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十月,秋高气爽的浙师

有满空飘逸的桂花香、满地金黄的落叶

更有浓郁的学术氛围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宴:

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建设、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中国方言研究……

各路学术大咖送来的讲座大餐:

说经济、谈政治、聊法律……

还有浙师人们取得的学术成果:

研究成果入选国家智库、艺术基金项目丰硕成果落地

都让十月的浙师收获满满

倾听前沿的声音、感受思想的魅力、汲取专业的营养

十月,浙师这一顿丰盛的学术大餐

怎能错过?

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3天大会,26场大会论文报告,

638篇墙报论文交流展示,

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和高校、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

共计1200余人参加大会

……

10月,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在我校召开

教育界、体育界人士齐聚一堂

共商“新时代 新作为 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建设”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大会全面检阅和集中展示了我国学校体育与卫生科研成果,旨在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把开展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各项工作的学术含量,从而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学术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间,“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培训班”同时举行。学术研讨内容涵盖学校体育综合理论与管理、高等教育体育、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余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条件保障、学校健康教育等六个领域。

“不同区域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研讨会暨第15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5)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

国内外高校的知名专家,

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5个国家、地区的代表,

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总计300余人

以及由这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来的

15场大会报告、29场分会场报告以及展板报告

10月,“不同区域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研讨会暨第15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5)在我校召开

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

“不同区域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新时代汉语远程教育与传播”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会议旨在为不同领域的语言及语言教育学者协力解决汉语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研究不同区域汉语传播的特点,制定各个区域的汉语传播方略,研制适于不同区域的教学规范及考试标准,编写适应不同区域的教材,建立合适的汉语传播机构等,以实现“语言铺路”的目标,推进学科和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为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更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化学会环境计算化学与预测毒理学高端论坛

说到环境计算化学与预测毒理学

你了解吗?

作为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它是揭示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必要工具,可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品的设计与合成提供科学指导。

10月,在浙师召开了这个领域的大会

中国化学会环境计算化学与预测毒理学高端论坛

3天大会,

相关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来22场专题报告,

来自中国、美国两个国家、25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计80余名代表参会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开幕式上,重磅新书《环境计算化学与毒理学》首发仪式隆重举行

该书涵盖了从技术方法、分析环境过程、迁移、生物累积、毒理效应再到健康危害的全部进程,是对我国在该领域几十年来的研究进行的系统性总结,这也是该学科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系统性总结。目前该系丛书正在签约英文版发行社,将在全球范围内发行。

庆祝《方言》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方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语言学专业杂志,

这本代表中国方言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

不仅在中国语言学界是唯一研究方言的专业杂志,

也是世界语言学史上

唯一以方言调查研究为主题的专业杂志

今年,《方言》创刊整整四十周年了!

10月,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与会代表齐聚浙师

隆重举行庆祝《方言》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回顾《方言》杂志四十周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国家语言学科规划第一次会议在苏州大学召开。如今,《方言》连年被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展望未来,方言研究既需要把握宏观学术研究方向的“望远镜”,更需要洞察、钻研的“显微镜”。

浙师人收获的学术成果


我校《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指数报告(2017)》入选国家社科院国家智库系列报告

10月,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指数报告(2017)》入选国家社科院国家智库系列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该报告对当前中国大学的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综合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和科技创新力提升的着力点、方向和对策提出了新的观点。

国家艺术基金聚焦嵩溪村落保护利用 我校30位学员30件设计作品助力乡村振兴

10月,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暨嵩溪村保护利用研究作品展在嵩溪村开幕。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来自11个省市的30位学员,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创作,完成了以“生长”为题的结业作品。师长学者们在嵩溪观察生产的行为样态,体验生活的基本方式,感受生命的时光印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与世界展开积极的对话,寻求多元解答,重新思考传统村落的发展进程,展现历史村落的广阔未来。

我校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群舞《活着1937》亮相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

10月,我校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群舞《活着1937》以全新面貌在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中惊艳亮相,首演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次日,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演出。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群舞《活着1937》曾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作品”第一名,浙江省音乐舞蹈节职业组群舞三等奖和新作品奖等荣誉。舞蹈由音乐学院青年舞蹈教师刘学刚编创,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性在丧失尊严的绝望中,毅然扛起民族救亡的大旗,与侵华日军斗争到底,表现了中国女性坚贞不屈的刚烈意志和誓死与祖国共进退的顽强品性。

荷兰莱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最新一期通讯介绍我校非洲研究工作

10月,我校Michael博士在荷兰莱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最新一期通讯中China Connections栏目发表题为《中非文化交流呈现繁荣景象》(Amidst a China-Africa cultural boom)的文章,专题报道非洲研究院相关工作。文章介绍了非洲研究院在促进中非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李建华教授在《光明日报》刊文谈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李建华在10月18日出版的《光明日报》第6版刊文《构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黄钟军、苏七七在《光明日报》刊文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电影评论

10月,《光明日报》第16版“文艺评论”中刊发我校文传学院黄钟军副教授的评论《微信公号影评,别赚了快感扫了威信》、苏七七博士(本名苏松妹)的评论《传统影评如何面对新媒体》。

潘涌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刊文谈学术评价的路径创新

10月16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一版头条大篇幅刊发潘涌教授的专题评论《考量语言表达:学术评价的路径创新》。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刘鸿武教授在省新型专业智库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10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在杭州召开全省新型智库建设工作会议。我校作为入选第一批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和培育智库的21家单位进行了工作交流,刘鸿武教授作题为《为中非二十六亿人民创新学谋福利开太平》的主题发言。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除了大型学术论坛、研讨会

还有浙师尖峰论坛在这里发声

座无虚席的法商报告厅、人文研修室、各报告厅

思想和智慧在这里交融、碰撞

不少同学感慨收获颇丰

尖峰论坛

“尖峰论坛”第97讲:谢鸿飞畅谈《民法典分则》编纂的前世今生

10月12日晚,我校法政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谢鸿飞做客“尖峰论坛”第97讲,从《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和“人格权”等角度为师生们分享了《民法典分则》编纂的历史渊源和前沿动态。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错过了尖峰论坛?

学术类、名人类、文化类讲座应有尽有

和名人导师面对面,和学术“偶像”零距离

听讲座

我国首部断代历史地图集《清史地图集》诞生始末主讲:华林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谭其骧的再传弟子,华林甫秉持着传承创新的信念,在继承谭其骧地图学术精神的基础上开展了清史地图集项目。他向在座同学解说编纂清史地图集的过程,并分享自己与团队前往边疆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经历以及对不同文字的档案、政书、地方志和古地图等史料的思考。

传记是困难而温暖的事业:不能到达,只求接近主讲:杨正润,《现代传记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访问特聘教授

杨正润指出传记的两大特征是历史性与文学性。既要追求真实,又需保持人的独特与趣味,这是传记写作亘古不变的难题。他认为,传记在挑战和矛盾中成长,矛盾使人们无法完全到达真实,但只有不断接近真实,人们才能感受历史的温暖,聆听历史的真谛。

商法三人谈:法典编纂背景下的商法发展方向清华大学的施天涛教授、北京大学的蒋大兴教授、我校法政学院陈醇教授

施天涛提出首先要重新审视商法,商法本身具有规范的独立性却长时间停留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下,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范。施天涛认为,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金融应当是商法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蒋大兴认为,制定“商法总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很有必要,这是统一市场的要求,也是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过程中重要的一步。陈醇进一步指出归纳法是制定“商法总则”的最佳方法,并解释了建立预防性责任机制的重要性。

自觉培养独立研究能力主讲: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

陆俭明提出自我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独立研究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不断增长大学生新知、扩展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有不可替代的帮助。

聚焦认知语言学,解密汉语研究主讲: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希亮指出,认知语言学与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符合大众的认知,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事件意义在编码方式上的差异,不同媒体的语言使用不同侧重则一定程度反映了语言形式上的不对称性。

世界传播学正在蓬勃发展,前景光明主讲:洪浚浩,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洪浚浩指出世界传播学发展与变革的五大新态势,他认为传播学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与重大国际议题和新媒体相关联,出现了一些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的传播学分支领域和一些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新方向,此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拓宽。

……

找到你的专业你的领域的大咖发声了吗?

其实,校内的学术讲座远不止这些

每周,我们都会将校内讲座梳理挂在

校网首页“学术动态”的“一周学术动态”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途径选择感兴趣的讲座

也可以通过各个学院网站或海报的形式了解信息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十月,浙师烹制的这顿“学术大餐”,不能错过!


都说,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就是大学

因为这是一方学识的殿堂

别等到离开才后悔莫及

当初没有多读一本书、多听一场讲座

还等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