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经典骗术之认丐为父骗银货

话说,武陵有一个老乞丐,常年在大关地区讨饭。有一天,关前来了一条船,挂着旗,敲着锣,靠上岸边。船中有个五品官员,探出头来,看见老乞丐,就命人将他搀扶过来。仔细打量了一会,说道:“你不是某某老人家么?你曾经收我为养子,我现在也有功名在身,有幸被派到这里做官,真没想到义父您竟然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这都是我的罪过啊!”乞丐知道大官弄错了,就回应道:“我年纪大了,老糊涂了,以前的事情记不得了!”那大官说:“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你的年纪也大了,但我是不会认错的。”于是就命人带他去洗澡,换上干净衣服,然后,把船转移到了僻静处,将老人养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大官对老人说:“我的衣服父亲你穿着不合身,我打算到街市上去给您买点好衣服,梳洗打扮一番,随我一同去上任。但是,您在这一带乞讨过,恐怕城里有人会认识您,让我面子上挂不住,所以,一会去买东西的时候,看见满意的,您就只管摇头就可了,不要多说话。”老人答应了。

古今经典骗术之认丐为父骗银货

船进到城里之后,大官叫来两乘轿子,随身带了两个仆人。父子二人都穿着五品的官服,带着五品的官帽,招摇过市。然后,到银店换了两个金约臂首饰。那官员对银店店主说:“我要到绸缎庄去买衣料,你与我一块到那里去兑换银两就行了。”于是店主就跟着到了绸缎庄,大官将购货单拿给绸缎庄老板看。老板见货单上要买三千余金的货物,于是邀请官员父子进入厅堂之内,殷勤的款待,并且悄悄的向其仆人打听那大官的来历。仆人说,那年轻的大官是严州地区的同知,年老的是他的父亲。因为同知的妹妹要与省城里知府的儿子结亲,所以来城里购买陪嫁的用品。绸缎庄老板听了这番介绍后,分外殷勤,设宴款待大官父子,那大官也邀请银店店主作陪,说银店店主是他的好朋友,银店店主心中感到很是荣耀。

吃过饭,绸缎庄老板拿出绸缎洋呢等物品,那大官先让父亲过目,而父亲却一直摇头。绸缎庄老板说:“这都是上等货色,都可以做贡品啦,怎么还是不满意呢?”那大官说:“既然不合老父亲的心意,那就让我妹妹自己过目吧。”于是就让轿夫抬走,让一个仆人押运。过了好久,都没见回来,于是大官就让另一个仆人去催。过了一会,轿夫先回来,对大官说:“船上的人让我禀告大人,姑娘看了绸缎,觉得都很满意,但是不知道应该用哪家的平色银两,要您回去挑拣。”大官于是对绸缎庄老板说:“麻烦你先照顾一下我父亲,我去选了银子就回来。”于是,就坐着轿子离开了。

古今经典骗术之认丐为父骗银货

到了船上,大官给了轿夫一些工钱,说道:“你们都很辛苦,先去吃饭吧。”待轿夫离开后,船就飞快地开走了。绸缎庄老板和银店店主一直等到半夜,也不见那大官回来。于是就问老头是怎么回事,但是老头也闪烁其词,说不清楚。于是大家将老头抓到县衙,县官问清楚了事情,但也无可奈何,下了通缉令后,将乞丐释放了。

古今经典骗术之认丐为父骗银货

通过我们解读过的几个案例来看,骗子不仅套路深,而且还很敬业,为了骗取财物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啊!相比于古代的骗子,现在的许多诈骗犯,手法就显得非常拙劣了,只要大家能够提高警惕,就能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

好了,今天的案例就先解读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