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老话里,总是充满了无尽的人生智慧,它们往往都是古人一生的经验总结, 极具参考和实用价值,了解一些老话,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有着非常深刻的人生启迪的意义,老话很多,今天就讲一句老话: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古人究竟为何会这么说呢?听完下面一番解释,或许会豁然开朗,心中更加通透了许多。

一人不进庙:

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1、寺庙中多有香火贡奉之物,最明显的就是金银箱,万一出现了盗窃,孤身一个人,可能就会遭人诬陷,有口难辩,万一被抓进去,岂不是飞来横祸。

2、深山藏古寺,自古有之,为了寻得清净之地,寺庙都会建在人少的地方,人少就少喧嚣,安静了就会让人生出恐惧的心里,孤身一个人进入寺庙,佛像有慈祥的,也有狰狞的,这就势必更会引起个人的恐惧害怕情绪,表面看一个人没啥事,实际上心里砰砰乱跳起来,尤其是带着小孩子更不要去庙里

3、寺庙也是坏人的栖身之所,藏身之地,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孤身一人去寺庙,万一被盯上就不妙了,尤其是女人,更不要一个人去庙里。

二人不看井:

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看井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古时候,秀才赶考,两人走在路上口渴,便寻得一口井,一人对着井里望去,另一人顺势把他推了下去,既是谋财害命,除去了一个竞争对手,现场又无其他人证,几乎就是杀人于无形,到时候活着的那个秀才随便编个什么理由,糊弄对方的家属,即便是家属怀疑又能怎么样?

放到现在,比如一个人出去见人,给一个好友或者父母打声招呼,如果几点回不来,就可能出事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道理就在这。另外一层意思是,一个看井,失足跌落,另一个人百口难辩,肯定大大的怀疑是他故意为之。

三人不抱树:

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三个人一块抱树,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尽全力的,总有偷懒的,经济学叫做“搭便车”,有人偷懒,有人就会增加负担。

除此之外还发展为,两人合谋害第三人,出于某种目的,两人抱住树的两头,那个人抱住了树中间,结果两人有一人故意失衡,中间的那个人危险最大,可能就会被沉重的树干压住,把内脏啥的压破了,就一命呜呼了,事后还不清楚到底是哪个人搞得鬼。

独坐莫凭栏:

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一个人坐在栏旁,多是回忆起物是人非,伤心惆怅之事,这些东西想想可以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但是想多了,就会进入消极厌世的误区,钻起了牛角尖,越想越觉着人活着干嘛,还不如死了算,轻者容易让人形成悲观封闭的性格,重者那就开始跳了。现代什么跳楼、跳河、跳海,还有什么割腕,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这个可以引申为没事不要一个人在家待着,多出去和朋友在一快,毕竟胡思乱想,于己无益。

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