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还是“融资机器”上身?商汤科技IPO或仍在远方


过度包装还是“融资机器”上身?商汤科技IPO或仍在远方


11月1日,商汤科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xxx与民营企业家座谈 汤晓鸥应邀出席并建议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一文中称,“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教授,作为人工智能行业唯一代表,应邀出席……”看清楚是“唯一代表”,这让其他出席的AI企业代表情何以堪。


过度包装还是“融资机器”上身?商汤科技IPO或仍在远方


过度包装?

商汤科技此举明显有过度包装之嫌,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了。2016年3月,微博大V@互联网的那点事,就曾发文《神级创业包装,会包装概念比会赚钱还重要?!》,直指商汤科技的过度包装、商业化不力。

文章直指商汤科技与LinkFace的四位创始美女有些说不清楚的“关系”。后来,因为这个大前提,Momenta的疑点重重。

商汤科技发出要加强与与某大型 OEM 厂商深化无人驾驶项目的合作消息后,让人不得不想起2016年 11 月曹旭东从商汤科技离职创业。而其创业项目叫做 Momenta,已获得 A 轮 500 万美元投资,由蓝湖资本领投,创新工场和真格基金跟投。

Momenta 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核心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驾驶决策算法。产品包括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数据服务。

从时间节点来看,Momenta 更像是一个商汤科技内部孵化的项目,各方面也和 LinkFace 非常相似,会不会就是 " 某大型 OEM 厂商 " 呢?

据互联网爆料报道,有些创业者像明星一样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投资机构包装出来,走向大众,树立标杆,获得资本新一轮追捧,被媒体曝光 ...

等到什么时候 Momenta 的泡沫足够大了,商汤科技再花钱进行并购——类似一个转换门,将投资人的钱从左口袋转移到右口袋。

这和《让子弹飞一会》中的黄四郎的 " 分钱 " 设想何曾相似——庄家的钱如数奉还,投资人的钱私下平分,神不知鬼不觉 ...

虽然以上猜想和《权力的游戏》中小指头(Little finger,培提尔 · 贝里席)玩的小游戏类似——对创业者或公司进行恶意揣测,但假如一切都是真的呢?

估值虚高?

商汤科技过度包装的证据还包括通过路透社来放出IPO计划的那一笔。去年11月23日,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并且打算最快于明年初在美国开设一个研发中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注AI的众多小伙伴很是震惊!这这这这是要开挂了?实际上,开挂的不是IPO,毕竟事到如今商汤科技仍然没有给出IPO确切消息。

不过,路透社的消息一经传出,国内AI相关媒体就迅速跟进,不过被证明只是“计划”。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消息可能是汤晓鸥故意放出来的。

因为商汤科技在那个时间节点公布IPO计划,被认为对于接下来的融资是有利的。可以推断出一种可能——就是理论上不缺投资者的商汤科技,却在用公关手段来吸引更多的投资。由此可以想象,即使风口之下,商汤科技的投资也没那么好拿。

回过头来看,实际上开挂的是融资。据新浪科技早前报道,软银中国已投资商汤科技10亿美元,将商汤估值抬至60亿美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4年至今,商汤科技共经历8轮融资,融资总额已超过20亿美元,被业内戏称“融资机器”。能融资,更能“烧”钱,商汤科技做底层技术,铺大摊子,宣称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百业”,并已经进入安防、金融、手机、自动驾驶、零售等领域。

不过,还是显示出学术派,闭门造车的景象来。毕竟,同样二线科技公司里,无人驾驶比不过景驰,识别技术比不过face++。

虽然成立不过才4年,商汤科技的业务发展、融资速度与估值涨幅都异常迅猛,最耀眼直观的数据就是估值。可是,商汤科技真的值60亿美元吗?几年来,对估值的评估指标一直在变化,从用户数量、趋势到数据和人才,越来越虚无缥缈不可量化。

虽然如此,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优化恰恰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必须使用大量的数据保证了人工智能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可是一直以来,数据隐私都是一个敏感话题。

从前段时间Facebook剑桥丑闻到近日谷歌"数据门"丑闻,数据隐私问题持续爆发升级,可能导致数据使用场景受限制,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商汤科技作为人工智能落地场景最多和布局最广的AI公司,对于行业数据和用户数据需求高,极容易受到政府和用户的重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众的抵制和反抗。

重重围剿

自媒体泽瀚说撰文称,商汤科技在安防、金融、医疗和AR等多个应用领域均实现落地,但在盈利能力上增长乏力,直到去年才实现盈利,并盈利因素主要来源于安防行业。但在安防领域,商汤科技相比较于海康威视、大华、科达等传统安防行业中的霸主来说逊色不少。

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科技三大传统安防企业在传统安防市场上就占了不下50%的市场份额,商汤要想从这些传统巨头手中抢夺资源难度可想而知。企业要想获得更多利润,就得加强其在安防行业中的话语权,获得更多的市场。

同样,在人脸识别方面,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其他玩家也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把商汤科技拉下来。旷视科技副总裁吴文昊曾说过的一句话:"我要把商汤挤出去。",或许能体现出不少AI企业领导者的坚定。

目前来看,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三者相比,实力旗鼓相当,商汤科技的优势不足以高枕无忧,况且这些玩家背后都有BAT巨头撑腰,不可能放任其茁壮成长。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可预见到商汤科技的发展必定受到巨头们的打压和围剿。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领域的重重阻挠。以安防领域为例,技术厂商在卖了一段时间解决方案后不满足于只做软件,纷纷向软硬一体转化。但是不论卖软件还是硬件,都面临牢牢占据市场多年的海康大华的顽强据守。而各市、县政府都拥有独立财政计划,每一次合作都需要一个一个重新洽谈,可想而知安防业务的推进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何等的艰难。在此现状面前,把商汤、旷视、依图和云从在安防的份额都加起来,和海康大华所占仍然无法相比。

不过,商汤科技主要的产业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还是主要落地于安防领域,虽然其在努力推进人脸识别在安防场景的落地,并且投入较大精力,然而却依然被不声不响的依图秒杀。频繁融资能否帮助企业提高落地和营收能力,还真的需要来自市场的检验。

同时,还有来自行业龙头公司的另类围堵。有消息称,在某直播平台审核功能的招标PK中,某科技公司的技术表现虽然远好过其竞争对手腾讯绿网,但由于腾讯是该直播平台股东,所以平台在使用该科技公司产品的同时,也同意开放测试给绿网,两套系统切换使用。在一线工作中,政府、资方关系等也在考验着创业公司的BD。

技术方面,人脸识别技术仍然需要深远的发展,尽管手机解锁式的主动识别可以做到快而准确,然而通过摄像头对指定人的被动搜索,会因光线、角度、帽子口罩等遮挡物对识别结果造成极大干扰;比如,小编在开车的时候因为戴着墨镜,所以根本打不开IphoneX手机,需要手动解锁。

很多做人脸识别的公司在其BP里,喜欢用电影中“天眼”来为自己加分,但实际上,即刻定位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是技术水平仍待提高的领域。

“美颜”也在廉价

据新浪科技报道,日常生活中大众对“完美自我”的追求,让美颜、瘦身等功能成为拍照、网络社交功能的刚需。商汤科技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将识别技术从人脸识别延伸到肢体、背景等识别,并将AI技术与AR技术相配合打造平台,技术应用从相册、美颜修图拓展至直播、短视频等载体。

“在这个领域,市面上你能想到的公司都是我们合作伙伴。”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自信地对新浪科技说道,国内的微博、美图,国外YY旗下Bigo等都是商汤科技客户。

从客户覆盖率来看,商汤科技确实不低,但有趣的是,许多公司如美图、vivo、OPPO等,可以同时是商汤、旷视、图普科技等多家看起来同类型技术厂商的客户,原因之一在于业务线不同:美图的美颜等功能取自商汤科技的SDK,审查功能取自图普科技的API,美图手机的面部解锁技术则来自旷视的技术解决方案。vivo、OPPO同样如此:OPPO线下门店摄像头识别解决方案来自图普科技,vivo手机面部解锁则根据机型不同分别来自商汤和旷视——在这一点上,手机厂商最为不“专一”。

vivo旗舰机X20的人脸识别技术来自商汤科技,海外市场如印度地区手机应用的人脸解锁技术则来自旷视。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透露,这种分区域、分品牌的制衡对手机公司而言,可分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商汤、旷视则会战战兢兢,唯恐落后,拼尽全力。而进入手机市场的技术厂商,绝不止商汤旷视两家。而当新浪科技就安防领域落地项目数量是“200家”还是“150家”向商汤科技询问时,副总裁杨帆的回答模棱两可。直言之,从官方宣传的客户数量来看,难以判断其真实价值究竟几何。

另外,“美颜”技术的市场红利在不断递减。比如两三年前,商汤科技刚开放美颜及效果接口时,某著名直播平台要花160万/年费用购买,现在降至40万/年;在几年前,车牌识别每一路段收费几千元,发展至今,价格已经跌至50元。随着技术发展、新功能的普及以及竞争对手的增加,AI产品价格也会大幅降低。

因此,一些现有技术水平已经满足需求的行业,对于商汤科技等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优势产品,甚至进入了价格大战的没落时代,有些核心技术又没能真正做到实锤。尽管AI是大势所趋,不过具体到公司发展,客户数量不明,市场一片混战,根本无法理性判断AI公司估值。那么,商汤科技到底值不值60亿美元的估值,就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部分内容来自新浪科技、路透社、泽瀚说、观察网、互联网的那点事、36氪、界面、铅笔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