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理香港电影系列(四)-1:灵异片之鬼片

从科学的角度讲,灵异文化涉及到的内容自然都是荒诞不经,但这类文化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广阔的想象和娱乐的空间。武侠片里面的飞檐走壁、飞天遁地一类的想象同样也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只要放到武侠文化里面便可以自圆其说。同样的,道士打鬼、僵尸咬人一类的东西尽管纯属子虚乌有,但只要放在灵异文化的语境里面却都属于一套相当完备的体系。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科学的角度对灵异片进行否定在我看来实在是全无必要;能体验到这类影片的娱乐性自然可以体验一番,至于体验不到者擦肩而过漠然视之也便罢了,大可以不必站在科学立场来对一种电影现象进行否定批判。由于灵异文化在香港电影里面发展得相当驳杂,里面牵扯到的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原型又相当的复杂,纵使看完所有涉及灵异文化的香港电影也未必能够理出多少头绪出来。这里仅以我看过的一些八十年代以后出现的香港灵异片作为研究重点,提出几个香港灵异片中经常出现的元素——鬼、法术、僵尸来做一一论述,算是对香港电影中灵异文化的一点初探。

鬼片是一个会让我们很多内地电影观众觉得有点匪夷所思的片种。通过跟其他一些地方的影迷或者电影人交流,我们可能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在类型电影相当成熟的地方人们对于电影的理解,跟我们这些处在没有类型概念的电影环境里的人对于电影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于香港的电影创作者以及香港的电影观众来说,鬼片或许是可以跟警匪片、武侠片等一起相提并论的一个类型片的概念,而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首先感觉到的是这类东西的荒诞不经由此觉得没办法接受。实际上,早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里面鬼片就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电影类型了,只不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类影片成了被清剿的最彻底的一个片种,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出现过。近年来偶尔有几部内地电影打着恐怖片的噱头试图吸引观众,但终归还是不敢把真正的“鬼”给它在银幕里头放出来。其实对于喜欢看鬼片的观众来说,这种观影心理大大值得研究,当银幕上有鬼出现时,观众无论是认同那些可怜的女鬼还是认同那些铲除恶鬼的道士,在这个时候获得的很可能都是一种对于死亡的安全体验;更何况我们的电影创作者还可以为我们创作出各种曲折动人、怪力乱神的鬼故事出来,比电影更早的还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这一类以鬼故事为主的文学作品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并不存在1949年这样一个断裂,反倒是在这以后从大陆来的电影人丰富了香港的电影文化。虽然鬼片从来没有像武侠片那样辉煌过,也没有像日后的黑社会片那样风光过,但是在整个香港电影的历史里却一直都是一股长存不灭的潜流。以“鬼”字在《香港电影大全》的片名栏里做检索,会检索出一长串的影片出来,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的相当均匀,基本上没有在哪一个时期中断过。不过七十年代以前的鬼片还是以粤语片居多,这类影片我目前还难以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像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其实更多是一部写情写义的古装片,和一般的鬼片差别还比较大。到七十年代以后邵氏开始染指灵异片的创作,在目前看到的邵氏影片里面涉及到法术尤其是邪术的影片不少,真正在“鬼”上面做文章的反倒不多见到。进入八十年代,喜剧片、动作片、黑社会片、千术片等各种形态的香港电影都先后经历过了样式翻新,灵异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早期出现了许鞍华的《疯劫》(1979)、《撞到正》(1980)这两部全新风格的涉及灵异文化的影片,也出现了像洪金宝的《鬼打鬼》(1980)、《人吓人》(1982)、《人吓鬼》(1984),袁和平的《奇门遁甲》(1982)这一类属于七十年代末喜剧功夫片的变种的影片,但总的来说灵异片在八十年代初还是没有形成气候。

理一理香港电影系列(四)-1:灵异片之鬼片

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灵异片发生的变化不像是喜剧片、黑社会片这些属于自身的类型翻新,倒更像是其他形态的电影在借用灵异片的元素以为己用。像黄百鸣的《开心鬼》系列可以说是喜剧片向鬼片的一次吞并。虽然黄百鸣在片中一直扮演一个穿清朝官服的鬼魂,但已经完全没有一般鬼片里面的那种鬼魅气息,所有的鬼片元素在《开心鬼》里面都只是用来炮制喜剧笑料而已。关锦鹏的《胭脂扣》(1988)算是一部借了鬼片形态的文艺片,和同时期讲打鬼的故事的一般鬼片差别很大。《倩女幽魂》更是一个超越了一般鬼片的电影系列。这一系列包括《倩女幽魂》(1987)、《倩女幽魂2之人间道》(1990)、《倩女幽魂3之道道道》(1991),全部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出品。《倩女幽魂》系列影片融女鬼、树妖、山怪、道士、武侠、情爱等多种元素于一炉,将人鬼之恋演绎的格外凄美动人。影片不仅在技术方面超出同时期的香港电影一大步,而且画面造型各个方面都古典唯美,丝毫没有一般鬼片里那种污浊腐烂的气息。《倩女幽魂》之后出现过《金燕子》(1987,钟楚红主演,非张彻执导的那一部)、《画中仙》(1988)、《千年女妖》(1990)、《追日》(1991)、《魔画情》(1991)等为数不多的几部跟风仿拍之作,但这类影片终归还是不易模仿。到1997年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又推出过一部动画版的《倩女幽魂》,题名为《小倩》,至今仍代表着香港动画电影的一个高度。

理一理香港电影系列(四)-1:灵异片之鬼片

鬼在电影里面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像小倩这种美丽善良的女鬼、冤鬼、怨鬼,一种是专门害人的恶鬼、厉鬼。像这类恶鬼在很多鬼片里面是见人就杀的,一般人又奈何他们不得,必须找专门的术士来对付他们。于是但凡鬼片一般都要涉及到如何打鬼,打鬼便自然要涉及到相应的专业人员,就是身穿道服、手持木剑、开坛做法念念有词的道士。打鬼道士里面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是《倩女幽魂》里面午马扮演的燕赤霞,其实从造型上讲燕赤霞已经距离传统的道士形象相去甚远。香港电影里面打鬼打的最多的恐怕没有人能够超过林正英,他曾在多部灵异片里面饰演道行高深的一眉道长九叔。可以说,林正英之于道长简直就像关德兴之于黄飞鸿一样经典。只可惜林正英本人四十五岁时便与世长辞,据说是酗酒过度所致。道士在降妖除魔的时候自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法术体系,比如用蘸了鸡血的墨斗可以打僵尸,用什么样的符可以制服什么样的鬼,这里面都有相当复杂的说法和讲究,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源自于芜杂的道家文化,而香港电影涉及到这些东西时永远都是一鳞半爪,非得专门去钻研道家的原始典籍才有可能通盘了解。近年来灵异小说在内地开始流行,像燕垒生写的《道可道》、《贞观幽明谭》等灵异小说里面都涉及到了相当多的道家文化。

在法术的范畴里面,道家一般都还是属于名门正派。香港电影里面有相当多的电影涉及到一些旁门左道的邪术,甚至有不少灵异片涉及到的既不是鬼也不是僵尸,而是专门讲这类邪术。较早的像何梦华导演、邵氏出品的《降头》(1975)便是一部专门讲降头术的影片。片中恬妮饰演的女主角为了让狄龙爱上自己,请来谷峰饰演的降头师傅给狄龙施了降头术,狄龙被人施了降头之后完全被对方控制,幸亏最后一位好心的降头师斗法胜过谷峰才救了狄龙。这类电影里面把降头设定成是一种产自泰国的秘术,有专门的降头师研究这样的东西;降头师跟道士一样都属于术中之人,但总的来说还是为非作歹的比较常见。降头术跟武术招式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手法,比如一旦得到某人的毛发、鲜血等物便可以控制这个人,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降头术。最残忍的降头术叫做飞头降,有降头师在斗法的时候眼见不敌对方,便会狠心把自己的头割下来,被割下来的头会飞过去和对方同归于尽。在桂治洪导演的《魔》(1983)里面便出现了这一不堪入目的画面。桂治洪在邵氏的时候还执导了《邪》系列,分别是《邪》(1980)、《邪斗邪》(1980)、《邪完再邪》(1982),和《魔》形态差不多的影片桂治洪还执导的还有《尸妖》(1981)、《蛊》(1981)等,这些影片里面都充满了各种让人反胃的画面——这也算是实验电影的一种吧。关于降头的影片在九十年代还出现过一部三级片叫《南洋十大邪术》(1995),由三级片资深导演钱文锜执导,讲的是一个泰国的降头师用降头术报复几个香港人,最后自己反被降头术控制的怪异故事。王晶编剧、袁祥仁执导的《妖怪都市》(1992)里面还让一对男女降头师死后变成一个更厉害的阴阳师。不过这些影片总的来说格调都相当低俗。

理一理香港电影系列(四)-1:灵异片之鬼片

和降头术经常相提并列的另一个常见邪术叫蛊术,相传是云南苗族人的一种邪术。关于蛊术我委实了解的不多,桂治洪的《蛊》的数码修复碟在今年下半年将会面世,到时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揭开这一邪术的神秘面纱。我看到的蛊术好像大都是利用一些有毒的动物来致人于死地。蛊术和降头术一样经常搞出一些让人反胃作呕的画面,降头术经常是把各种污秽之物混杂在一起,而蛊术一般多用蝎子甲虫蚯蚓一类的东西来施法。这类元素倒也不一定只出现在像《魔》或者《蛊》这样的cult电影里面,在《笑傲江湖》(1990)里面便涉及到了蛊术,只不过没有大肆渲染而是点到为止。邪术再推而广之一点便是邪教,这类影片在香港电影里面也偶尔有之,像《魔唇劫》(1991)、《天地雄心》(1997)、《邪教档案之末日风暴》(1998)等便属于这一类,这些影片给人的感觉相当怪异。

理一理香港电影系列(四)-1:灵异片之鬼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