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孤岛”的灯光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作者:刘亚迅、沈音翔、张容瑢、王路加

电,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与每名官兵的工作生活、战备训练息息相关。 然而,在东部战区海军,披山岛、东福山岛这两个偏远海岛上的官兵60多年来一直靠柴油机发电,受油料等因素制约,官兵们常常是“白天拼命干,夜晚星为伴”。 把温暖送到最远方,送到官兵的心坎上。去年,依托国家电网工程建设,在军地携手下,这两个海岛通上了稳定的市电,告别了60多年无市电的历史。夜空下,一盏盏灯光带来的温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官兵们称之为“看得见的幸福”。

点亮“孤岛”的灯光

西眺大陆壮阔,东望大洋无际,风光旖旎,海碧天蓝。踏上祖国东南沿海的披山岛,第一感觉就是风光秀丽。

然而,对于东部战区海军某雷达旅雷达站的官兵而言,常年驻守在这个面积仅2.38平方公里的小海岛上,体会到的远不止那么简单,浓雾、大风、潮气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官兵十分头疼。最不便的还是用水用电的困难。

柴油机,亲切而又无奈的伙伴

自1958年驻守海岛以来,喝水用电问题一直困扰着官兵。官兵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雨水洗衣和做饭,油机发电渡难关。时常故障停了电,煤油灯下来加班。“尤其到了夏季,电扇、除湿机等大功率电器使用较多,经常导致柴油机集体‘罢工’,一到这个季节,我们油机班每天都胆战心惊的。”在岛上工作生活了14年的油机班长、四级军士长彭丽平的话中透着几分无奈。

距离披山岛300多公里的东福山岛是祖国最东端的住人岛屿,地处军事斗争前沿,驻地基础建设滞后,自然条件恶劣,轮渡时常停航。

1956年,某观通站便驻扎于此。几十年来,全岛用电全靠站里的柴油机组,为了保障战备任务和岛民的用电需求,柴油机必须全天工作,轰鸣声伴着岛上军民入眠,风雨中留下官兵补给柴油的身影,岩石上记录着官兵检修全岛线路的足迹。

油料补给是该站最麻烦、最困难的事,在海岛服役了20多年的一级军士长范正军告诉笔者:早期,该站没有汽车,登陆艇载着桶装柴油到达码头附近,将油桶滚至海里,战士们跳下海将油桶滚上岸,全靠肩扛手抬搬到营区。一桶油150公斤,4个人抬,半天才能抬2桶,后来,随耗油量的增加,上级开始派油船、油车进行油料补给,每年补油三四次,虽不再靠人工搬运,但需油船、登陆艇、油车默契配合,四五天才能完成1次补油,过程十分繁琐。

前几年,随着国民旅游热潮和电影《后会无期》的上映,东福山的旅游渐渐火了起来,来岛上的游客数量激增,用电量与日俱增。仅能承载300多千瓦用电负荷的柴油机组,经常趴窝罢工。对于几乎家家都开民宿、开饭店的东福山岛居民来说,海鲜的增氧泵要用电、大排档要用电、电器要用电……供电稳定可靠是岛上军民一致的期盼。

东部战区海军保障部助理员周光荣多次到高山海岛部队调研,对一茬茬在海岛无怨无悔地为祖国守望海天的官兵来说,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的困难还是缺水缺电。

通电缆,大陆电“游向”小海岛

惠风和煦,春意盎然,咸咸的海风中还带着一丝丝凉意。岛上人来人往,游客明显多了许多,阿峰大排档的老板娘眉飞色舞地向客人推荐菜品,她说:“做旅游生意,一年就这几个月的旺季。以前,一到晚上7点多用电高峰,灯就会不时地闪,十分影响游客的住宿体验,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走进驻守在这里的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营区,相比去年,站里的电器明显多了起来,洗衣机、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映入眼帘,几台除湿机不知疲惫地工作着。就在前年,他们为了节约电力,还明确规定几台大功率电器不能同时工作。是什么带给小岛如此大的变化?教导员马超笑着说,这些都是国家电网工程带来的福利。

今年春节期间,披山岛上的雷达站里热闹异常。值班室里,官兵们感受着空调带来的温度体验;电视房内,大家围坐一团,分享着春节的浓厚年味……谈及“孤岛”通电的惠兵之举,该雷达站指导员王浩深有感触:“以前到了冬天夏天,上课用个空调,就得挨个房间把能断的电先断掉,即使这样还经常遇到柴油机‘罢工’的情况。如今,孤岛通了市电,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用电易,通电难。特别是像东福山岛和披山岛这样的小海岛,距离祖国大陆几十公里,常住人口少、施工难度大、通电成本高。

去年初,在军民融合大战略的推动下,国家能源局与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实施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决定把边防部队电网建设纳入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我们的生活,也能同步‘亮’起来?”岛上的官兵有些兴奋,又夹杂着些许焦虑……

官兵所向,素履必往。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后,东部战区海军某雷达旅专门成立通电领导小组,多次协调驻地市政府和供电公司登岛调研勘察、实地论证,并向官兵许下承诺:全力以赴助力“孤岛”通电。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也积极协调地方政府,铺设从庙子湖至东福山的海底电缆。

军民融合威力大。从规划建设方案到电缆铺设论证,军地多名业务骨干和电力专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攻关。带着集体“熬”出的初步建设规划,他们又多次登上孤岛,爬山路、攀峭壁、越丛林,辛勤的汗水只为尽快联通通向孤岛的电路。

去年8月20日,庙子湖至东福山10千伏海缆工程正式送电投运;去年11月底,一条16公里长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披山岛结束了60年无市电的历史。

真情为基层部队解难,换来的是官兵幸福的笑容。参与此次通电工程的玉环市供电有限公司运检部副主任陈维忠有着自己的看法:“通过参与部队的通电工程,深切感受到了海岛官兵的牺牲奉献,在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在锻炼、在受益、在提高。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部队建设,盼望着和部队官兵携手努力,共筑强军梦、中国梦。”

供电员工笑了,驻岛官兵也笑了,此刻,他们的笑容,成了浩瀚大海上最美的风景。

看变化,既是“幸福电”更是“战备电”

用电难,对岛上官兵来说既有生活上的不便,更多的还是战备上的担忧。

东福山观通站油机班长聂灼青回忆起几年前,一批重要目标经过辖区海域,全站进入全面战备部署状态,恰逢当天游客密集,用电量一路飙升,眼看就要突破阈值。打仗大于一切,战备任务丝毫不能耽搁,可另一面又是陪伴自己多年的小岛百姓,考虑再三,自己还是毅然决然地断掉民用电缆。

“看到灯火点缀的小岛瞬间没了光亮,我感到非常愧疚。” 聂灼青说,“我当时就想,如果有一天,岛上能够永不断电那该多好……”

战备要强大,装备是根本。而只有稳定的能源保障,先进的武器装备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战斗力。披山岛三级军士长杜从志说:“原来,每逢雷雨天气,为了安全,柴油机必须关机,一旦关机,小岛便瞬间漆黑。有了市电,装备更加稳定了,战备效率得到了保障,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断电而耽误战备任务。”

夜幕降临,游客们三两成群地伴着灯光在小岛上踱步,斑斓的灯光照亮了原本寂静的小岛,也照亮了不远处执勤官兵的心。战士张成海开心地说,虽然人远在海岛,但我们的心却能真切感受到祖国对我们的关心,这让我们毫无牵挂地投身强军实践。

岛上虽然环境艰苦,官兵们却练出了“火眼金睛”。东福山岛和披山岛地处东海前哨,重要的地理位置、重大的使命任务,使得他们从部队建立初期,就定下了“不漏掉海上一根草,不放过天上一只鸟”的目标要求,部队常年保持24小时战斗值班状态。这几年来,随着海外贸易增加和外军舰机活动增多,海空情况呈几何倍数增长,每天跟踪监视的目标大大增加。

任务面前当仁不让、扼守东海舍我其谁。这两年来,官兵们总结出外军多型舰船、飞机的信号、回波特征,摸索地方船舶活动规律,不断提升探索发现、回波判别、抗电子干扰的能力,确保“抓得住、判得准”。

点亮“孤岛”的灯光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