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關愛病重老團長張開能 鐵道兵戰友在行動”有感

人世間除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美麗浪漫的愛情外,還有兩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彌足珍貴的:一是生死與共的戰友情;二是刻骨銘心的同學情!

溪水美不美,魚兒知道;微風柔不柔,葉兒知道;太陽暖不暖,花兒知道;人情濃不濃,心兒知道。在這次“關愛病重老團長張開能 鐵道兵戰友在行動”的情誼傳遞中,讓筆者感同身受的鐵道兵戰友才是一首經久傳唱的歌;是一份情同手足的愛;是一段常青不老的情;是一生藕斷絲連的緣;是一個永遠不散的魂……。

18歲便參軍加入鐵道兵,22歲參加被毛主席、中央軍委掛號的、赫赫有名的貴昆鐵路梅花山隧道施工,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出任鐵道兵二十三團最後一任團長;1984年1月至1992年3月擔任鐵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三工程處長達八年的首任處長;在鐵道兵時期,參加了貴昆、成昆、襄渝、南疆、南同蒲等鐵路建設;兵改工後,又帶領全處員工參加了蘭新、侯月、南昆、達成、珠六、南疆、寶成、新長、南同蒲、攀鋼巴關河等國家重點鐵路(複線、幹線)建設;為祖國的國防事業、為國家的鐵路建設事業、為鐵十五局三處企業發展、為本單位廣大幹部職工和家屬做出重大貢獻的、今年78歲的張開能,因白內障雙眼模糊看不見、嚴重肺病說話喘氣表達困難、不慎被摔跤左臂脫臼無法動彈、身子骨沒力氣無法站立、腿腳沒勁不能行走,加之頭頸不能動、腰身不能動、手(左)腳不能動,老伴被摔下肢不能動彈,也只能長時間坐輪椅,兩位老人相互之間不能照顧。老團長每月的退休工資不到5000元,還不夠支護保姆費用,四個子女沒一個在單位機關上班,還有兩個孩子息工待崗……。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老團長身體有病、龍體欠安的情況,在《今日頭條》、《鐵道兵戰友》、《鐵道兵公眾號》、《人民新聞通訊社》等網絡媒體披露後,在原鐵道兵二十三團老戰友、原中鐵十五局三處老同事和其他單位朋友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生死與共的戰友情”即刻體現在了各位戰友的行動中。一時間,戰友們相互轉告、相互傳遞,同志們彼此見面談論的、關心的、牽掛的也都是老團長的身體健康情況。

何浩戰友再給筆者的留言中說到:“我作為曾經是老團長手下的普通一兵,對他得有至真的愛!這是我不變的信念。人間最重是真情。我們這幫從艱難困苦歲月裡走過來的鐵道兵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戰友感情!”在北京出差的黃士科戰友給筆者留言:“老團長一生勤勉敬業,清政廉潔,勞苦功高,為黨、為國家、為軍隊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身患重病,家境貧寒,身心受到折磨,作為鐵道兵二十三團張開能團長的兵,我深感心酸、心疼、心寒!衷心祝願老團長夫婦早日康復、幸福生活、健康長壽!”遠在廣西玉林的原鐵道兵23團2營5連1排排長黎道新戰友得知後寫到:“張開能團長平時很低調,是個老實人,文化水平不高,只會埋頭去戰鬥。他在新疆南疆鐵路巴侖臺道碴場任施工戰鬥前線指揮長,實幹精神十分可嘉,是我們鐵道兵的英模典範”。李明春戰友:“真誠建議安才戰友再寫一篇‘致鐵道兵戰友公開信’資助我的老團長!”吳喜林戰友:“各位戰友,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的老團長益壽平安延年!”全國各地的鐵道兵戰友們請求筆者向老團長、老處長張開能問好並祝願老人“早日恢復健康”的電話、短信、QQ、微信象雪片一樣飛入手機,戰友們那滿滿的情、濃濃的意、切切的心,讓手機比任何時候顯得都要沉澱。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多一份關心,就能給老團長多增加一份戰勝病魔、戰勝困難、早日恢復健康的信心、決心和勇氣。截止2018年11月1日凌晨12點,共有以下老領導、老戰友、老同志帶著愛人利用週六、週日或晚上,到遠在成都犀浦鐵西大院老團長的家裡看望並慰問老團長,他們是:高峰主席、谷成倫主席、王營長、劉牛生、何浩、陳守敬、趙天熙、廖開榮、黃明貴、蘇乾龍、周安才、王元安、馬銀中、金樹平、雷廣成、朱兆定、曹軒,賈志遠、周文強、霍勁喹、柳學根、徐倫彬、徐忠儀、李晉峰、肖敏、馬世元、李壽澤,付頂友、崔維新、王善紅、代正英、代正芹、代兵、曾元坤、王樹林、張貴、李增政、李衛民、白桂軍、梁旭晨、高進智、陳志強、趙榮發、李衛民、王震、張貴、白桂軍、梁旭晨、李增政。還有的老領導、老戰友、老同志通過筆者的微信向老團長、老處長轉達問候和心意,他們是:徐均老總、王德民老主席、王定成、範志農、鍾勇、李勝寶、孔令漢、嶽永勝、張甲武、何 浩、黃仕科、周安才、劉 勇、王成功、任前國、黃宗元、楊德兵、高書平、李明春、吳喜林、包煒成、李文太、楊清明、陳繼華、黃友福、豐德軍、王再榮、朱兆定、韓根昌、張紹強、姚世鋒、黨春生、黎道新、邱勝利、張建偉、李天星、蒙興媛、趙慶喜、李春恩、王福合、李益雙、徐國強、眭國寶、(何浩朋友)、劉剛初、雷廣成、向紹權、周尊福、王德喜。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以上這些鐵道兵戰友有的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陝西、山西、甘肅、河南、湖南、雲南、廣西、江西、貴州和四川其他地方。讓筆者甚為感動的是,還有好多戰友不會用微信,都是叫自己的愛人和不在身邊的兒子、女兒、女婿代為轉達。還有一個名叫王福合的戰友,因自己公負傷復發,通過第二次手術後現在還坐在輪椅上不能下地走動,他聽到老處長的身體情況後非常著急,他三番五次責成在外地上班的女婿用微信轉達他對老領導的問候和心意。李益雙戰友早已調回湖南株洲老家,聽到老團長生病的消息後,立即請求在溫江居住的馬銀忠戰友代他向老領導表示問候。何浩戰友為了不讓為國家、為軍隊、為企業付出了一生的“鐵道兵隧道攻堅老虎團”最後一任老團長、鐵道兵兵轉工後首任處長張開能遭受病魔的折磨,10月28日上午,親自到四川省民政廳找到相關領導,傾訴老團長的一生經歷和現在生病情況、身體情況、家庭情況,肯請得到地方政府和民政部門領導對有著光輝歷史、為祖國國防建設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原鐵道兵部隊老團長的重視和救助。10月29日四川省民政廳相關領導做出了“張開能老團長到醫院住院治療費用除醫保報賬後的其餘部分民政廳可以給予解決……”的回覆。還有的戰友通過出差,將筆者採寫的有關於老團長的文章轉發給已調離單位到地方工作的其他戰友、通過聚會向其他部隊調到地方工作的戰友講述鐵道兵老虎團長張開能的故事……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有人說,“愛別人的溫暖能夠使人擺脫困難和邪惡的力量,重新回到充滿鮮花的光明大道上來”。幾十年過去了,為什麼鐵道兵戰友對老團長、老處長、老領導的這份感情始終不斷、這份情誼始終相連?因為,這份情誼是在貴昆、成昆、襄渝、南疆、南同蒲、蘭新、侯月、南昆、達成、珠六、南疆、寶成、新長、南同蒲、攀鋼巴關河專用線等鐵路那一座座隧洞打出來的,那一座座橋墩凝結起來的,那一片片橋樑架設起來的,那一粒粒道砟壘砌起來的,那一排排軌枕拼列起來的,那一根根鋼軌連接起來的;是戰友們幾十年來手拉手、肩並肩,頂烈日、冒酷暑、經風雨、戰嚴寒打拼出來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邁氣慨奔放出來的;是“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百舸爭流千帆進、波濤在後岸在前”的歌聲吼出來的;是“背上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才聽塞外牛羊叫,又聞江南稻花香”的肩扛出來、腳走出來的;更是“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的精神體現出來的……。

誰說這個社會人情薄如水,世態炎如涼?何浩戰友對筆者這樣講道:“今天我們關心老團長就是關心鐵道兵,關心鐵道兵就是傳承弘揚鐵道兵精神,弘揚鐵道兵精神就是關心人民軍隊建設,關心人民軍隊建設就是關心我們祖國的國防事業、關心祖國的國防事業就是關心國家的長治久安……”是啊,在大家困難的時候,戰友們會不離不棄雪中送炭;在大家安定的時候,戰友們會不離不棄心心相印。這就是我們鐵道兵戰友的真實寫照。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前蘇聯作家曾寫過一首題目叫《短》的詩:“一天很短,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手握黃昏;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就要打點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得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身處遲暮。誰說不是呢?現如今我們的鐵道兵戰友大多都已過暮年,就是1981年、1982年招收最晚的一批鐵道兵,現在也都已奔六了(六十歲)。筆者在這裡要引用網絡上一段經典的話與各位戰友共勉:“沒病也要體檢,不渴也要喝水,再煩也要想通,不疲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鍛鍊,再鬱悶也要開心,再沒空也要打打小麻將、喝喝蓋碗茶,做一些有益於快樂、有益於健康的事……”

“暮年千里客,落日萬家春”。最後,筆者祝願老團長、老處長早日恢復健康。也祝願我們所有的鐵道兵戰友,福壽安康,萬事順心! 讓夕陽的霞光時刻映紅我們美麗而又多彩的晚年生活……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致敬:我的鐵道兵23團戰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