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韦党,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斩尽韦党, 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唐中宗李显死后,韦皇后也要效仿武则天登上皇位,此时的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臣们都没有了主心骨。韦皇后眼见皇位就要得手,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李隆基。李隆基是李旦第三子,他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曹操的乳名)”,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虽然李隆基获得了祖母的宠爱,但其母窦氏与嫡母皇嗣妃刘氏皆被武则天秘密杀害,尸骨无踪。自此,他便暗中立下誓言,总有一天要亲自夺回李唐江山。如今韦皇后与他势同水火,就在这危急关头,他打算发动一场政变,一举歼灭韦后一党。正当李隆基打算发动政变之时,原本属于韦皇后一党的崔日用突然反水。他提醒李隆基,在这种形势下政变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需要尽早发动才行。

斩尽韦党,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李隆基听了崔日用的话之后惊起一身冷汗,如果不是崔日用反水,那么自己早就身首异处了。李隆基经过分析之后,觉得政变需要尽快实行。但是,他发现启动政变危险太大。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韦皇后有舆论优势,韦皇后的命令都是以小皇帝李重茂的名义颁布的,可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次,韦皇后的军事优势非常明显,自唐中宗死后,韦皇后就调集了五万府兵,而都城内的两队禁军,分别由她的六个亲信管理。最后韦皇后政治优势明显,宰相队伍里有很多是她的人,宰相是百官之首,号召力很强,因此韦皇后间接地对朝廷有了掌控力。

斩尽韦党,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韦皇后所具有的这几项优势恰恰是李隆基的劣势。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李隆基在军队里虽有一些朋友,但这些朋友却不一定为他赴汤蹈火,而且李隆基的朋友大多是中下级的军官。从政治角度来看,李隆基的谋臣虽然足智多谋,但他们职位不高,手中没什么大权力。跟韦皇后手下的宰相比起来简直不能相提并论。总的来说,就算李隆基用尽浑身解数纠集相王、太平公主等势力,与韦皇后比起来依然相当弱小。如果在此时发动政变的话,风险大且收益率低。

斩尽韦党,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在李隆基一筹莫展之时,突然发生了一起事件,韦皇后的军队里出了事,使得胜利的天平慢慢向李隆基一边倾斜。韦皇后的六个亲信负责统领庞大的军队,但是他们没有带兵的经验,便想依靠刑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们经常找借口殴打士兵。皇帝的贴身卫队万骑队伍,由韦波和高松二位兄弟掌管,他们打士兵是最狠的。韦波和高松二位兄弟的暴行让万骑队伍炸了锅士兵们情绪激动,对二人恨得牙根痒痒。而万骑军中的中级将领陈玄礼、葛福顺,都是李隆基的人,二人找李隆基诉苦。李隆基和刘幽求会心一笑,政变的关键在于军队,如果军队倒戈,那么取胜的把握会大大增强。于是李隆基特请刘幽求搞定万骑军队。刘幽求到了葛福顺等人那里,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二人。

斩尽韦党,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搞定了万骑军队的军官之后,李隆基再也没增加更多砝码的机会了,政变逐渐趋于白热化阶段。韦皇后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李隆基取胜的把握依然比较低。当他刚刚启动政变之时,一个倒霉事就找到了他,李隆基的属下王毛仲动摇了。王毛仲心细如发,李隆基想做什么他很快就察觉到了。经王毛仲分析,他感觉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王毛仲不想死,从军中突然消失了。此时,李隆基决定铤而走险。李隆基借着朦胧的月色,带着刘幽求等属下,找到钟绍京家,希望以钟绍京家为跳板进攻皇宫。但是,无论李隆基如何叫喊,钟绍京死活不开门。许氏妇人劝诫钟绍京,即使你不开门,以后也要以叛党论处。钟绍京觉得言之有理,就将大门打开了。李隆基的第一步成功了。

斩尽韦党,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李隆基的政变准备全部就绪,自此开始了具体实施阶段。李隆基下一步准备游说葛福顺和陈玄礼属下的士兵。等到二更天,天上下流星雨。刘幽求对大家说:“这是改变天命的征兆啊,要赶紧动手。”他们利用天文现象鼓动大家,使得众人都非常激动。李隆基登高一呼:替国家出力,为自己争取荣华富贵的时候到了,大家跟我上吧!葛福顺到禁军的军营,手起刀落,将万骑军队中韦皇后三个熟睡的心腹都给宰了。随后葛福顺开始撺掇士兵发动政变,士兵表示跟随葛将军,禁军队伍被收服了。李隆基宣布,由葛福顺和陈玄礼分别带队杀入宫中,自己在玄武门坐镇指挥。他们将面对第三个考验,禁军是否可以战胜五万府兵。如果葛福顺和陈玄礼进攻不顺利,那么李隆基就另作打算。结果二位将军不负众望,进攻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时辰,两支军队就成功会师了。之后,李隆基带着他的人马也杀了进来。三路人马势如破竹,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势力就此覆灭。唐隆政变以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