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包氏学之论易与相术

周易包氏学之论易与相术

周易包氏学之论易与相术

相字,《说文。目部》云:“相,省视也,从目从木”,省视即仔细观察的意思。相字与甲字关系密切。甲字为以木比对日,而相则为以目视木;目、木与日,为由近而远的观察过程,相字反应了前半个过程,甲字反应了后半个过程。甲者,假也,象也,似也;相者,衡量也,比对也。两者结合在一起,似乎在探索自然界由浅显到深奥的道理,只是宇宙“无极”,星空“太极”。

相的结果,在天成为二十八宿,在地化为二十四节气,在人形成了相宅术、相人术、相禽兽等技术。通过相,“世事洞明皆学问”。天人相应在于气机。易在于感。医卜星相,皆需练气,方可达于最高境界。

相人之术,也是源远流长。《竹书纪年》记载:黄帝龙颜,颛顼首载干戈,帝喾骈(pian)齿,帝尧眉八彩,舜重瞳(tong),禹耳参、胸有玉斗,成汤四肘,文王四乳。《五帝外纪》载;伏羲人首蛇身,神农人首牛身。圣人自有圣人之相,老子耳冉,孔子额丘。《史记。周本纪》古公认为文王有圣瑞,周公旦、旦字为旭日东升也为圣瑞。

最早提及相人之术的,为《春秋左氏传。文公元年》记载的周内史叔服,叔服善相,被视作是相术的鼻祖。叔服、姑布子卿与唐举,为东周相学的代表人物。汉朝相师许负最负盛名,因善相被汉高祖封侯。三国善相首推管辂。唐代代表人物为袁天罡、桑道茂等人。宋代为陈抟、麻衣道者等人。《麻衣相法》代表了唐宋以来相学的最高成就。明朝袁珙(gong)袁忠父子著《柳庄相法》。集相学之大成的《神相全编》,托名“宋希夷陈抟秘传,明柳庄袁忠彻订正”。清代有四部著作最富盛名:云谷山人的《铁关刀》,栖霞山人的《金蛟剪》,范文园的《水镜集》,以及陈淡X(上林下土字)的《相理衡真》。

相人之术,《神相全编。吕纯阳相法入门第一》云:“阅人先欲辨五行,次察阴阳精气神,三亭八卦求相称,五岳四渎定高深。语默动静身须识,吉凶悔吝色当明。行年为主运限决,相逐心生相术真。”

五行人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的人。五行人的说法,源自《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人分五形:金形人方正洁白,木形人瘦直色青,水形人圆厚色黑,火形人丰锐色赤,土形人敦厚色黄。五形五变而形成二十五种形态格局。

人体之肉为阳,骨为阴,骨肉匀停,即为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精气旺盛,人就会显得神采奕奕。

卦分三爻,易分三才,人分三停。三停为面部格局,《神相全编》注解:“凡天中至印堂曰上停,山根至准头曰中停,人中至地阁曰下停”。三停之中,上停长主少年多忙碌,中停长主中年福禄昌,下停长主老年安康,三亭均匀则衣食无忧。

八卦为手掌面依照后天八卦方位分为八个部分,八个部分各有所主。大拇指蜷缩部位为震,食指下与大拇指之间为巽,中指下为离,无名指下为坤,小指下与掌缘上部为兑、下部为乾,接近腕部低落的地方为坎,自坎至震隆起的肌肉部位为艮。震主自身,艮主兄弟,巽主事业,离主官禄,坤主母、妻,兑主奴仆,乾主父亲,坎主祖业。

五岳即两颧骨、额骨、鼻骨与颔骨,宜高隆开阔。四渎(du)即眼、耳、鼻、口,宜深不宜浅。行年即流年运气。

吕纯阳的相术法门,其实也可以分作形象与气理两个部分。人体的五行格局,骨肉的匀停与否,三停四渎五岳,皆是形象。额象天,颔(下巴)象地,眼似日月,鼻象山,头发象草木,口似悬河。如果将面相也看作风水,那么印堂就是龙穴所在。气理主要在于流年运气以及掌中八卦。掌中也有三才。三才即三大纹理。三大纹理在上者为天纹,即理智线,主根基;在中者为人纹,即事业线,主财禄;在下者为地纹,即生命线,主福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