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點子」自信迎 「大考」

本報訊 “一年來,海口的城市變得更乾淨、更整潔、更漂亮了;大街小巷的路面更平坦、更寬敞了;大量的違建、臨建、路邊攤點不見了;交通路網連通了,菜價也不那麼高了……”在昨日舉行的海口市鞏固提升“雙創”成果座談會上,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對海口“雙創”一週年來發生的變化進行了點評。與此同時,對於海口“雙創”下一步的重點和需要繼續改進與提升等方面,來自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專家學者也從專業角度提出了建議。記者 蘇鍾

海口市人大代表王蕊:

設立專項基金資助道德模範、身邊好人

海口市人大代表王蕊告訴記者,一年來,海口的企業界代表積極響應號召,以身作則,不僅出錢出力投身“雙創”,積極參加各類“雙創”活動和調研,而且還影響和發動全企業員工自覺自願地投入到“雙創”中。

王蕊說,海口開展“雙創”一週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守住並且擴大戰果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站在一個企業家代表的角度,她建議儘快設立海口市企業家“雙創”專項基金,專門為那些在海口城市建設過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或事提供資助,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比如,用來資助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用來扶持我們在開展‘雙創’過程中的一些公益性事業等,為海口這座有溫度的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

海口市政協委員匡賢明:

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補齊各種短板

“從市民對環境衛生、文明社會的需求看,‘雙創’是一項長期任務,不是一陣風,是為了讓市民享受舒適、文明、衛生的環境。因此,如何形成可持續的‘雙創’,把現在的勢頭長期保持下去,更為關鍵。”海口市政協委員匡賢明建議,把“雙創”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從海口的實際情況看,“雙創”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板”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海口市加快推進“雙創”,實質上是在“補各種短板”。“可以說,正是因為‘雙創’抓住了補齊短板這一條,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績。”匡賢明說,下一步,要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把“雙創”融入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民生短板,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群眾的獲得感,由此形成“雙創”新引擎,形成可持續的“雙創”機制。

哈爾濱市文明辦主任勾慶傑:

著力解決收入、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

座談會上,哈爾濱市文明辦主任勾慶傑建議,不但要注重創城結果,更要注重創城過程,真正讓廣大市民在創城中提高生活質量、提升思想道德素養。特別是針對“車窗外拋物”、“公共場所吸菸”等突出問題,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引導市民養成文明行為。此外,切實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著力解決收入、就業、教育、醫療、住房、出行、環境等方面的民生問題。

針對社區等創建薄弱環節,開展“清樓道、淨庭院、美社區”活動,針對“四大不文明行為”,深入開展文明旅遊、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網行動,在發揮職能部門監督整治的基礎上,組織文明旅遊“雙美雙佳”(最美導遊、最美遊客、最佳景區、最佳旅行社)、“群眾最滿意公交(出租車)車隊、駕駛員”、“文明餐桌示範街、店(食堂)”等評選活動,廣泛弘揚社會文明風尚。

重慶市愛衛辦原主任何愛華:

思想上要做到“三注重”,技術層面上要認真

重慶市愛衛辦原主任何愛華告訴記者,海口市的“創衛”工作在第一階段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對於海口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何愛華有兩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在思想上要做到“三個注重”。 “首先要注重提高全民的衛生行為意識,養成講衛生光榮、不講衛生恥辱的社會風尚。要通過表彰衛生先進、處罰不衛生的長期措施,來引導市民的衛生意識的提高和衛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何愛華說,其次,要注重通過嚴格執法來鞏固和發展“創衛”成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過程,實際上是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執行相關法律的過程。此外,要注重持續地從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加強硬件的投入。

二是在技術層面要認真、過細、全面。何愛華說,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評審專家都是行家裡手,不認真、不過細是不行的。

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鮑宗豪:

加強中小學校周邊200米範圍內環境整治

為了更好地迎接今年以及明年全面的國檢,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鮑宗豪提出了四點建議。

1.加強主次幹道、主要交通路口的管理。目前海口市次幹道上的機非分離、人車分離問題比較突出,安全設施配置不完整,如興丹路、椰合路、西苑路。在大園路、南渡江路有機動車亂停放、佔用非機動車道的現象。

2.加強中小學學校周邊200米範圍內的社會環境整治。目前海口市有22處KTV或遊藝廳在學校周邊200米內。去年,國檢這個點位扣分,未成年人測評體系明確規定,學校周邊200米內無網吧、電子遊戲廳、歌舞廳、KTV、遊藝廳等娛樂場所。

3.以服務文明指數的提升為抓手,不斷改善國際旅遊島的軟環境。今年4月份的服務文明測評以及7月份的全面測評顯示,窗口行業問題比較突出,如居住物業未公示行業規範和服務承諾制度;醫院的掛號、收費、發藥等服務窗口排隊等候超過15分鐘。

4.進一步推進社區環境整治。目前海口市的背街小巷乾淨整潔,有很大提升,個別背街小巷路面還坑窪不平。有的社區樓道存在亂堆物、亂停車現象,垃圾未分類收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孟延春:

穩增長、惠民生是“雙創”的重中之重

針對如何進一步完善海口“雙創”工作,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孟延春提出十點建議:

1.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規劃引導、監督規制等方面的職能,保證海口市“雙創”工作全面系統推進。

2.鞏固現有的長效機制,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實幹並監督政府工作作風,形成全市各部門各領域與“雙創”工作的無縫隙對接通道。

3.尊重城市發展規範與時序,立足長遠、高瞻遠矚進一步明確海口市的整體規劃和建設流程方案。

4.依託互聯網技術優勢,發展電子商務,創新傳統商業模式,發展和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5.民生工程“穩增長、惠民生”,是海口市“雙創”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雙創”工作惠及民生的具體措施。

6.加快城市物質與精神文明建設,解決“城中村”等馬賽克效應,削減空間上的社會隔離,同時加強社會服務和文化建設,打造新型便民服務體系,提升居民的城市歸屬感、參與度和幸福指數。

7.構建與海口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人口規模適度合理的城市,提高人口素質,引進高技術人才,應對人口老齡化,倡導地方特色文化和市民教育。

8.弘揚傳統文化符號的延伸,深化當代海口精神的品質,保護好例如騎樓等物質形態的文化載體、創新與新技術結合的文化傳承新媒介。

9.對現有的“雙創”成果開展廣泛宣傳,表彰“雙創”工作中的先進,樹立典型,廣泛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支持“雙創”、參與“雙創”,營造人人支持“雙創”工作的社會氛圍。

10.樹立持續長遠的思想,注重幹部群眾的人力資源提升和文化素質培養,共享“雙創”產生的幸福海口紅利,孕育新的內生動力,以當代海口精神持續創造海口市甘苦與共、和諧一家親的社會文明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