻意迴避自己人。

最後,建立"統一戰線",形成不以出身論英雄的機制,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在24功臣中有不少是後來歸順來的,這讓有意歸順的各路豪傑能夠放心大膽的歸順,不用擔心無出頭之日。

為啥自己人靠後排?李世民這樣安排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三個原因

從這些原因看,李世民的確是一代明君,在這樣的安排下,朝中文武大臣怎能不盡心盡力為國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