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應該怎麼念?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絕大多數人都念錯了

聖旨展現了古代帝王的最高權力,是不容置疑和否定的強制意願。到現在,人們還常常將領導或者上司、家庭最高成員的話比喻為"聖旨",就是指的不容置疑的意思。

聖旨應該怎麼念?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絕大多數人都念錯了

各式各樣的古代劇中只要有皇帝,就會有太監或者大臣宣讀聖旨的劇情,他們往往聲音嘹亮的唸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種念法其實是錯誤的,也是違背史實的。

歷史劇中不管是什麼朝代的皇帝,他們的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其實是不對的。在較早的朝代,並沒有"奉天承運"的說法。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統一文字和度量衡,所下達的詔書多是直言事情,不像後來的還要有個開頭。不過詔書的玉璽上都印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也算是聖旨的開頭了。

聖旨應該怎麼念?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絕大多數人都念錯了

漢朝的聖旨更簡單了,開頭就是某年某月某日,皇帝說了什麼什麼事。魏晉南北朝時期,聖旨上開始加上了"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意思是皇帝是天子,說的也都是順應天意,代表了上天的意思。

唐朝的聖旨又開始變得務實起來,開頭是"門下",意思是門下省按照皇帝的意思頒發的。元朝的聖旨更能體現蒙古族的民族特點,聖旨的開頭是"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互助裡,皇帝聖旨",在聖旨前要先帶上草原的天神長生天,祈求長生天庇佑。

聖旨應該怎麼念?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絕大多數人都念錯了

直到明朝朱元璋,聖旨才有了"奉天承運"開頭,並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所以說,不管什麼朝代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不對的,畢竟到了明朝才開始用這個開頭。

聖旨應該怎麼念?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絕大多數人都念錯了

那麼應該怎麼念呢?"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確實是不對的,正確的念法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就不斷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是什麼意思呢?

聖旨應該怎麼念?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絕大多數人都念錯了

明太祖朱元璋把奉天殿當作朝會的正殿,文武百官上朝就在奉天殿。本來奉天就有朱元璋首次奉遵循天意的意思,選在這裡也是宣示皇帝的權威。承運指的是繼承新生的氣運。奉天承運連起來就是皇帝的修飾詞。後來明朝還下過白話文聖旨,開頭的意思就更明白了:"奉天承運的皇帝"。

聖旨應該怎麼念?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絕大多數人都念錯了

那為什麼後來人們都念錯了呢?因為從聖旨上看,一般人的確會唸錯。因為開頭寫了兩行,"奉天承運"一行,"皇帝詔曰"另起一行。意思是啥呢?因為皇帝是天子,與天平齊,代表了天意,因此"皇帝"要和"天"對齊,故而出現皇帝另起一行的情況,後來的人們不明就裡,當然會唸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