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寰宇通志》爲何禁止在民間流傳?其與奪門之變有何關係?

《寰宇通志》是明朝官方修訂的地理志書,在文獻學和歷史地理學上面都有重要的地位。談到《寰宇通志》的編訂,就不得不談到明英宗年間爆發的“土木之變”。在土木之變中,明朝軍隊慘敗於瓦刺軍,而且英宗成為瓦刺的俘虜。這對明朝的國威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帝國上下無不人心惶惶。景泰帝登基不久之後,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朝中大臣認識到維持國內局勢穩定是當前工作的重心。在於謙等人的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障朝廷穩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是命太子太傅、戶部尚書陳循等率其屬纂修天下地理志。編纂地理志一方面可以弘揚明朝疆域廣闊和博大的事實,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沖淡土木之變給全國帶來的陰影。

明代《寰宇通志》为何禁止在民间流传?其与夺门之变有何关系?

《寰宇通志》

需要說明的是,早在洪武年間,曾編纂過一本名為《寰宇通衢》的地理志書,明清之人多稱為《寰宇通志》,但是此書並非我們現在所指的《寰宇通志》。在陳循等人的主持下,《寰宇通志》的編纂工作進行的十分順利,景泰七年五月,該書正式編纂完工,共一百一十九卷,記載了兩京十三布政司的相關地理、人文事蹟。

明代《寰宇通志》为何禁止在民间流传?其与夺门之变有何关系?

陳循像

景泰八年,明英宗在宦官的幫助下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將景泰帝封為郕王,但此後不久景泰帝死於宮中。英宗奪回皇位後,開始大肆清洗舊臣,諸如於謙、王文等人被殺,陳循雖免一死,仍然受到重責,被髮配到鐵嶺衛戍防。而《寰宇通志》的命運更為坎坷,根據明人葉盛記載:“此書印裝已備,方欲下頒,適天順改元,遂已”。可以得知,在“奪門之變”後不久,英宗對於該書雖未下令禁燬,但是卻禁止在全國流通,在後來編纂的官方資料中,也從未有過關於此書的記載。儘管如此,《寰宇通志》仍然在民間的一些藏書家中有所保存,諸如黃宗羲、季振宜等人均曾收藏過《寰宇通志》的部分手卷。我們可以大概勾勒一下《寰宇通志》的流傳概況:景泰七年修成之後,本擬公佈天下,然而“奪門之變”後該書成為禁書,禁止在民間通行,一直深藏於宮中,直到明朝後期才開始陸續的流出宮中,但是刻本較少,所以大部分學者對該書的瞭解並不深刻,處於“只聞其名”的狀態。

明代《寰宇通志》为何禁止在民间流传?其与夺门之变有何关系?

鄭振鐸

這種狀況在抗日戰爭時期得到改善。抗日戰爭期間,鄭振鐸與何炳松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文獻保存同志會”,志在保存中華古典文獻,為後人所用。通過一段時間的整理,“同志會”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文獻。但是當時國內環境動盪不安,保存文獻又是一項費時費力的事情,綜合考慮之下,決定先出版一批史料價值高、保存完好的孤本。從1940年開始,陸續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孤本文獻,因這一批多為明代的史料,所以命名為《晚明史料從刊》,後更名為《玄覽堂叢書》。而後又在1947年出版了《玄覽堂叢書續集》,幸運的是,《寰宇通志》得以編錄其中。正是在鄭振鐸等人的遠見卓識下,《玄覽堂叢書》等一批高質量的歷史文獻才得以流傳於世。在此之後,《寰宇通志》也廣為傳播。

參考文獻:

1.[明]葉盛:《水東日記》,中華書局,1980年。

2.劉葳:《的價值及其缺陷》,陝西師範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3.[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仁宣致治》卷二十八。

明代《寰宇通志》为何禁止在民间流传?其与夺门之变有何关系?

華 興 春 秋

明代《寰宇通志》为何禁止在民间流传?其与夺门之变有何关系?明代《寰宇通志》为何禁止在民间流传?其与夺门之变有何关系?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趙培文 鬱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