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女军医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听,女军医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如今的凌丰彩。

八月已是立秋时,贵州的天气显得有些凉意,凌老听闻我们要来采访,她早早地就坐在小区一楼大厅静静地等候。笔者一行三人来到贵阳市南明区保利凤凰湾,拜访这位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并随军进入西藏参与康藏公路建设的女卫生员凌丰彩。

凌老今年已84岁高龄了,虽然不到一米六的个儿,但走起路来仍有那抹不掉的军人般特有气质。岁月使她的头发和两鬓变得有些花白,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出一种睿智。凌老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笔者见到她如此健谈,微笑地说,凌老啊!我们来看您了,身体怎么样!她一边拉着我们的手,一边向家里走去,高兴地说:好、好、好!托共产党的福,生活好,身体棒着呢!

听,女军医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凌老谈起当年的往事,心情激动不已。

回到屋里,凌老热情地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忙碌了起来。看到这位朴素的老人,我们心里很是欣慰。趁着兴致,我们便和她慢慢打开话匣攀谈起来,听她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鲜为人知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我参军我光荣

少年时期的凌丰彩家境贫寒,父母在她12岁时就撒手人寰,为了把整个家支撑下来,四兄妹排行老大的哥哥毅然决然地担负起全家生活的重任。

解放后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战略重心由革命战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此在全国上下掀起又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时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向往。

听,女军医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青年时期的凌丰彩。

1950年12月凌丰彩初中毕业,正值青春年华,她心想,我要去当兵,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来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二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心动不如行动,她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哥,得到了大哥的欣然支持。

那个年代,当兵不仅是一种时髦,最重要的是一种无尚荣光。在这热血沸腾的气氛感染下,凌丰彩毅然选择了参军,她被编入第18军卫生部,之后随军参加了支援西藏公路建设。

“当时,我们很单纯,没有什么想法,就知道当兵保家卫国,就是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都说,当兵很光荣,参军是我们那个年代最大的荣耀。”凌老激动地回忆道。

10天颠簸只为一个信仰

1951年3月,接到上级命令,要求18军新入伍的军人,要随军前往西藏支援公路建设。为此,凌风彩穿上军装,跟随部队从四川邛崃先后辗转雅安、泸定进入西藏第一个驻地甘孜(当时归西藏所辖)开展工作 。

从今天的地图来看,从四川邛崃到甘孜约600余公里,乘车8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但是,想想50年代的交通环境,这600余公里的路程凌老们走了整整10天……

前往西藏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仍让凌丰彩记忆犹新。凌老说,那时道路本身就没有修好,由于路面狭窄,加上雨水导致路面多处坑凼,汽车紧贴着山崖行走,恶劣的自然环境随时导致泥石流、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发生。高原气候反常,空气稀薄,汽车一颠一簸,有些同志不适应,呕吐厉害,可是战士们凭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她又说,为了不影响行车速度,大家中午都没有吃饭,实在饿了,将就在行军的卡车上啃一点干粮垫肚子。车外,一片荒野,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夜晚休整,战士们就以草地为床,以天为被,一闭眼睛就是一宿,第二天背起行囊继续启程。

笔者关切地问,这样辛苦你们觉得值吗?“想到为使西藏公路早日通车,西藏同胞的百年梦想变成现实,这点苦累算不了什么!”凌老噙着幸福的眼泪如是说。

是的,当一个人的信仰上升到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时,所有一切的艰辛、困难又算什么呢?在凌老淳朴而又坚定的话语中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部队就是我的家,叫我干啥就干啥

刚到西藏甘孜驻地,18军野战医院没有医疗房,部队首长就动员大家搭建帐篷作为医院用房,晚上休息就住在挖好的窑洞里,没有桌子就把草坪挖成一个四方的泥土然后堆积起来,放置一些医疗和生活用品,这样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并没有吓倒凌丰彩这帮娘子军。

困难和艰苦一个接着一个。按照上级的指示,医院任务是做好医疗救治的同时兼顾飞机场的修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凌丰彩与其他战友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与男同志一样拿起锄头、洋镐等工具,坚持机场修建的体力劳动。

凌老这样说,那些年感觉自己总有使不完的力,没有医疗任务,我们就与男同志竞赛,到机场工地与男同志们一起吃、一起劳动,巾帼不让须眉嘛!

半年后,机场修建完毕,医院回归了正常的医疗任务,加上川藏公路建设进度在加快,筑路工人也在不断增多,医院的救治工作变得更加繁忙起来。

“川藏公路修建期间,几乎每天都有筑路人死伤的噩耗。今天上去一批,回来的人员总是会减少,医院的病、伤者变得多了起来。时间争分夺秒,我们的工作和打仗一样,一刻也没有休息时间。”凌老拿着纸巾,擦拭着眼睛回忆道。

凌老又说,我看到有些筑路工人,从工地上用担架抬下来,还没等到医院,人就落气了,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没办法。有时抬到医院牺牲的同志,晚上,我们拿着手提灯,就地裹尸掩埋,有些同志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太可怜了……

“医院护士工作虽辛苦,但比起那些筑路人,我们算是幸运的了。”凌老又感叹道!

转眼间,按照上级安排,凌丰彩作为战地医院护士先后辗转到金沙江、昌都、巴塘。1954年,第18军第一公路工程局工程医院进驻扎木。

听,女军医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凌老(右1)与战友们在18军第一工程局公路医院门前合影。

扎木位于西藏的波密,海拔2750米,早晚温差大,气候恶劣。这里生活、工作环境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凌丰彩在这里一呆就是2年。

冬天,零下20-30度,取水要自己打洞。为了生活和工作用水,每天部队都要求每位医务人员自己打水、备水,以为白天病人所需。有时病人多时,没有时间吃饭,就只有等到工作做完后与炊事员一起吃。

笔者好奇地问,凌老啊!您5年的时间参加川藏公路建设,有什么感受呢?她不经意地朝天花板望了一望,凝视了一会,激动地说道,“想想年轻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怕,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叫我干啥就干啥,部队就是我的家!参加川藏公路建设我无怨无悔!”

“川藏”精神代代传

1954年12月25日,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全线通车,支援川藏公路建设的军民先后陆续回到地方。1956年,凌丰彩奉命返回地方参加成都第一工程局公路医院护士工作,1958年调入贵州省交通厅第一工程处卫生站护士工作,尔后辗转在望谟、册亨、锦屏、雷山、麻江、惠水等公路养护段先后担任护士、总务、工会等工作。

听,女军医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参加“川藏”公路建设各种纪念章及地方工作徽章。

回地方工作的几十年间,凌丰彩服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从不向单位提出任何困难和要求,与同事和邻里间和睦相处,为人谦和低调,秉承部队里吃苦、耐劳和刚毅的韧性。

1983年凌老调入惠水公路养护段(现惠水公路管理段),主要负责工会工作,她工作认真细心,经常关心同事,谁家有什么困难,她都主动帮忙。

现惠水公路管理段党支部书记周仁刚回忆道,凌老那时在单位上班很严谨,每天上班她总是第一个到,下班最后一个离开,并把工作梳理得井然有序。她常笑眯眯地说,以前在部队习惯了,这种“老毛病”改不掉喽!

凌丰彩对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教育很是严格,对子孙辈更是关爱有加。在她的感染和教育下,儿孙们都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有的成为国家干部、人民教师,有的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听,女军医讲述“川藏”公路建设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与住贵阳的部分家人合影留念。

采访中,我们在凌老的客厅里,看到了一副老花镜和一排整齐摆放的书报。她的大儿子吴勇说,母亲每天都要看报和电视,除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公路发展变化。上个月我们一家还带她到外面旅游,她看见高速公路的发展,高兴地说:哟!公路都变成这样了,比过去我们修的路宽畅多了,而且变美了!

退休后的凌老,并没有闲着,她坚持每天清晨锻炼身体,晚上散步,平常还看书、看报、听新闻,跟周围邻里和谐共处,保持着乐观向上开朗的心态,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川藏公路人特有的军人魅力! (韦志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