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95岁的老人,在辽沈战役中缴获巴顿同款象牙柄柯尔特手枪

象牙柄手枪、粗大的雪茄和指挥冲锋时的污言秽语是巴顿将军的注册商标。

如今收藏在美国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巴顿将军博物馆的白色象牙柄柯尔特M1873转轮手枪,作为巴顿将军最为宠爱的枪械,记载着他从少尉到上将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巴顿的这支配枪,是由美国著名枪械制造商柯尔特公司出品的0.45英寸口径的M1873式单动陆军型单动转轮手枪。在其军旅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巴顿将军佩戴过多支不同的手枪,但他最为喜爱的,还是这支4.75英寸枪管的M1873。

这位95岁的老人,在辽沈战役中缴获巴顿同款象牙柄柯尔特手枪

这支装饰精美的手枪可不是摆设,它曾为巴顿的军旅生涯立下汗马功劳。1916年,还是骑兵少尉的巴顿将随身配备的M1911自动手枪的扳机力改小了,接着一次手枪走火,伤了大腿,导致他对自动手枪意兴阑珊。接着巴顿自掏腰包,花了50美元购买了一支采用象牙握把,并刻有花纹的M1873柯尔特左轮手枪,枪号为332088。从此,这支普通的M1873在跟随巴顿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后,成为一段传奇。

这位95岁的老人,在辽沈战役中缴获巴顿同款象牙柄柯尔特手枪

这支手枪并不是普通的柯尔特左轮手枪,而是特别制作的。枪身上面由柯尔特公司首席雕刻师(Cuno Helfricht)亲自操刀雕刻出精美的花纹,枪柄护板则是象牙制成,镌刻有勾连式巴顿姓名的缩写字母G.S.P.。

1916年,巴顿进入新墨西哥州讨伐叛匪潘乔·维拉。在这里,巴顿用他的柯尔特左轮手枪击毙了卡德拉斯上校和另一名叛匪。为纪念这一功绩,他当晚回到营地就在手枪握把上刻下了两道纹。此后,每击毙一个敌人就在枪把上刻一道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顿第一次带领部队前线作战。在遭受敌人火力强大压制,难以冲锋的时候,巴顿为了鼓励他的士兵,拿着M1873爬上战壕,亲自指挥战斗,并用它击毙了不少敌人。此次战役,巴顿获得一枚十字勋章,也因此名声大振,而他的手枪握把上又多了几道纹。

无独有偶,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8年11月2日,一把与巴顿将军配枪同款的象牙柄柯尔特左轮手枪出现在中国沈阳。

1948年10月下旬,廖耀湘兵团在辽西会战中被围歼后,辽沈战役进入尾声。沈阳成为一座孤城,坐镇沈阳的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自知沈阳不保,借口向常凯申“面陈机宜”,把沈阳防务交给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后,于10月30日下午坐上飞机逃之夭夭。此时的沈阳,军心动摇,指挥失灵,达官贵人争相逃命。不少当地开明士绅和敌军将领在我地下党的积极工作和推动下,四处奔走,争取和平解放沈阳,但终因周福成等人顽固作梗而未成功。

林彪是一个极善于抓住战机的人。围歼廖耀湘兵团的战斗刚一结束,他就立即乘胜部署解放沈阳的工作。由于二纵队在这次围歼战中,基本上没有打上多少仗,因此将攻打沈阳的部分任务交给了二纵队。二纵队接到这个命令以后,于10月28日黄昏出发,连夜行军并架浮桥渡过了辽河,经过两天三夜的急行军,于10月31日晨到达沈阳西郊。

二纵六师十六团(现武警8611部队)首先从铁西突入市区,11月1日尖刀一连连长黄达宣与指导员苏福林各带领两个排,一路打到中山路,连夜由马路湾向东搜索,直到沈阳老城。这时有一个老太太报告说附近银行楼上有大官,当他们走到大西门内靠近沈阳故宫不远处的一座小楼门口——世合公银行,连长黄达宣突然发现两个军人模样的人一看到对面来人,便倏地缩回头,躲进小楼里,黄达宣和苏福林共同感到这里边可能有大人物,立即指挥部队将小楼包围了起来,院内士兵并不开枪,只是躲躲闪闪往小楼里退缩。黄达宣派人将情况向营里报告。马志高营长立即指示:要把那个小楼包围得严严的,不管是什么人,不能跑掉一个,如果确实有大官,要抓活的,我立刻赶过去。

包围好小楼,黄达宣开始喊话:“你们赶快放下武器投降,缴枪不杀,不然就要炸楼啦!”楼内敌人听后并不答话,也不开枪,院内死一般沉寂。接着,黄达宣连长带领几名战士冲进小楼。首先把一楼大约三十多人的警卫排缴了械。之后,战士们分头封锁楼上各个房间。此时又见几个士兵哆哆嗦嗦地躲在楼梯拐角处,黄达宣高喊:“快出来投降!”“你们的长官在哪里?”只见一个胆子大点的士兵用手指了指楼上,黄连长也就明白了。他与苏指导员布置战士们封锁好楼门、楼窗和走廊,然后带上几名战士飞快冲到楼上。

黄连长高声喊道:“同志们,准备好枪,听我的口令,准备扫射。”这时,从一个房间走出个副官模样的人。黄连长上去猛地一把将他拽到跟前,用手枪抵住喝问:“长官在哪里?”这个家伙忙摆手说:“不要这样,请跟我来,长官都在里面,我们投降。”黄连长见对方毫无反抗之意,就带几个战士随他跨进门里,几支枪枪口同时对准了屋里的人:“不许动!”大概因为是银行吧,这里房间很大,窗户很小,光线也很暗淡,逐渐才看清了里面的情况:总共六七个人,有老有少,有军有民。桌上杯盘狼藉,放在其上的电话也好像是临时安上的,地上纸屑遍地,房间里凌乱不堪。经过短暂的沉默后,一个身披大衣、内着便装的中年人站出来,木然地对着黄达宣低声说:“我叫周福成”接着,又有一个年龄相仿的人走出来,文质彬彬地说:“鄙人是苏炳文(东北‘剿总’高参室中将主任)。”苏炳文说,他们的部队正在和我三纵联系起义。

这位95岁的老人,在辽沈战役中缴获巴顿同款象牙柄柯尔特手枪

(马志高与张荣在辽沈战役前合影)

对此,黄达宣毫无反应。他后来谈道,那时,他没有听说过“周福成”这个名字,更不知道他是沈阳城防司令。这时,一营长马志高赶到,黄连长将苏炳文带到楼外马志高营长面前。马志高营长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他们领来一个身穿便服的人,看上去50多岁,高高的个子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自我介绍说:“兄弟苏炳文,是中将高参室主任,楼里的是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卫立煌逃跑前任命周福成为东北剿总副司令,负责指挥。兄弟正在劝他起义。”

我吃了一惊:想不到真的摸到了敌人的老窝?于是打断他的话说:“起什么义?这个时候,还不赶快投降?”

苏炳文说:“是,是。我回去再劝劝他。可是 他现在还想不通,还在不断地用电活和常凯申联系,口口声声说对不起委员长。”

我说:“他对得起老百姓吗?叫他马上投降。不然,我立刻把楼炸掉。” “限你十分钟,劝他投降。不然我们就动手了”

苏一副哀求的样子:“十分钟太短了,怕说不通他”

我说:“给你二十分钟,别啰嗦了,快去吧”

一会儿,黄连长带着苏炳文兴冲冲回来了说“营长,敌人投降了”

我对黄连长一挥手说:“走,咱们看看去”

进了楼,只见几十个敌军士兵排列在走廊里,一个个低着头,无精打采。苏炳文领着我们,径直来到一个很大的房问里。屋里光线很暗,乱七八糟地堆作放着一些物品。靠近墙角处摆着一张很大的桌子,上面有两瓶外国酒和一些没有吃完的绿色包装的军用罐头,还有几部电活,电话线交错地散落在地面上。周福成站在屋子正中,他50岁上下的年纪,穿着黑色的呢子大衣。他好像很冷,整个身子紧缩在大衣里,头上戴着一顶深色礼帽,帽檐压得很低,几乎罩住了眼睛,以致看不清他的面目 。 他耷拉着脑袋,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这时,苏炳文赶紧上前几步,用手碰了碰他说:“这是马营长”周福成慢慢地抬起头,把帽子向上推了推,向我点了一下头 。我看到,他脸色灰白,目光呆滞。 我简单地向他交代了我军的俘虏政策。一个战士把一支手枪递给我,说:“营长,这是他的手枪。”我接过来,这是一支镶着象牙柄,造得很精致的左轮手枪 。我掂了掂一这支枪,对周福成说:“你放下武器,这很好。”一个兵团司令,就这样做了我们的俘虏。

随后,一营派一个班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将周、苏等押送到十六团团部,周福成吓得浑身直发抖。当薛复礼团长和杨弃政委询问其身份时,周福成与苏炳文并不敢道出自己真实身份。直到六师张竭诚师长和李少元政委、杨启轩参谋长接见周福成和苏炳文时,二人才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周福成不得不老老实实地站出来说:“我就是东北‘剿总’代理司令长官、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

张竭诚师长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周、苏等人被押送到师部。我和李少元政委、杨启轩参谋长接见了周、苏二人。当他们知道我们的身份后,紧张情绪明显地有所放松。当我们以礼相待,去和他们握手时,他们先是惊诧,后是僵硬地点头哈腰,把两只手都伸过来了。

对周福成和苏炳文,当时我们虽搞不清他们算投诚还是算起义,但也没拿他们当俘虏看,我和李政委还请他俩吃了顿饭,边吃边谈。苏炳文再次声明他们在“联系起义”,我说:“如果你们的部队真有诚意早点起义,何必我们动这么大的干戈呢?”苏炳文欠身说:“鄙人十分遗憾!”周福成没话找话地说了一句:“贵军辛苦了!”我想笑没笑出来。

我说:“我军对放下武器的人历来是一律优待的。你看,我们今天对你们怎么样?从战士到我这个师长,还有我们的李政委、杨参谋长,对你们怎么样?打了吗?搜腰包了吗?”周连连说:“没有,没有。”苏点头赞叹:“仁至义尽,仁至义尽!”我接着说:“反过来,你们再想想,你们抓住我们的人、民主联军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苏炳文嘴快:“天壤之别。我等能有今天,实属万幸啊!”

11月2日,沈阳解放,周福成这把精致的象牙柄左轮手枪,被马志高营长交给该营副教导员张荣使用,张教导员带着这把手枪参加了解放天津、广西剿匪等战役,直至其离开21兵团时上缴部队。

这位95岁的老人,在辽沈战役中缴获巴顿同款象牙柄柯尔特手枪

沈阳解放70周年前笔者采访张荣老人(95岁)

本文作者 :行摄无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