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深觀察丨「一帶一路」上的新金融實踐者

財經對話

財經深觀察丨“一帶一路”上的新金融實踐者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潘英麗

我國早期依靠“來料加工、組裝、再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喪失了強勁勢頭。在全球貿易方面,我國的主要競爭者韓國手中捏著16個國家的自貿協定,關稅明顯低於中國。當人民幣國際化後,資本成本迅速提高,如果資金不流通,商品則無法流通。從長期來看,顯然不能再依靠過去的方式繼續拉動經濟增長。中國經濟走到了今天,下一個引擎在哪裡?

2013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有一批企業家義無反顧地扛起了中國夢的大旗。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他們工作之辛勞,視野之寬廣,氣魄之宏大,決策之艱難,超出常人所想象。

在這一背景下,本期《財經人物》分別邀請到了億贊普集團董事長羅峰和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主任翟崑教授。他們一位是“一帶一路”的踐行者,另一位是致力於長期研究“一帶一路”的學者,將對我國外向型企業在“一帶一路”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探索中的新模式,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

當身著藍毛衣、牛仔褲,IT技術出身的羅峰,在他於中國金融業最具影響力的北京金融街1號的億贊普集團公司迎接我們採訪一行到來時,看到穿著同款同色系的嘉賓主持翟崑教授,“撞衫”的兩人相識一笑,瞬間拉近了長期以來實業界與學術界的距離感。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更深度和廣度的改革開放

翟崑:作為從事外向型業務的民營企業家,能否結合國家政策和企業戰略,談談你在“一帶一路”實踐中的體會?

羅峰:我國以往的來料加工再出口的競爭格局越來越弱,“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由“來料加工”出口為主,過渡到向貨物、服務、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的轉型升級創造了良好的國際貿易機會。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從產業轉移的角度來看,是我國更深度和更廣度的改革開放。

翟崑:從“來料加工”到“去料加工”的變化過程中,你看到了哪些新的挑戰和機遇?

羅峰:“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了中國產能和資本的輸出,並讓中國成為了對外投資國,由此就帶來人民幣兌換外幣,以及匯率波動有可能帶來的系統性貨幣貶值風險。這絕不是空穴來風,比如,2015年,中國石油在哈薩克斯坦因貨幣貶值導致匯兌損失18億美元,企業遭遇巨大災難。一些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商品經銷商為了不讓手裡的貨幣貶值,不得不在非洲購買象牙和鑽石來保值,在現代社會這是個奇特的現象,這些現狀需要新的國際金融清算體系。

財經深觀察丨“一帶一路”上的新金融實踐者

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引擎或是海外淡馬錫模式自貿區

翟崑:新現象往往孕育著新機遇,你對中國未來的國際貿易走向是如何預判的?

羅峰:我認為在中國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誕生中國的“淡馬錫式”公司。淡馬錫的運營模式是在中國建立產業園區,將全球品牌運到中國組裝,然後再分成保稅與不保稅的產品進行出口。現在,中國已經具備到其他國家建設“去料加工園區”的階段。比如,在建中的新型非洲吉布提自貿區,建成後,中國的生產廠商可以直接通過貨運將零部件產品送到非洲進行組裝,再出口到非洲各國或者歐洲,產品享受新型的最惠國關稅待遇。僅此一項,可為中國製造企業提升15%以上毛利潤。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出現類似淡馬錫的海外自貿區的運營公司。

翟崑:據我們瞭解,目前中國在海外已經擁有近77個園區,但是似乎經營得不太理想,你認為主要瓶頸是什麼?

羅峰:過去的園區開發模式基本上充當的是一級開發商到一個國家去拿地,然後回國招商,承諾減免稅的優惠政策。但事實上,稅收優惠對於境外企業來說價值並不大,去國外投資生產的企業更多的是考量該地區的市場和產品需求。

翟崑:那麼新型的海外自貿區,它的創新體現在哪裡?

羅峰:我們的創新體現在,利用大數據方面的技術優勢和積累,包括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的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的資源以及合作伙伴招商局集團在全球的港口資源,通過精準掌握各個地區產品需求信息,遴選出更適合目的地區發展的產業到園區生產。並且園區還在瞭解該國的關稅政策、貿易政策、海關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構建出“通關、通兌、通鏈”的端到端貿易便利化生態鏈,使產業發展更具有協同性。

翟崑:為什麼說下一個引擎也許是新型的海外自貿區?

羅峰:我們觀察到,廣交會的交易額逐年下行,說明這種模式已經到了改變的時候,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注意到,在廣州聚集著三十多萬的非洲商人,他們每天物色小商品發往本國,而中國企業利潤幾乎到了地板價,非洲商人也沒有得到太多利潤,受益最大方是物流公司。

海外自貿區就是面對國外的中小零售商,為他們節約交通和時間的採購成本,解決簽證難、語言不通、不能攜帶現金的麻煩,通過園內的清算系統就能使用他們自己的本國貨幣進行清算,從而吸引大量的全球一級零商主動上門採購,再分發到本國二級三級零售商,讓廣交會等客上門的模式,轉變成零售商上門採購的模式。

財經深觀察丨“一帶一路”上的新金融實踐者

基於大數據的清算系統將使自貿區產業更具協同性

翟崑:有悲觀主義者認為,現在中國產能轉移到越南、墨西哥等地區,中國製造已經失去優勢,國際競爭力正在變弱。你的觀點呢?

羅峰:我不這麼認為。目前來看,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能並不全是中國自創品牌,基本上是代工的國外品牌,事實上,中國製造本身水平在提升,問題在於如何降低中小零售商的採購成本,要讓中國的產業把製造和貿易都轉移出去,讓中國製造(MadeInChina)變成中國採購(BuyFromChina),這也意味著不一定要到中國來採購,在海外的自貿區也也可以進行採購。

翟崑:新型自貿區將有哪些新的配套規劃?具備哪些新的功能?

羅峰:比如正在建設中的吉布提自貿區,將成為各國公司總部的集散地,在這裡可以培養一批購買中國商品的一級中小型採購商,讓他們再去發展非洲的中小零售商,這就需要金融中心、展示交易中心、教育中心、企業總部等配套功能的協同性,體現投資帶動當地就業、產能、稅收等方面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翟崑:在軟實力上有哪些新優勢?

羅峰:以往的清算體系相對滯後,缺點在於環節多、週期長、成本高和安全隱患高,並且每一個環節都是人工參與,人工差錯、受黑客攻擊的可能性不可避免。我們從保護“一帶一路”國家投資利益出發,用區域鏈技術構建下一代清結算網絡平臺,這樣就可以讓所有參與的國家選擇人民幣、美元、歐元等不同幣種作為清結算貨幣,不一定必須依賴美元或人民幣,並且可以針對不同的國家使用不同的幣種進行清算。

新一代清算網絡(NGSN)可做到實時到賬,增強資金流動速度、貶值風險幾乎為零,“分佈式記賬”,極大地增強了安全性,保護了中國投資者的海外利益。同時,可以用不同的貨幣進行交叉及時清算,可以更好地利用SDR籃子裡的貨幣,加大貨幣流通性,促進人民幣的儲備量。雖然中國央行已經與33個國央行簽訂互換協議,目前總額度已經超過了3.3萬億元,卻覆蓋不到民間貿易企業之間的清算,如果有了清算組織輸水管道,SDR資金池裡的水將變得更活躍。我們近期和吉布提財政部共同成立的絲路國際銀行,不僅僅針對各國的貿易往來,而且極大地推動對中國的出口、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構建金融基礎設施、保障金融信息安全方面也非常有價值。

清算系統助力吉布提成非洲的金融貿易中心

翟崑:為什麼選擇和吉布提政府共同成立絲路國際銀行?

羅峰:我認為吉布提是一個很有金融潛力的國家:100萬人口,信仰伊斯蘭教,人們生活安定,沒有匯率波動,周邊沒有其他金融國的競爭,截至目前,金融沒有管制,外匯可以自由流通,這些因素讓它具備一個金融中心的基礎,我認為它是非洲的新加坡。

從地理位置上看,吉布提位於亞丁灣西岸,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扼紅海入印度洋的咽喉,是連接亞歐非市場的戰略要地,是“一帶一路”海上西線的關鍵點,也是中國第一個海外補集基地,吉布提新型自貿區的建成必將讓它成為貿易中心。

翟崑:技術對於不同的地區和人文顯示的作用也不同,這種新型的清算體系將對這些地區帶來哪些改變?

羅峰:對於世界上欠發達的地區,尤其是非洲、南亞地區,新型的金融技術,包括區塊鏈技術,不亞於3G通訊技術對信息產業的革新性作用,會帶來巨大的歷史機遇,我們希望在兩年內幫助非洲國家發行數字貨幣,有效解決政府稅收基礎設施、控制洗錢和賄賂、更多地融資、促進貨幣流通,更好地體現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

翟崑:共贏的理念很好,但是新的清算體系是否對傳統金融體系帶來壓力?

羅峰:很多人認為,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來自互聯網金融的壓力,我對此深不以為然,並不是互聯網金融壓倒了銀行,而是銀行缺乏自身的創新和產品升級。

翟崑:目前這種模式在國內暫時無人替代,但是在國際上有沒有可複製性?

羅峰:“一帶一路”給外向型企業帶來新的競爭格局,也帶來了全球談判和整合的能力。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會有複製者,但是我們目前所做到的,從產業的整合,到各個國家的央行、港口等,都處於最早最快的領先狀態。我們是中國公司,這些國家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而我們所做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都將有利於穩定區域乃至世界的經濟。

翟崑:你認為億贊普成功的基因是什麼?

羅峰:我還沒有認真總結過,但是“用技術驅動創新,創新又引領經濟發展”是我一直秉持的方向。

人物特寫

羅峰:新技術將重構全球轉接清算市場格局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潘英麗

羅峰1999年加入華為,從研發做到市場,從國內做到全球。2008年,羅峰離開華為創辦億贊普時,很多人知道聯想,卻不知道華為。

“但我並不認為華為沒有聯想偉大,是因為聯想做的是針對消費者的業務,華為做的是針對運營商的業務。”羅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一行採訪時說,“我選擇了當時不被公眾熟知的外向型對公業務。”

曾經滿世界飛的程序員羅峰,創業初期,憑藉自己所長沿著“一帶一路”在各國佈局,從大數據裡挖掘商機。“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偉大公司,必須堅持一個基因,就是產品和服務要越來越升級,而不是降級,不能越來越低端。”羅峰告訴記者。

遵循這個理念,羅峰率領的億贊普在大數據領域裡越走越深,不僅通過大數據挖掘到蘊藏的商機,並且成功助選厄瓜多爾總統候選人科雷亞獲選總統。2013年到2015年,連續3年為我國“兩會”提供大數據服務。2016年又與國家信息中心、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國家“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承建“一帶一路”大數據庫、“一帶一路”國家官方網站中國一帶一路網和“一帶一路”綜合服務門戶網站,並在國內外落地分中心,建立“一帶一路”國家數據採集體系與大數據聯盟,為國家戰略決策,以及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產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大數據僅僅是億贊普“王國”的一部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們希望通過佈局‘三通一大’,構建創新型的、端到端的貿易便利化生態鏈”,羅峰說的“三通”是指通兌、通關和通鏈,它們分別對應的板塊是金融、全球港口聯盟和絲路驛站。在這條生態鏈上,還包括了億贊普與擁有全球第二大港口資源的招商局港口合資的“絲路億商”公司,它志在共同建立全球港口聯盟,讓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清關時,實現一體化,減少清關等待時間。

就在不久前,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訪問吉布提共和國期間,絲路國際銀行(SRIB)正式宣佈在吉布提成立,這是億贊普金融板塊構想中的首個海外商業銀行,它將共同推進吉布提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國企業在非洲的貿易保駕護航。羅峰認為,SRIB不是一般意義的銀行,而是具有現代信息化系統的高科技銀行“e-bank”,目標是在五年內發展成吉布提最大的國際型銀行和交易型銀行,同時成為東非最大的銀行卡髮卡機構。

下一步,在區塊鏈數字貨幣技術應用也有所涉獵的億贊普,計劃用2年的時間,幫助非洲國家發行吉布提法郎數字貨幣,助力非洲搭上“一帶一路”的發展快車。

作為“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家,億贊普的海外市場格局較高。“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影響力的日益提升,還有‘一帶一路’增添的新動力。”羅峰表示,認為很多國家想與中國連接,都願意和“一帶一路”連接。

也許羅峰可能是最不像企業家的企業家,他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他所走過的足跡,恰好契合了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思路。分析億贊普的內在成長邏輯,它的每一次商業模式的創新都不是橫空出世,而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誕生的大解決方案,環環相扣,步步衍生而來。羅峰認真地說,“我認為,這些都得益於技術的引領和驅動。”

專家點評

絲路“新通使”億贊普


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主任 翟崑

■翟崑

正如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潘英麗在採訪中所言,我與億贊普董事長羅峰撞衫了。不僅如此,我們還同齡,都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正值奔四過五,不惑已久,近知天命。除此小同之外,我們還有大同。作為同一時代生人,我們都在樂此不疲地為中國探索一種內外聯通型的發展模式,我稱之為全球互聯互通模式。我們成長於改革開放,參與“引進來”與“走出去”,如今實踐“一帶一路”,經歷著全球互聯互通模式的不斷升級、拓展和深化。

我們也存小異。羅峰是理工男,從用他的技術服務過一個現在功能成就的全球型企業“華為”,到現在戰略性地統領一個迅速崛起地全球型企業億贊普集團,他是在實踐中思考,並將思考付諸於實踐的先行者。而我是文科男,曾在一家國家級智庫把脈區域和世界經濟,現在未名湖畔,嘗試著打造全球互聯互通之道,是後覺者。

感謝《中國經濟時報》在北京金融街1號啟動了全球型企業家與國際戰略學者的第一次對話,實現先行者與後覺者的對接。為了這次對話,北大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實地考察了億贊普在金融街的新總部,他們與國家信息中心合辦的“一帶一路”官方網站,參加了他們聯合出品的《“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發佈式,以及在重慶仙桃數據谷的投資項目。我們發現,億贊普將自己的主營業務都冠以一個“通”字,比如,通關、通稅、通航……而且我們驚訝地發現,億贊普已經非常低調地,幾乎不為人知地實現了幾何級的財富增長,不可估量的政策性影響力。

億贊普的這“一通”是實踐之通,它打通了“三通”學術邏輯和“五通”政策邏輯。“三通”學術邏輯是中國古代哲學所講的氣通、理通、心通,對應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提的“腳下之路、規則之路和心靈之路”。而“五通”政策邏輯則是“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如果我們把億贊普的實踐放在全球背景中去考察,會發現:第一,億贊普創造的清算新模式,打造吉布提的非洲新加坡,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背景下,中國快速走出去的一種嶄新模式。

第二,他們低調務實的與招商局合作,與國家信息中心合作,爭取與更多世界上更多的中央銀行合作,並不是單打獨鬥,不打算顛覆誰,而是一種面向未來,爭取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

第三,他們藉助國家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增強作為民企的自身競爭力,同時通過自己創造的通聯模式,協助其他企業走出去,有助於中國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增長和發揮。

億者,多也;贊者,接受也;普者,普遍適應也。羅峰董事長是我們系列對話的第一個人物,他與今後將要出現的一批對話者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各自在本領域創造著與傳統產業完全不同的新發展模式,他們共同創造著全球互聯互通的新路徑。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