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老話裡,總是充滿了無盡的人生智慧,它們往往都是古人一生的經驗總結, 極具參考和實用價值,瞭解一些老話,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大人都有著非常深刻的人生啟迪的意義,老話很多,今天就講一句老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古人究竟為何會這麼說呢?聽完下面一番解釋,或許會豁然開朗,心中更加通透了許多。

一人不進廟: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1、寺廟中多有香火貢奉之物,最明顯的就是金銀箱,萬一出現了盜竊,孤身一個人,可能就會遭人誣陷,有口難辯,萬一被抓進去,豈不是飛來橫禍。

2、深山藏古寺,自古有之,為了尋得清淨之地,寺廟都會建在人少的地方,人少就少喧囂,安靜了就會讓人生出恐懼的心裡,孤身一個人進入寺廟,佛像有慈祥的,也有猙獰的,這就勢必更會引起個人的恐懼害怕情緒,表面看一個人沒啥事,實際上心裡砰砰亂跳起來,尤其是帶著小孩子更不要去廟裡

3、寺廟也是壞人的棲身之所,藏身之地,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孤身一人去寺廟,萬一被盯上就不妙了,尤其是女人,更不要一個人去廟裡。

二人不看井: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看井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古時候,秀才趕考,兩人走在路上口渴,便尋得一口井,一人對著井裡望去,另一人順勢把他推了下去,既是謀財害命,除去了一個競爭對手,現場又無其他人證,幾乎就是殺人於無形,到時候活著的那個秀才隨便編個什麼理由,糊弄對方的家屬,即便是家屬懷疑又能怎麼樣?

放到現在,比如一個人出去見人,給一個好友或者父母打聲招呼,如果幾點回不來,就可能出事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道理就在這。另外一層意思是,一個看井,失足跌落,另一個人百口難辯,肯定大大的懷疑是他故意為之。

三人不抱樹: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三個人一塊抱樹,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盡全力的,總有偷懶的,經濟學叫做“搭便車”,有人偷懶,有人就會增加負擔。

除此之外還發展為,兩人合謀害第三人,出於某種目的,兩人抱住樹的兩頭,那個人抱住了樹中間,結果兩人有一人故意失衡,中間的那個人危險最大,可能就會被沉重的樹幹壓住,把內臟啥的壓破了,就一命嗚呼了,事後還不清楚到底是哪個人搞得鬼。

獨坐莫憑欄: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個人坐在欄旁,多是回憶起物是人非,傷心惆悵之事,這些東西想想可以對人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但是想多了,就會進入消極厭世的誤區,鑽起了牛角尖,越想越覺著人活著幹嘛,還不如死了算,輕者容易讓人形成悲觀封閉的性格,重者那就開始跳了。現代什麼跳樓、跳河、跳海,還有什麼割腕,實在是讓人感到惋惜,這個可以引申為沒事不要一個人在家待著,多出去和朋友在一快,畢竟胡思亂想,於己無益。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