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日|鄉村旅遊是一劑良藥,但你是否看懂了說明書?

導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對鄉村中空與資源有限的現狀,如何集聚人氣、財氣,激發鄉村經濟活力,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如果以產業蓬勃鄉村經濟?人們“萬眾一心”的想到了鄉村旅遊。可這瓶萬金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又有多少人在意?


中國扶貧日|鄉村旅遊是一劑良藥,但你是否看懂了說明書?

採編 | 許敏 / 圖片 |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談及鄉村旅遊,很多人將其視為鄉村振興的萬金油,哪裡需要扶貧哪裡就搞一個旅遊試點,種一片油菜花,修一條美食街,青磚黛瓦白牆頭,玉米辣椒大南瓜……模式套路之下,除了特別的那幾個,幾乎都前後撲了街。

不是沒有大IP。

以“白鹿原”為例,那是響噹噹的全國知名大IP。

2017年,白鹿原這個獨具西安特色的文化IP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以“白鹿原”為主題的特色鄉村旅遊項目也紛紛興起。白鹿倉景區、白鹿原生態文化觀光園、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原民俗村、簸箕掌民俗村、白鹿古鎮,一時間就冒出了6家。

中國扶貧日|鄉村旅遊是一劑良藥,但你是否看懂了說明書?

這些項目無一不將白鹿原文化作為賣點,以古建築為特徵,主營業務都是陝西小吃,實際體驗感非常容易疲勞進而厭倦。由於同質化競爭嚴重,除了白鹿原影視城略有生氣之外,其他5家不是關門大吉,就是勉強維持。

白鹿原IP似乎岌岌可危。

不是沒有好榜樣。

以陝西袁家村為榜樣,前後80多個“複製版”,可結果呢?

茯茶鎮、馬嵬驛、重泉古城、周至水街、等民俗村快速建成,無不打著文化的旗號複製粘貼“袁家村”,表現形式卻只有吃!鍋盔、餄餎、老酸奶、臊子面,甚至烤肉串、米線,遊客去不同地方,吃到的都是同一種小吃。有人戲言,如今這種歷史文化鄉村旅遊只用去一個地方就可以“吃”遍全省了。

中國扶貧日|鄉村旅遊是一劑良藥,但你是否看懂了說明書?

開發商在追逐高額回報,文化村鎮所在地的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傳承和體驗幾乎看不到,沒有了特色,沒有了故事的文化村鎮旅遊開發讓遊客感到乏味,飽受批評。

不是沒有大力扶持。

周立波故居所在地清溪村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2008年9月周立波故居對外開放之後,清溪村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農業旅遊示範點”、“省級生態旅遊村”、“特色景觀旅遊名村”、“4A旅遊景區”等等,恨不能把所有的頭銜與榮譽都堆砌上去,只為了樹立起一個鄉村旅遊典範。

中國扶貧日|鄉村旅遊是一劑良藥,但你是否看懂了說明書?

可是,在經歷了開業初期的人潮湧動、爭搶攤位之後,清溪村的人流就開始大幅度下降,近期景區內更是門可羅雀。大量商鋪已經關門,但店前遺留的招牌、廢棄灶具物料等顯示出不久前還開門營業過。絕大部分商鋪關門,而巷道里也幾乎空無一人。與剛開業鼎盛時人流如織相比,可謂冰火兩重天。

鄉村旅遊怎麼了?明明在扶貧工作中貢獻巨大,成績突出。

數據顯示,2017年,雲南省培育2000多家旅遊扶貧示範戶,旅遊產業綜合帶動12.1萬人脫貧;貴州省通過旅遊發展帶動29.95萬貧困人口受益增收;甘肅省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2.92萬建檔立卡戶、12.26萬貧困人口脫貧……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李世宏表示,國家旅遊局持續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力度,紮實推進旅遊發展與扶貧開發有機融合,發展旅遊業已成為許多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

數據勝於雄辯。鄉村旅遊發展是扶貧攻堅的一劑良藥,但用法用量卻不能“百病一方”。

熟悉藥物的使用說明書是治療病症的前提。鄉村旅遊這款萬金油的使用說明書,你瞭解多少?

“鄉村旅遊”說明書


【品名】:鄉村旅遊

【成分】:鄉景鄉情鄉俗、農事民俗活動、鄉土特色民宿、泥土氣息農產、農家招牌菜品

【性狀】:本品是以鄉村特色為主要載體的一種旅遊形式。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厭倦水泥叢林、嚮往田園生態、追求身心放鬆、享受高品質生活狀態的都市人群,老少皆宜。

【規格】:詩酒田園

【禁忌】

1、盲目跟風者慎用!

2、無組織無規劃無創新的“三無者”慎用!

3、不善管理經營者慎用!

4、心無大愛夢無鄉愁者慎用!

5、唯利是圖目光短淺者慎用!

【用法】

1、立足本土,迴歸自然。

鄉村旅遊的落腳點是鄉村,亮點是鄉景鄉情鄉味,質樸與純真才是根本。因此,鄉村旅遊要要融入鄉村的生產、生活,鄉村的淳樸風俗,以及鄉村的社會治理方式。尤其是傳統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規民約等等。如果片面追求經濟效果而忽視自身條件,將項目堆砌得太過高大上,則違背了鄉村旅遊的初衷與本質。

2、特色鮮明,勇於創新。

整齊劃一的漂亮街道房屋不是鄉村的形態,複製花海與餐飲業被吐槽了多年。花海和農家菜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找特色,以自身的亮點去展示體現,這樣才能給遊客帶去不一樣的體驗感和新鮮感,進而推廣自己的特色農業與文化品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長遠發展規劃。

3、沿襲傳統,深挖文化

做鄉村旅遊的關鍵,就是注重文化的打造。特別要注意挖掘本地古老的歷史傳說、名人、文物等等,同時要避免淺顯的牽強附會、照貓畫虎,要深度挖掘、保留、沿襲文化傳統,賦予其旺盛的生命力,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鄉村文化的魅力,激起人們興趣。

4、現代文明不能丟

說起鄉村旅遊,並不是非要找一段歷史去寄託依靠。傳統資源無法構建起價值體系時,也可以在現代文化娛樂體系方面下功夫,引入新鮮創意和文化物種,利用時尚與田園的結合,打出根據特色的文化組合拳。

5、注重人才隊伍的建立

鄉村文化的提升,一定有賴於文化環境、氛圍的打造,既要提升本土人才,還要吸引外地人才。鄉村旅遊要想從文化入手,就得營造吸引文化人才的環境,吸引那些對鄉村充滿激情的人才來玩、來生活、來休閒、來創作,讓他們有找到家的感覺。

6、全民分享,凝聚成拳

現在許多鄉村旅遊都是外來投資打造,建幾個農莊,做一些娛樂設施,與老百姓似乎沒有多大關係。村民與鄉遊融合不到一起去,也就無法形成統一的鄉村內涵。鄉村是全民的家鄉,群眾才是最熱愛、熟悉這裡的人。要真正讓農民融入到景區、參與到景區,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共同創造,才能共同致富。

7、新媒體時代,鄉愁的運用

鄉村旅遊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旅遊產品,也就離不開推廣傳播。如何利用當下發達的互聯網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要直擊人心,就要尋找到鄉村旅遊的目標客戶群體。鄉愁,才是真正讓人安放心靈、追求恬靜的鄉愁及鄉村意境的本源,傳播的情感基調自然也因根植於此。

8、環境保護,重中之重

抓旅遊的同時,也要抓環境治理保護與建設,這是長遠的計劃方針,更是賴以存活的基礎。這裡的環境,除了自然生態環境之外,還有鄉村質樸純潔的人文環境,宰客、欺客、服務差,只要有一點負面,就可以讓“鄉村”質感蕩然無存,也就失去了鄉村旅遊的特有價值。

【注意事項】

1、要想富,先修路。

2、管理機制要跟上。

3、打破行業資源壟斷的局面,百家齊放才能百舸爭鳴。

4、鄉村是自己的IP,請愛護珍惜。

鄉村扶貧不能一蹴而就,鄉村振興更要慎重嚴謹,鄉村旅遊是一個好的方向,是一劑對症良藥,但怎麼用,如何用,還請各位細細品味這份說明書。

對症方能下藥。


·END·


中國扶貧日|鄉村旅遊是一劑良藥,但你是否看懂了說明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