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我是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郝泳涛,我的演讲题目是“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是数字化存在与数字经济。

第二个是数字经济视角下的工业4.0。

第三个是数字存在的现实思考。

01 数字化存在与数字经济

首先讲一下数字化存在与数字经济。

从大的角度、存在感的角度、哲学的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存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物理世界,一个世界是数字世界。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存在,数字世界现在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了,而且它带来的变革,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个里面,有很多新的问题体现出来了。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我们做一个数字化的过程有很多办法,比如这些数据,是我们把实际存在的一些对象转变成数字世界的模型。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这个是我们做的一些具体的项目,用的是非结构光的方式来产生一些数字模型。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这个是汽车上的一些零件,还有一些就是我们的结果,这是我们数字化以后产生的点云,这些点云都能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这个数字模型,但是点云还没有变成曲面,还没有变成实体,还没有进行装配,还没有和实物、生产线、加工设备关联。

数字化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生产,制造过程的起点。不仅制造业,我们现在很多人类,我们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和数字世界密不可分,所以这里面的内容,就非常重要了,这是两个世界的概念,就是说数字的一个来源。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我们做的两个对象,一个电子模型,是个三维模型,另一个是一个物理模型,就是真正的做出来的一个SUV运动型轿车的前机盖,一个实物的前机盖。没有这个三维的数字模型,有的物理模型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技术了,但这个技术普及,顶多也就十年的光景,在十年或者十几年以前,这个技术是一个非常高不可攀的技术,但是十年以后,这个技术已经普及了,所以我们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迅速的一个过程。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这是我们做好的实物,这个汽车全部做好了,汽车上面的是数模,下面的是实物。

所有理论是建立在数字模型的基础上,所以大家要看一下,我们这个数字模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这里有些三维的软件。刚才看到的所有模型是自己做的项目,这些模型用的我们这个软件,实际上在很多行业都用得非常的好,尤其是高端行业,在汽车和飞机领域都做的是非常好的。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这个模型就是这架飞机,这个飞机实际上用这个系统可以设计整个飞机。这架飞机不是一个保密数据,它是空中客车A330,在数字模型下我们建立好模型以后,可以用数字模型完整的来分析这个系统,来解剖这个系统。我不用花很多钱,这架飞机如果全部做出来,成本是非常贵的,但是在我们的模型里面,完全可以分析它的全部,内室外室、管线、发动机、舱室布置。纵切面可以展示飞机刨开以后内部的布置,下面是放货物的,上面是坐人的,整个空间完全超过物理模型了。物理模型里面不可能有这么灵活,这么直观。我们用数字模型,就发挥它的优势,并且这个数字模型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这个数字模型可以很快地发给全世界,所有的研发企业共享这个数据,并且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受限制的,这也是网络的一个特点。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这个是发动机的模型。这个发动机是我们国内用的最广的一个四缸发动机,它的所有数学模型都在我这个模型上面,它内部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有大概400多个零件装配在一起的,并且可以运动仿真,可以分析它各个方面的空间,可以预测性能,它今后的燃烧效率等。这个模型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模型,几百个模型装配起来,一旦我们要重新设计或者再以这个模型为基础来更新,它是非常快的,我要1.5的发动机变成1.8,变成2.0,非常快就可以做出来。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数字模型是一个基础,它建立了一个CPS系统。CPS系统就是我们要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之间要交互,它们两个是配在一起的,独立有数字模型是不能起作用的,独立有物理模型也是不能起作用,CPS系统是Cyber-Physical Systems,通过一个网络来联合在一起,那么它们之间是共享的关系,共生的关系,互相优化的一个过程。

数字存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这个也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

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存在问题,哲学家费尔巴哈很早以前讲过一句话,但是是被批判的,“什么叫存在,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句话从哲学角度是被批判的,但是从存在的角度来说,它有一定的意义。就是说我存在与否,我要从主观的角度,被你感知到。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从存在的形式来说非常有意思。我讲一个例子,从意识形态领域来说,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思想是一个存在,我肯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但是思想必然表达成某一种语言,所以语言是一个思想的载体。在数字化存在里面,数字就是要表现,数字化的存在就是要表现在网络、数据库、流动和计算,这些东西都称之为存在,这些存在是数字领域的。那么它的主体是什么东西呢?主体是一个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能够流动、加工、变化、它必须是数字载体,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它的存在实际上是数据采集,这是一个数字存在的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存在和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完全不同的。从主体的角度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数字存在的主体是人,而客观世界,就是物理世界中的人是一个客体,这两个是完全反的。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地球的存在它不会以人为转移,不管人在不在地球上,实际上地球肯定是存在的,在物理世界当中人是个客体,但是在数字化存在当中,人是一个主体,因为人创造了数字化、网络、大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样的数据是存在于数字世界里面是由人来决定的,换句话说,这个数据肯定是有用的,没有用不会存在于数字世界当中。

经济实际上是以价值为核心的,那么下面来看一下数字存在的价值,也是我的一个研究成果,数字存在和数字价值。

数字价值就是说,我们刚才所讲的数字世界,数字模型,以及在数字空间的数据的存在,它怎么才能有价值呢?什么样的数字存在的价值比较高呢?我这里面提供了三个观点,跟大家探讨。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数据在数字空间当中,就是要连接,要形成一个网络。数字空间当中的网络是数字价值的第一个体现,网络越大数据越值钱,价值越高。网络的节点的增加是一个算数递增,但是它的价值,它的连接是一个指数递增,比如说五百个人组成一个网络,那么这是一个网络,它的连接是二的五百次方,那么另外一个网络,它也是五百个人,它的连接也是二的五百次方,但是我把这两个网络合起来,变成一个一百个节点的网络,那么它的连接是二的一千次方,所以它的规模提升了很多倍,这其实是网络决定数字价值的一个体现。

第二个是数据是否流动。流动的数据越多、速度越快、那么这个数据价值价值就越高。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三个就是是否这些数据经过加工处理。比如说人工智能,是否经过计算这些数据,所以人工智能,今后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它提供了数字价值,核心的价值。比如说网络现在已经到了极限,流动的速度也到了极限,这个时候大家比拼的就是计算,有没有进行高度的计算人工智能,这是我们今后一个方向。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这里举了一个区块链的例子,区块链实际上是一个信用的传递,它本身是一个网络,并且在网络里面把信息转变成信用。那么信用在网络里面传递,不断地被背书,所以它增加区块链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个地方。最后区块链实现了货币的三个功能,就是价值的交换、价值的存储、价值的记录。

第二部分我们来看一下数字经济的几大特点。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首先就是我们看到,从经济学的角度,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网络,那么无疑这个网络的连接就是网络本身的价值是指数集合增大的,但是这个参与网络的个体,它的成本会随着网络的变大而降低,网络到一定级别以后网络的分摊的价值会使个体的成本趋于零,所以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来源。

共享经济就是因为它的价值随着网络变大而变大,而它的成本会分摊的很低,几乎为零,所以变成共享。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二个就是说如果数字经济环境下,产生的这样一个结果,那么它会产生一个结论,就是说我不需要拥有这个节点,就是数字网络里面的这个网络,我肯定不需要拥有。比如说共享单车,我也不需要拥有了,我只要使用。那么从数字经济的角度来说,这一点会颠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私有制,个体私有制,私有财产。我现在不需要有这些财产,我不需要花钱买,或者我花一个很少的钱,我就可以共享,我就可以使用,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数字经济的一个挑战。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三就是连接,数据的价值要有一个计算,连接,必须有更高的价值流动,这是几大特点。

02 数字经济视角下的工业4.0

从数字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下工业4.0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工业4.0?还有工业4.0的理论体系。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首先回顾一下工业4.0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一个网络,两大主题,三项集成,这就工业4.0。

一个网络是指CPS系统,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偶合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叫CPS。

两大主题是指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需要在工厂范围内使用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网络生产过程。智能生产是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这个过程是智能的,它是一个长生产链的过程。

三项集成是指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这也是工业4.0的核心问题。横向集成就是在生产阶段的某一个方向上是集成在一起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纵向集成就是说在生产生命周期的一个纵向产业链上可以集成。那么端到端集成是有一个产业网络,在一个网络里面,随便一个节点到另外一个节点之间,可以端到端的实现共享,那么它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最大限度的实现柔性化的生产,端到端集成是最高级的。

工业4.0的结果,就是这三句话,它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网。尤其第三句话,是一个很大的网络,而且这个网络是一个端到端的网。第二句话,它要求所有的终端,都要能够上网,并且能够智能化。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你,你必须是一个数字化的过程。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这个是我们同济大学的一个工业4.0的智能工厂实验室,它的物理系统和数字系统是偶合的。我们在这个系统上仿真整个生产的过程,智慧生产的整个过程,这个系统就告诉大家,工业4.0它的一个主要概念。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两个图上面是介绍了一个设计和销售的网络,下面是一个生产制造的网络,总归都是一个网络。

那么下面就是要介绍一下,它的数字经济角度下,我们来理解一下工业4.0。工业4.0从我们数字存在和数字价值的角度来理解。

在工业4.0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企业网络强度的竞争。其实网络就是一个数字价值的载体,它把一个生产过程,转变成一个网络。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我的网络和你的这个网络进行比拼,谁的网络更强,谁的网络更柔性,谁的网络成本更低,这是一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二个概念也是一个说明,它说明了网络以前是一个自动化的金字塔,今后它是一个自动化的网络,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转变。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看到,工业4.0是一个高度定制的,柔性化的过程。实际上它是加快了网络之间的流动速度,实际上也是要增加制造业的价值,增加数字价值。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三个就是网络流动的频繁会增加强度,提高我们的柔性化,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四个就是在工业4.0的环境下,每一个数据节点都必须上网,就是它首先要数据化。再直白一点就是每一个设备都必须有一个芯片。在我们制造业角度来说,以前我们的产品是没有芯片的,现在产品必须得有芯片,以前我们的加工设备没有自动化,没有芯片。我们必须加一个芯片给它,让它能够上网。工业4.0环境的一个初始要求就是必须上网,必须信息化,必须数字化。如果没有接入网络,价值就没法体现,这就是工业4.0的一个概念。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工业4.0的所有这些内容和特点,我们从数字角度来分析是通过工业4.0把一个物理世界里面的价值生产、价值创造、价值存储的过程向一个数字环境下的价值生产、价值存储的过程转变。

如果把工业4.0去掉,实际上这就是制造业今后的一个趋势,我不管你是工业几点零,这个就是一个趋势。我们国内叫“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这就是制造业在向数字经济和数字价值转换。它的价值生产的主要来源是数字世界和数字存在。制造过程是不是一个数字存在的过程,价值生产是不是在一个数字网络里面生产的,这个是它的本质性的问题。

03 数字存在的现实思考

今天演讲的第三个部分,我觉得对大家可能有点现实意义,就是数字存在的现实思考。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数字化,网络无处不在。那么对老百姓,对一个企业家,对一个知识分子,对一个小孩子学东西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一个现实的思考。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问题,就是在行业竞争的环境下,它今后的竞争是一个跨界的竞争,“降维”的攻击,我们的天敌是来自于行业之外的。

现在这个竞争,尤其在制造业,有很多百年老店了,但是很多百年老店的活不好,他都会被一些天敌给打败。比如通用汽车和伏特汽车,通用已经破产过两次了,伏特几乎也是卖光了他的所有资产,现在其实通用的市值已经比不上特斯拉了,那它更比不过谷歌和微软,比不过这些互联网企业。它几乎上百年了,为什么现在比不过这些十几年的公司呢?我们现在汽车行业的天敌是来自于互联网企业,这就是一个跨界,它是从互联网企业 “降维”到汽车行业来比拼的,他为什么要比拼呢?因为现在,第一做成一个无人驾驶,第二现在是一个新能源。老的汽车企业,如果没有这两条,不向互联网企业靠拢,不学习互联网技术就被淘汰。新的模式,新的使用方式,在这个社会上变化非常快的。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二个特点就是所有产品都要重新定义。换句话说就是今后我们所有的工业产品、日用产品、包括我们的一些服务产品都将是互联网化的,都将是数字化的,都将是人工智能化的,都必须要重新定义。它要在数字世界里面,数字经济里面找到它的数字价值,如果它不能上网,不能数字化,它的价值就几乎为零了,这是一个社会的趋势,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变革。

再过几十年,我们回头看现在这个时代,那是一个转换非常大的时代,机会很多,挑战很大。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三个就是我们产品的生产过程也要重构。我们的产品将更加碎片化,生产的销售更加“长尾化”,这是我们今后产品销售和生产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长尾化就是产品种类特别多,数量特别少。长尾化工业4.0可以符合要求,因为工业4.0是个柔性生产,端到端的服务,它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生产,而传统的制造业是没法做到这一点的。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四就是我们的企业、公司和个人将更加强调他的创造性,更加强调他的个性和差异。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劳动模范了,我说这个劳动模范不是那个劳动模范。现在要大家比赛,看谁动作快,谁做的完,做得熟练谁就可以赚更多的钱,这种工作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今后就是机器人代替这样的劳动模范了。

我们在网络上贡献我们的价值,得到我们的回报,靠的是我们的个性,我们的创造力,还有我们的数字化。

个性化和差异化是我们公司和个人以后制胜的一个法宝。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第五点就是我们的数字价值,将容忍更大的社会不均衡。数字经济和数字存在允许你是不均衡的,而且它必然是不均衡的。这一点我举个例子,电流之所以能够流动起来,是因为它有电压,电压来源于哪里呢?它是有电容的,它正极和负极积累的差异有多大,最后它会形成一个电压,才会形成一个电流。以后个性化比拼的程度会非常大。从个体来说,是你的个性、创造力、有没有上网、有没有连接。从网络来说,网络以后就是一个垄断,就是数字霸权。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它垄断以后形成一个霸权,要推翻它是非常难的。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数字存在和数字技术带来制度的变革。技术变革之后制度能不能跟上它进行变革,这实际上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经过研究,在历史上,从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两个最大的推动力,第一个推动力是社会制度的变革,第二个推动力是科技的革命。

社会的变革实际上是可逆的,在封建社会,一个皇帝推翻,再来一个皇帝,这个皇帝跟那个皇帝没啥区别。封建社会几千年了,在很多小的变革上,有的时候,今年这样改,明年可能又换回来了。这是人的一种制度变化,它可逆的。技术变革是不可逆的。技术变革是一个技术推动,生产力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它会带来很多不可逆的变化。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清朝的时候封海,不能海运,大概封了两百多年,错过了资本主义革命,我们没有抓住内燃机这个机会,结果资本主义社会,西欧这些国家抓住机会。科技革命的机会,造成了资本主义,它的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我们国家这一篇就翻过去了,内燃机到现在为止,我们是研究不过德国和美国的。从内燃机的角度,人家研究一百多年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搞电动机的话正好可以追上它。

从这几个角度来说,数字存在,数字技术对于制度的推动要深入的研究。我们的政府在这一点,实际上是看的很好的,推动了很多技术。

最后有两句话送给大家: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变化是永恒的,不变革,跟不上变化的世界恐怕就被社会抛弃。

我的演讲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数字存在与工业4.0新解|郝泳涛「STEC演讲No.008」

总体策划 | 姚国章

技术监制 | 毛晓安

现场录制 | 刘 畅

视频剪辑 | 章 烁

现场摄影 | 嵇旭辉

图文设计 | 金海忠

现场统筹 | 马娅娅

志愿组织 | 李诗雅

技术服务 | 吴春虎

合作支持 | 汪 征

策划助理 | 张春艳


STEC大学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以“科学、技术、教育、文化”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为原创,结合线下高端演讲的组织、服务和传播为特色,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终身学习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