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名樂師,爲什麼他會得到晉國君王的看重呢?

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臣名叫師曠,同時他也是一名,擁有極高藝術造詣的樂師。師曠經常自稱“盲臣”,因為他自己是一個盲人。關於他為何會目盲,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說他生下來眼睛就看不見;一種是說他為了讓自己,不被眼睛看到的東西迷惑,為了讓自己能靜下心來,就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還有一種是說他從小就喜歡音樂,但是生性愛動,他為了學琴,就用針刺瞎了雙眼,發奮學琴。今天小編講的故事就是關於師曠的,他目盲的三種說法,今天的故事比較傾向於第二、三種說法。

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名樂師,為什麼他會得到晉國君王的看重呢?

師曠 雕像

師曠博學多才,他精通琴藝,作為一個樂師,他是怎麼得到晉國國君的看重的呢?這和他的滿腹經綸和能言善辯脫不開關係。師曠為人比較正道,性格剛烈,不畏權勢。他對於國家大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覺得,一個國家的根本是老百姓。在政治方面,他主張不管是國君還是臣子都應該清明廉潔;在用人方面,他認為對於德才兼備的人,國家應該委以重用。晉國的兩任君王晉悼公和晉平公都很信任師曠,有事情也喜歡和他一起討論。

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名樂師,為什麼他會得到晉國君王的看重呢?

晉悼公

有一年,衛國的衛獻公被衛國大臣趕跑了,晉悼公聽說以後就問師曠:“衛國的人是不是太過分?竟然把自己的國君趕跑了。”師曠覺得一個國家如果出了問題,應該首先找找國君的責任,所以他對晉悼公說:“可能是衛國的國君太過分了。一個賢明的君王,應該做到愛民如子,愛護百姓,保護他們。這樣,臣民也會尊重他,像愛戴自己的父母一樣愛戴他。君王如果是一個賞罰分明,懲惡揚善的人,臣民更會敬重他。這樣的君王,也不會被趕走。”晉悼公點了點頭,只聽師曠繼續說到:“反之,如果這個君王生性暴虐,搞得大家民不聊生,這樣的君王也不會長久。所以,昏庸腐敗的君王被趕走是理所當然的。”

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名樂師,為什麼他會得到晉國君王的看重呢?

春秋時期 影視劇照

晉悼公聽完就明白了師曠的意思,師曠的意思是,一個君王如果被趕下臺,他肯定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是罪有應得。師曠不僅是在解釋衛國的事情,他也是在借這件事情警示晉悼公,不要成為一個昏庸腐敗的君王,應該盡力做到最好,做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君王,這樣的君王才會受人愛戴,才會長久。

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名樂師,為什麼他會得到晉國君王的看重呢?

春秋時期 影視劇照

晉悼公不在以後,晉平公對師曠也很看重。一次,晉平公問師曠:“大師,你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不會感到遺憾後悔嗎?” 師曠聽到晉平公的問題,笑著回答:“當然不,有得必有失,我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後悔呢?”晉平公又問師曠:“但是你現在什麼也看不見,每日飽受昏暗之苦,不會很難受嗎?”師曠聽到這兒覺得自己正好可以,藉著這次機會勸諫一下晉平公,就對晉平公說:“主公,真正的昏暗不是眼盲,而是心盲。什麼是心盲?第一,臣子為了博取好名聲而行賄,使得老百姓有了冤屈但是申訴無門,而君主看不見;第二,君主不辨忠奸,用人不當;第三,君主不識民間疾苦,還想肆意發動戰爭。所以,主公啊,您一定要好好治國,要不然可比我昏暗多了!”

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名樂師,為什麼他會得到晉國君王的看重呢?

春秋時期 影視劇照

所以說師曠作為一個樂師,能被晉國的兩任國君看重,不是沒有道理的!聽了小編講的兩個關於師曠的小故事,大家有什麼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