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I原來還有這些新藍海市場?

業界好像已到了不提AI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的境地,但現在要靠AI應用變現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有一種商用歷史已超過20年的技術,已可在4K顯示、工業、傳感和汽車領域創造 “新藍海”,那為何不接招呢? 這就是DLP技術,以一種微機電(MEMS)元件為基礎,由高達800萬獨立微鏡組成的數字微型反射鏡元件(簡稱DMD)是其核心成像器件。據悉其先天優勢在於一是數字技術,將影像信號經過數字處理後再把光投影出來;二是兼容所有光源如燈泡、LED甚至激光光源;三是支持可見光及紫外線甚至到紅外光整個光譜範圍,因而成全了其在響應速度、高分辨率和高效率方面的“勢能”。

除了AI原來還有這些新藍海市場?

4K顯示的 “新”機會

DLP技術可謂從顯示“發家”,由於其在光源、分辨率、速度和亮度無可比擬的優勢,成為唯一可支持從便攜式的微型投影產品到無屏電視或激光電視一直到大型數字影院的技術,覆蓋了整個顯示行業需求。諸如全球固態光源投影機行業市佔率最高的技術仍是DLP,出貨高達1300萬臺。採用DLP技術的無屏電視在過去兩年亦獲得高速增長。隨著顯示不斷向高分辨率“進階”,從HD、1080p甚至到4K,4K為DLP開啟了新的使命。

“有了4K之後,諸多應用可以升級,無論是家庭娛樂、戶外影院甚至桌面投影都會看到4K的需求趨勢,並將向更廣泛的便攜性、移動性終端應用領域擴展。” 德州儀器(TI)DLP產品中國區業務拓展經理鄭海兵表示。

針對廣泛的需求,TI有三款“利器”滿足不同“層級”需求。據瞭解,新型DLP470TP芯片組針對尺寸和功率進行了優化,尺寸為17 mm*24.5 mm,支持亮度級高達1500流明,可使移動智能電視和微型投影等設備實現4K超高清顯示。更高亮度的芯片則可選擇DLP470TE,採用22mm*32mm的大封裝,支持1500到4000流明。而DLP660TE芯片組是功能最強大的一款,亮度可高達5000流明。

“在顯示應用中未來更多是突破顯示的極限,找到更多新的應用方向,如智能家居新突破、新的產品應用等。比如增強現實AR,通過DLP技術可在一個特定時間呈現多個不同角度的光場信息,造就非常真實的3D顯示,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新興市場。未來glasses-free或者hologram全息投影方式的顯示將很快就會實現。” 鄭海兵強調。

工業應用帶動國產化

工業設備對精度等各方面的要求偏高,而DLP技術是純數字的技術,具有精準的光控制能力,因此可在工業領域如數字曝光應用大展身手。鄭海光舉例說,在PCB電路板的印製中,以往線路圖的任何修改掩膜都需要重新做,而採用DLP技術的數字曝光機的響應速度和控制精度極高,從而可快速地實現流水線生產。

更重要的是,DLP技術可促進“國產化”。“過去國內很多PCB板設備等大都進口,但近幾年TI通過與國內廠商合作開發,助力國產化,一些國產設備已在產線上正常使用。未來希望在一些新的工業應用領域上實現更多突破和創新,加快比較高端的掃描儀、數字曝光機的國產化進程。”鄭海光表示。

另一個對DLP成長非常快速的市場是3D打印。鄭海光分析說,3D打印要突破的問題在於打印速度,這是制約其推廣普及的問題。而DLP芯片支持UV光線,可在光“指引”下打印出非常精準的物品,從而可突破這一挑戰,目前已應用在醫療輔助物如牙科模具等製作上。

鄭海光同時提到,3D打印中材料也很關鍵,因材料會影響固化速度、效果以及質量。因而能否真正在材料上有所突破,3D打印的生態鏈能否健全,將影響整個技術的推廣。

汽車HUD和智能大燈可期

去年林肯推出第一款集成了基於DLP技術的車載抬頭顯示(HUD)系統的汽車,下一代SUV車型也將集成DLP的HUD產品,再一次讓DLP引發關注。

“應用於HUD在於一是DLP是目前唯一可以提供寬視角、高亮度顯示影像的技術。二是DLP可實現7.5米的VID(虛像成像離眼球的距離),在此距離上投射影像。三是偏光鏡片對基於DLP技術的HUD沒有影響,意味著可帶著偏光太陽鏡駕駛。而採用傳統的液晶方式,當戴上太陽眼鏡時顯示就沒有了。”鄭海光解釋說。

在汽車上另一應用是基於DLP技術做高分辨率的智能大燈。鄭海光認為,這一是因為可防眩光,開遠光時可防眩光。二是可通過投射路標信息在路面上,為ADAS提供輔助安全,進一步提升安全性。

“HUD以前純粹是雞肋的功能,但目前不一樣了,未來還要著力提升體驗。以往FOV基本上是7到8度,而實現AR的FOV基本要大於12度,未來將達20度,以做更好的預判提升安全。目前DLP的HUD FOV為10度,未來將突破20度。”鄭海光判斷說。瞄準這一走向,TI近日發佈全新的第二代車規級DLP3030-Q1芯片組以及配套的評估模塊,在三方面做了提升:一是封裝尺寸減小了65%,使得模組做得非常小,在前裝HUD設計時靈活度更高。二是更高的工作溫度至105攝氏度,提供高達15,000 cd / m2的亮度和對比度,在任何環境光影響下均可呈現清晰的圖像。三是針對AR進行設計和優化,VID超過7.5米,同時支持最大12度FOV。

“HUD和智能大燈這汽車兩大應用的技術實現方式和應用需求不一。智能大燈剛剛起步,最近一兩年將有產品問世,HUD已在市場上應用,未來將會更多。”鄭海光提到。

傳感著重醫療和農業

隨著傳感應用風生水起,也迎來了DLP技術的新“戰場”。鄭海光介紹說,光譜分析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使用DLP技術可打造光譜分析儀,分析特定物質的光譜譜線即可判斷成分含量,可對醫藥成分、農作物成分做精準的分析。

“傳統的光譜分析採用其昂貴的光學陣列探測器,並且是固定安裝的,而採用DLP技術的光譜分析儀不僅可提高精度,還可實現便捷,將促進其從工業慢慢過渡到民用。”鄭海光提到,“國內一個客戶應用此技術檢測糧食成分含量,目前便攜式可支持900到1700納米,如實現更高精度需支持900到2500納米,在食品安全應用前景十分看好。”

鄭海光進一步分析,一些客戶通過手持設備檢測之後,將數據通過藍牙傳到手機,可做實時的比對和分析,可產生諸多價值,這是未來一大趨勢,基於DLP的光譜解決方案將為傳統行業帶來突破性的創新。

此外,目前諸多應用都需要用3D建模,雖有很多技術可實現3D建模,但通過DLP技術結構光的方式,可高精度、高速度實現3D重構。同時還可根據應用場景,採用不同的波長光線,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這將讓便攜式3D掃描儀直接衝量。

對於未來DLP的發展,鄭海光認為,一方面要看生態。目前為止DLP已有超過50多家生態合作伙伴,可提供光學、軟件、系統方案設計甚至整機設計,推動應用不斷創新。另一方面還要配套技術的進步。比如在投影儀中光學是很重要的,一個簡單的投影機至少有1400個零部件,如果光學技術的配套跟不上將很難向前深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