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相信很多人都会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能够将文化延续至今?”

不过这样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毕竟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就是个备受争议的说法,其他文明也并不是没有传承。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探讨“中国文明的延续性问题”,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更加严谨化。

那么“为什么中国文明不但未曾中断,甚至还保持了极高的独立性?”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答案当然会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领域,但我最感兴趣的是文字的力量。

注意到这个方面还是因为早前观看过的系列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当中谈及汉字在稳固中华文化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在了解汉字简化的历史时就曾想过,如果当年简化运动走上了拉丁化的道路,那广东人和福建人还能不能就吃与被吃的问题在网络上以文字侃侃而谈?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欧洲各国之间的语言有的非常相似,其差异甚至不如中国的两种方言大,但欧洲的分裂问题却远比中国要更严重。

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在《中国总论》中的观点可以解答,他曾说,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不复存在。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汉字之于中国有多重要,以及它有何魅力,这些内容留给《汉字五千年》这部纪录片来给大家讲述。

而我想讲一讲文明分裂与传承中语言文字的故事。当然,我的观点也是来自手头查到的资料,难免存在谬误,如有异议欢迎指出。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欧洲人现在所用的字母文字系统最初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的创造性发明。

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个民族,他们擅长航海和经商,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北非近东地区的贸易。

由于商业活动十分需要文字记录,而来自埃及的象形文字又过于深奥,且不便于书写。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于是腓尼基人就以埃及象形文字为基础,将其简化改造成书写简单的22个字母。

这些字母与我们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字母文字都不太一样,它还保留着埃及文字的表意功能。

腓尼基字母简单易学书写高效,很快得到了周边地区的认可。

希腊人将腓尼基字母吸收改造,加入表元音的字母创造出我们较为熟悉的24个希腊字母。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而所谓的拉丁人,也就是生活在古意大利中部拉丁姆的民族,又从希腊字母中发展出了拉丁字母,与我们今天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已经非常相似了。

这几种字母文字从旧到新,其表意的功能逐渐弱化,到今天的英语已经很少用单纯用字母来表意了。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这是欧洲字母文字的发展历史,类似地,文化传播也基本沿着这一路径。

希腊文化算得上是整个欧洲文化的起源, 在罗马帝国尚未建立前,拉丁人是崇尚希腊文化的。

即便是拉丁人靠武力征服了希腊世界,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罗马帝国,规定采用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却依旧无法撼动希腊语的地位。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希腊语当时已经是东欧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通用的语言文字,不少非希腊地区的贵族名仕也都必须要通晓希腊语。

强势的希腊文化有了字母文字系统的辅佐,不仅仅影响了欧洲地区,大概在公元前1世纪后期,印度半岛西北部出现了印度-希腊王国,可见希腊文化的强势。

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文化,实际上也是受希腊文化影响而出现的文化,当帝国建立,操拉丁语的西部地区与操希腊语的东部地区形成了对立。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这给帝国的分裂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根据我手头资料中的观点,如果当两种语言同时在一个政体中共存,会有三种局面:同化、共处、冲突。

以我的理解,一次成功的扩张,文化征服应先于军事征服,而文化中文字可能是最强力的工具。

在罗马帝国初期,拉丁语虽作为官方语言,但很难取代希腊语的地位,为了维持相对的稳定,执政者默许了希腊语的使用,希望两种语言共处。

这张莎草纸上用拉丁文和希腊文记录了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的演讲内容。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但事实上,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有些难以相容。

拉丁语的历史较短,并且作为一种语言还称不上成熟,罗马人接受教育也相当依赖于希腊典籍。

功能性上,早期的拉丁语在科学、思想、哲学方面的表达远比不上希腊语,这也就造成了上层文化依旧依赖希腊语。

不过,拉丁语发展迅速,经过一两个世纪的逐步完善,基本已经能够比肩希腊语,但这反而形成了一种分庭抗礼的局面。

公元3世纪,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后,罗马帝国日渐衰落,为了维系统治,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任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立基督教为国教。

然而,基督教并没能拯救帝国,393年狄奥多西一世亲手将帝国一分为二,由自己的两个儿子分治,分界线正是两大语言区的边界。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宗教这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得不多,但我知道《圣经》主要是由希伯来语、希腊语、亚兰语写成,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经典,必须翻译为拉丁语,而这中间会不会因为理解不同而激化不同语言教徒之间的矛盾?

这段历史中的拉丁语和希腊语都有各自的困境。

希腊文化虽然强势,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原生文字,借用和发展了腓尼基字母文字,无法形成语言文字上的门槛。

这是字母文字最大的特点,它简单易学,适应性极强,几乎可以适应任何的语言。

但与此同时,其表音为主的属性也非常难以维持稳定,将口音上的“十里不同音”带到书面文字上,这给整个以字母文字为基础的欧洲文明带来了易分裂的基础。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倘若中华大地上也用使用字母文字,那么北魏孝文帝废鲜卑语而拥汉语的壮举也许就不会发生。

以我们方言的复杂程度,一个省内的人都常常难以口头交流,若是失去汉字这一纽带,不敢想象。

尽管我们都在说汉字的好,但世界上仍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文字的发展需要经历“表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

按照这种说法,汉字算不上先进,甚至难以归入这里面的任何一类。

这种说法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度相当流行,许多学者提出了汉字也应顺应世界文字拉丁化的趋势进行改革。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现在我们对文字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不再认为表音文字是一种更先进的文字。

实际上,所有原生文明的文字几乎都没有发展出表音文字,汉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也难以区分表形、表意的阶段。

但是很可惜,这些原生文明的文字只有汉字一直大规模使用至今,这在《汉字五千年》当中也有讲述。

而表音文字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被其他文明引进后诞生的,不局限于字母文字,我们熟悉的日语假名、朝鲜谚文也都是此类。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当多数原生文明都已经消逝或被他族继承,字母文字作为一种易上手的文字系统在全世界大为流行。汉字作为硕果仅存的人类文明见证者,值得我们继续使用和研究。

本文所提到的《汉字五千年》是我心目中初赏汉字的优秀作品,它不仅仅局限于解读我们自己的汉字,而是将世界文字发展的宏大历史观融汇其中,可以说让人深陷其中。


为什么欧洲总在分裂而中华相对统一?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独特思路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在我看来汉字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用汉字记录了世界上最全且仍可查阅的典籍,用汉字发展出了书法艺术……

王朝更替,我们总会为前朝修书写史,因为这片土地上信仰方块字,而我也始终认为“汉字不亡,中华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