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軟體:回顧過去的 20 年

Linux Story

純正開源之美 有趣、有料、有意思

An inquisitive digital media worker. (湖大萌妹紙一枚 ^_^)

“開源軟件”如何在誕生20年以後佔據了主導地位,接下來又將怎樣發展?

开源软件:回顾过去的 20 年

二十年前,1998年2月,“開源”一詞首先被運用於軟件。 不久之後,開源就被定義了出來,開放源代碼促進會( OSI , Open Source Initiative )的種子也被種了下去。 正如 OSD 的作者 Bruce Perens 所言:

“開源”這場運動既推動了自由軟件商業化這樣一個已有理念,又促使開源許可證形成了體系。”

二十年後,這一運動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超出了當時所有人的想象。 今天,開源軟件無處不在。 這歸功於互聯網和網絡的基礎,它為我們所使用的電腦和移動設備,以及它們所連接的網絡提供了動力。 沒有它,雲計算和新興的物聯網將不可能被推廣,甚至不可能出現。 它使新的商業模式得到測試和驗證,這就允許像谷歌和 Facebook 這樣的大公司站在前人的路上繼續往前走。

開源像其他任何人類的創造一樣,具有其黑暗的一面。 它為解開反烏托邦的監視和必然導致的專制控制創造了可能性,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途徑來欺騙受害者,更加解放出大規模的匿名欺凌。 它甚至還允許破壞性的狂熱分子秘密地形成組織,不會有會面的不便。 所有這些都是實用能力投下的陰影,正如歷史上的每一個人類工具都被用來供應和照顧,也用來傷害和控制。 我們要幫助下一代爭取無可取代的創新。 正如理查德·費曼所說:

“每個人都被賜予了天國之門的鑰匙,但是這一把鑰匙也能打開地獄的大門。”

隨著開源的成熟,人們對它的討論和理解方式也更加成熟。 如果說第一個十年是倡導和爭議的十年,那麼第二個十年可以說是接納和適應的十年。

  • 在第一個十年裡,關鍵問題在於商業模式。“我怎樣才能既自由而又有償地做點什麼呢?”,而在第二個十年,更多人提出了管理層面的問題:“我怎樣才能既參與而又保持控制或者不被控制呢?”。

  • 第一個十年的開源項目主要是替代現成的產品,而在第二個十年中,它們越來越成為更大的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

  • 第一個十年的項目往往由非正式的個人團體進行,而在第二個十年中,他們經常由基於一個個項目創建的基金會經營。

  • 第一個十年的開源開發者經常投入單一的項目,並大部分是利用業餘時間工作。 而在第二個十年裡,他們越來越多地受僱於研究某個專門的技術的組織機構,成為專業人員。

  • 儘管開源一直被認為是提升軟件自由度的一種方式,但在第一個十年中它與那些更喜歡使用“自由軟件”的人產生了衝突。而在第二個十年裡,隨著開源軟件的接受度加深,這個衝突基本上可以被忽略了。

那麼第三個十年將會帶來什麼呢?

  • 複雜商業模式:主要的商業模式將把由於整合開源(尤其是部署和擴展)而帶來的複雜性問題的解決方案貨幣化( monetising )。整合的需求其實反映了這一點。

  • 開源大版圖:眾多的開源項目將成為開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起構成整個開源生態棧。各種開源的組合拳將打出更宏大的解決方案。

  • 開源項目家族:越來越多的項目將由 Linux Foundation 和 OpenStack 這樣的聯盟/行業協會以及 Apache 和 Software Freedom Conservancy 等基金會主辦。

  • 專業通才:開源開發者將越來越多的把許多技術集成到複雜的解決方案中,併為一系列項目做出貢獻。

  • 軟件自由度降低:隨著新問題的出現,軟件自由度(將四種自由應用於用戶和開發人員的靈活性)將越來越多地被用於識別適用於社區合作和獨立部署人員的解決方案當中。

开源软件:回顾过去的 20 年

原文作者: Simon Phipps 原文鏈接:https://meshedinsights.com/2017/12/21/20-years-and-counting/

本文鏈接:https://linuxstory.org/open-source-20-years-and-counting

活動推薦>>

籌辦中…

實用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